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5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蒼》“[旨首]津郖鄙”異議

[复制链接]

32

主题

0

好友

363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14: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若蝶之慕 于 2016-1-4 14:35 编辑

    《說文》“稽”字徐注:“禾之曲止也,尤者異也。有所異處,必稽考之,即遲留也。”《漢書·食貨志》:“蓄積餘贏,以稽市物。”注:“稽,貯滯也。”《說文》:“津,渡也。”段注:“凡過其處皆曰渡。”《廣雅》:“渡,去也,通也。”可知“稽津”即“貯滯與通行”之義。
    《集韻》:“郖,音豆,義同。”古文“郖”與“浢”互訓。《後漢·郡國志》:“唐縣有都山,一名豆山。今關中人讀豆爲渡。”可知“郖”即“渡口”,故古人又以“郖”為津渡名。《字彙補》:“津名。”《魏志·杜畿傳》“遂詭道從郖津渡。”“”实际上是凡指可通行的渡口。《說文》“鄙”段注:“古音在一部。故鄙否通叚用也。”《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故“郖鄙”即“可通行之渡口與邊遠封閉之小邑”之義。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2#
发表于 2016-1-9 01:01 |只看该作者
还是按胡平生先生把“郖”读成“逗”,训为“止”好 “稽”未必读成“诣”,直接按原意,训为“止”、“至” 可能是“到了渡口,停留在了鄙内”的意思 毕竟是《仓颉篇》,未必有什么深意,跟“果珍李柰”一样

32

主题

0

好友

363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3#
发表于 2016-1-9 0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蝶之慕 于 2016-1-9 03:24 编辑

《苍颉篇》具有识字和学理的双重功能,其中特殊的排列规律,就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事理。因而注释应当在考虑字音、形、义的同时,要结合编排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如“颛顼祝融,柖榣奮光”的内涵相当丰富。从字义和编排上考虑,至少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字体本身的含义;二是历史人物的学习;三是上升到星宿(颛顼与柖榣)和火神(祝融与奮光)的认识;四是历史人物与楚国的关系及后文八个“城邑”的编排关系。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4#
发表于 2016-1-19 20:31 |只看该作者
排列是有特殊性,但问题是不是都有特殊性 好比《急就章》: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之间有排列的特殊性吗?为何颜师古没有注出来?过分的考虑其“内涵”而探求“微言大义”本身就是问题了,有“郢书燕说”的危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4 03:30 , Processed in 1.0611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