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发表于 2013-1-29 20:25

清華簡《說命》與傳世典籍引文對讀

<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0.5pt"><FONT style="FONT-SIZE: 14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清華簡三《說命》三篇發現公佈後,</SPAN><SUP></SU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今傳《古文尚書》中的《說命》三篇,除那些見於周秦漢典籍引用者外,皆不見簡本,《古文尚書》為偽書已成鐵案。但是典籍中引用的《說命》文字,也有不見於簡本者,這裡就羅列出來作一下簡要的對比分析,也有助於對簡本文字的理解。本文所引清華簡本《說命》釋文,儘量用寬式。</SPAN></FONT></P>
<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一、《國語·楚語上》白公諫楚靈王時使用了一段《說命》的內容,其文字與清華簡本不同,茲引白公諫語原文如下:</SPAN></P>
<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至於神明,以入於河,自河徂亳,於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無所稟令也。’武丁於是作書,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類,茲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旁求四方之賢,得傅說以來,升以為公,而使朝夕規諫,曰:‘若金,用女作礪;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旱,用女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視地,厥足用傷。’若武丁之神明也,其聖之睿廣也,其智之不疚也,猶自謂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猶不敢專制,使以象旁求聖人。既得以為輔,又恐其荒失遺忘,故使朝夕規誨箴諫,曰:‘必交修余,無余棄也。’今君或者未及武丁,而惡規諫者,不亦難乎!”</SPAN></P>
<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未完待续】</SPAN></P>

王寧 发表于 2013-1-29 20:26

<P><FONT style="FONT-SIZE: 14pt">1、自“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至“茲故不言”句,說的是“高宗亮陰”的內容,《書·無逸》里周公說“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弗言。其惟弗言,言乃雍。”當是本自同一篇書,這段內容清華簡本中沒有,李銳先生認為“可能当时流传的《傅说之命》有很多篇,孔子最后选取了三篇。此三篇虽然今天已经亡佚,但是一些古籍之中还引有佚文。”這個看法是很正確的。“高宗亮陰”和“夢得傅說”的故事,很可能是屬於《說命》的第一篇,而清華簡《說命上》當是第二篇,承接第一篇的內容,孔子刪書,可能覺得這第一篇和傅說的關係不大,不符合《說命》的篇題,刪去了,但是先秦這篇書也廣泛流傳,所以多見引用。偽《古文尚書》在造《說命》三篇時,把“高宗亮陰”和“夢得傅說”故事放在《說命上》的開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它把白公語的開始幾句寫在下篇,很可能不符合事實。《尚書·說命上》《正義》引皇甫謐云(當出《帝王世紀》): “高宗夢天賜賢人,胥靡之衣,蒙之而來,且云:‘我,徒也,姓傅名說,天下得我者豈徒也哉!’武丁悟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說者,歡悅也。天下當有傅我而說民者哉!’明以夢視百官,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寫其形象,求諸天下,果見築者胥靡衣褐帶索,執役于虞虢之間、傅岩之野,名說。以其得之傅岩,謂之傅說。” 我們不知道皇甫謐根據的是什麽材料來寫這一段的,但是可以知道,武丁做夢夢到傅說也是有一大段故事和說辭的,包括占夢的內容,它和“高宗亮陰”的故事構成了一篇書,就是《說命》的第一篇,它與清華簡《說命上》的故事是連續銜接的,因為沒有選取這一篇,所以清華簡本開始就說“惟殷王赐敓(说)于天,甬(用)为失仲使人。王命氒百工向(向)以货,徇求敓(说)于邑人”(1簡),如果我們不是知道其他古籍里有武丁做夢夢到傅說的記載,就很有點讓人莫名了。所以白公在敘述武丁尋找啟用傅說的故事的時候,也是從“高宗亮陰”開始說起,這是非常明白的。清華簡本說傅說在北海之州築城,就是“員(圜)土”,“圜土”即監獄,是關押犯人的地方,傅說很可能本來是負責看押犯人的官員,類似今天的監獄長之類,後來的傳說中說他是“胥靡”,也就是犯人,恐怕是誤會。</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4pt">【未完待续】</FONT></P>

