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jgw 发表于 2018-10-23 11:30

甲骨文“丙”字形的形态来源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8-10-23 11:31 编辑 <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quo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5, 243); font-size: 18.6667px;">文字的原始基础用现代理论概念来说,属于《形态构成》,是在整体(具体形态)观念形象基础上的分解变形与提取(抽象形态),进而会意重组构成表达观念意义的形态构成(文字)。</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5, 243);"><font face="微软雅黑,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style="font-size: 18.6667px;">丙即如此而来,是最基础的文字之一,其本义就是炳,即《说文解字》释炳:明也。其原始来源于先古人对太阳及其火光的拟构,这可以从仰韶文化陶器刻划标识当中看的很清楚。后世丙字形的发展变化与相关的文字义皆产生在此基础之上,这包括具体(类似形态)实物。</font><font face="宋体" size="4">(原在</font></span><font face="宋体" size="4"><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37.3333px;">葛亮先生《</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42.6667px;">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文章下的评论,因所附图片无法正常显示,故发帖讨论)</span></font><br>
<br>
<br>
<p></p>

xzjgw 发表于 2018-10-23 12:10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8-10-23 12:20 编辑 <br /><br />《说文解字》释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绝非空穴来风)

从其原始形态来源所处部位,位置,状态,形状等直观所见来看,如果形成具有位置关系的“下”“南”“底”或物体部位关系“并肢”(双腿)“尾”的等相关意义观念应该是可以被后人认识与理解的。

<br><br>8801<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骨文“丙”字形的形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