王寧 发表于 2013-1-29 20:27

<P><FONT style="FONT-SIZE: 14pt">2、“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旁求四方之賢”這句,相當於清華簡本上篇的“王命氒百工向(向)以貨,徇求敓(說)于邑人”(1簡)。原整理者已經指出“向”字“讀為‘像’,指畫像。”甚是;但將“以貨”屬下句讀則不確,“貨”本是貨賣之義,這里當是散發、傳播的意思;“徇”訓“遍”,相當於“旁”,訓“大”,“遍求”與“大求”的意思是相同的。<BR>&nbsp;3、“得傅說以來,升以為公,而使朝夕規諫”,這句相當於清華簡本上篇的“敓(說)逨(來)自從,事于殷,王甬(用)命敓(說)為公”,“自”亦即《說命中》“敓(說)逨(來)自尃(傅)巖”的“自”,由也,從也。從者,遂也,“自從”是遂願、如願的意思,“說來自從”即“說自從以來”,就是傅說如願而來。白公語中的“以”當訓“而”。“而使朝夕規諫”一句當是白公根據文意的隱括之語。<BR> 4、“若金,用女作礪”,清華簡本中篇作“若金,甬(用)隹(惟)女作礪”(2簡),疑“惟”當在“用”字之前,抑或是衍文。<BR> 5、“若津水,用女作舟”,清華簡本中篇作“若滿水,女作舟。”(5簡)“滿”字原從囗從馬,孫合肥先生釋為“滿”,當是。 </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4pt">【未完待续】</FONT></P>

王寧 发表于 2013-1-29 20:29

本帖最后由 王寧 于 2013-1-29 20:33 编辑 <br /><br /><?XML:NAMESPACE PREFIX = FONT+style="FONT-SIZE /><FONT+style="FONT-SIZE:+14pt"><FONT style="FONT-SIZE: 14pt">6、“若天旱,用女作霖雨”,清華簡本中篇作“若天旱,女作淫雨”(4簡),“旱”字寫法是從雨旱聲,“淫”的原字寫法是上㸒下心,當是淫心之“淫”的專字,此用為淫雨之“淫”。<BR>+7、“啟乃心,沃朕心”,清華簡本作“啟乃心,日沃朕心。”(3-4簡)<BR>+8、“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清華簡本作“若藥,女(如)不眠(瞑)𡋕(眩),越疾罔瘳。”《孟子·滕文公上》引《書》曰:“藥不瞑眩,厥疾不瘳。”“眠”字原從見民聲,據《集韻》音義均同“眠”,當是“眠”字或體。“眩”字原從土旬聲。盖古人合药或服药多用酒,再加上药物的作用,容易让人昏睡眩晕,故曰“瞑眩”。+白公諫語中所引的以上四個比喻,是以“若金”、“若津水”、“若天旱”、“若藥”為序,而清華簡本是以“若金”、“若藥”、“若天旱”、“若津水”為序,二者不同。<BR>+9、“若跣不視地,厥足用傷”,清華簡本作“若詆(抵)不見(視),甬(用)傷”。簡本的“詆”相當於“跣”,我原來讀“厎”,訓“至”,後网友汗天山先生指出:“懷疑‘詆’當讀為‘䟡’,訓爲‘蹋’、‘踐履’。與傳本‘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意思接近。”此说当是。“䟡”《集韻》或作“躓”。《說文》:“跣,足親地也。”段注:“‘親’、‘跣’曡韵。古者坐必脫屨,燕坐必褫韤,皆謂之跣。”《漢書·文帝紀》:“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注:“孟康曰:‘踐,跣也。’晉灼曰:‘漢語作跣。跣,徒跣也。’”蓋“跣”本赤足踏地,故有“踐”義,踐者蹋也。《玉篇》:“䟡,蹋也”,其本義很可能也是也是赤足蹋地義,故引申為“蹋”義。<BR>+10、“必交修余,無余棄也”,+此二句不見簡本。+<BR>【未完待续】</FONT></FONT></FONT+style="FONT-SIZE:+14pt">

王寧 发表于 2013-1-29 20:30

本帖最后由 王寧 于 2013-1-30 00:12 编辑 <br /><br /><P><?XML:NAMESPACE PREFIX = FONT+style="FONT-SIZE /><FONT+style="FONT-SIZE:+14pt">二、《禮記·緇衣》引《兌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郭店簡本、上博簡一本《緇衣》均無之。此見清華簡本《說命中》六-七簡,作“作(且)隹(惟)口起戎出好,隹(惟)干戈作疾,隹(惟)慇胾(載)病,隹(惟)干戈生(眚)氒(厥)身”(7簡)。《墨子·尚同中》:“是以先王之书《術令》之道曰:‘唯口出好兴戎。’”此“術”盖“敓”字之音假,“令”、“命”古同字。<BR></FONT+style="FONT-SIZE:+14pt"><FONT+style="FONT-SIZE:+14pt">+三、《禮記·緇衣》引《兌命》曰:“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不敬。事煩則亂,事神則難。”郭店簡本、上博簡一本《緇衣》均無此引文之。此語亦不見清華簡本《說命》。《古文尚書》之《說命中》在使用此文時做了較大的發揮和改動,文作:“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BR>四、《禮記·文王世子》引《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此句不見清華簡本,見於《古文尚書》之《說命下》。<BR>+五、《禮記·學記》引《兌命》曰:“學學半。”此句不見清華簡本,見於《古文尚書》之《說命下》,與上一句連在一起,作“惟敩學半,念終始典於學”。+<BR>六、《禮記·學記》引《兌命》曰:“敬遜務時敏,厥休乃來。”此句不見清華簡本,見於《古文尚書》之《說命下》,作“惟学逊志,务时敏,厥脩乃来”,是在編聯時將文句做了改動。+《禮記》所引的後四條文字均不見清華簡本《說命》,當是別有所本,很可能是《說命》其它篇章中的文句,所以先秦時期流傳的《說命》原本絕非三篇,應該不會少於四篇,很可能在四篇以上。+<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FONT+style="FONT-SIZE:+12pt">+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中西書局,2012年12月。+<BR>李銳《讀清華簡3札記(一)》,清華大學簡帛研究2013/1/4.++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anmu2/jianbo.htm+<BR>+《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122頁。+<BR>+孫合肥《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札記》,簡帛網2013-01-0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5+<BR>+《清华简三〈说命〉初读》,武汉大学简帛论坛2013/1/8.15楼跟帖。+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36&amp;page=e&amp;#a</FONT></FONT>+</FONT+style="FONT-SIZE:+12pt"></FONT+style="FONT-SIZE:+14pt"></P>

qinmin 发表于 2013-1-29 22:16

本帖最后由 qinmin 于 2013-1-29 22:18 编辑 <br /><br /><P>请教楼主:</P>
<P>“李銳先生認為‘可能当时流传的《傅说之命》有很多篇,孔子最后选取了三篇。’”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逻辑上恰恰证明《古文尚书》与清华简不一样。如何用清华简来证明《古文尚书》是伪书?</P>
<P>另外,从内容看,清华简与《古文尚书》二者并没有太大冲突,只是文字不一样。如果文字不一样,就能证明《古文尚书》是伪书,从逻辑上讲岂不是先秦典籍中引用《说命》文字与清华简不一样的都是伪书?+</P>

qinmin 发表于 2013-1-29 22:36

本帖最后由 qinmin 于 2013-1-29 22:50 编辑 <br /><br /><P>从情理上讲。《尚书》是先秦最重要的典籍,流传千年以上。如此重要的典籍,如此长的流传时间,怎么可以有这么多版本,文字相差如此之大?</P>
<P>个人怀疑清华简中的《说命》并不是真正的《尚书》,而是一种“翻译”。就像今天《戏说三国》一样的书,每个时代都有二流学者做这种工作,先秦也不例外。不觉得传世本《古文尚书》更加古朴、简练和流畅吗?</P>

王寧 发表于 2013-1-30 00:02

回qinmin先生:
我沒看明白,李銳先生的話如果是真的,怎麼就會“逻辑上恰恰证明《古文尚书》与清华简不一样”?《古文尚書》中的《說命》三篇與清華簡中的《說命》三篇本來就不一樣,因為一個偽,一個真,如果一樣了,那還能說古文本是假的?
版本不同,只是個別字句上的差異而已,而不會通篇變樣。先生說清華簡本《說命》是翻譯,可有何憑證?翻譯是對原文的一種譯讀,但現在看古文本和清華簡本在內容上都全然不同,怎麼清華簡本會成“翻譯”?既然清華簡本把三篇《說命》都“翻譯”了,爲什麽《金縢》就不翻譯?這些情況怎麼說得過去呢。古文本《說命》和清華簡本《說命》已經不是什麽版本問題,這個用版本來當托詞已經沒有了說服力。先生可以“觉得传世本《古文尚书》更加古朴、简练和流畅”,但是“古朴、简练和流畅”和它是不是偽書沒有必然聯繫,這個說明不了任何問題。而且顧頡剛先生早說過,和今文相比,古文反而更加平白易懂,它一點也不“古樸”,先生所言並不符合事實。

qinmin 发表于 2013-1-30 08:55

王寧 发表于 2013-1-30 0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qinmin先生:
我沒看明白% ...

1、我们不能首先假定《古文尚书》就是伪书。这是学术的大忌,造成过很多“冤假错案”。
2、如果《说命》有很多篇,清华简的《说命》和尚书中的《说命》不一样,不是很正常?如果“不一样”只能是个别字句不一样,不是证明《国语》是伪书?不能用双重标准。
3、“翻译”只是借用今天的词。由于时代的变迁,今人看不懂古人的文章是很正常的事情。今天不借助注疏,谁能看懂《尚书》?古代也一样,不借助注疏,汉唐的人也看不懂先秦著作。战国时期的人也看不懂商周时期的著作。所以需要“学习”、“翻译”、“重写”等等工作。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但上博馆简、清华简里有一些这样的文章。
4、内容是判断真伪最重要的标准。书画鉴定、古玩鉴定都是如此。刑事鉴定中,笔迹鉴定也是最重要的依据。如果在技术上就很低劣,很幼稚,一看就知道是赝品。一个一流画家画出的作品和一个学生画出作品很容易识别出来。每个时代能画出一流作品的人并不多。能写出《尚书》这样作品的人也不多。所以从内容来判断清华简是不是《尚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5、顾颉刚就是一个悲剧,不提他也就罢了。

王寧 发表于 2013-1-30 09:45

1.谁也没有“假定”《古文尚书》就是伪书,那是历代学者们研究的成果,现在清华简不过是进一步证成了则个成果而已,现在这已经是铁案,而不是“冤假错案”。
2.很多篇为什么一定说明清华简本和古文本一定不一样?为什么里面还有些文句重合?为什么重合的文句不在同一篇?为什么有相同文句的篇其它内容会差距那么大?我说了,版本说根本解释不了这个问题,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古文本的造假,掇拾了一些古籍引文加上自造的内容成篇。
3.”翻译”得是对原文的翻译,如果按照先生所说古文本是原文,清华简本是“翻译”,为什么清华简本里有的古文本里没有,古文本里有的清华简本没有?有这么“翻译”的吗?注疏也是针对原文的注疏,先生从哪里看到有与原文全不相干的“注疏”?先生有何凭证说“战国时期的人也看不懂商周时期的著作。所以需要‘学习’、‘翻译’、‘重写’等等工作”?请举个可信的实例来证明这个说法成立。
4.先生从哪一方面看出来清华简本内容上有问题?至少目前学界研究清华简很热,但是还没看到谁从内容上做出有力的质疑。我倒是在一些论坛上看到过一些所谓的“质疑”,作者不懂古籍、不懂历史,不懂语言文字,仅凭个人的臆想和猜测胡乱“质疑”一通,外行话、错话连篇,那不仅不能证明清华简为伪,反而更说明了清华简的可信性。
5.我不认为顾颉刚是一个悲剧,他是研究《尚书》的大家,他在《尚书》研究上的成就,至今罕有匹敌,无法撼动。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清華簡《說命》與傳世典籍引文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