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15|回复: 1

甲骨文“丙”字形的形态来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8-10-23 11:31 编辑

文字的原始基础用现代理论概念来说,属于《形态构成》,是在整体(具体形态)观念形象基础上的分解变形与提取(抽象形态),进而会意重组构成表达观念意义的形态构成(文字)。丙即如此而来,是最基础的文字之一,其本义就是炳,即《说文解字》释炳:明也。其原始来源于先古人对太阳及其火光的拟构,这可以从仰韶文化陶器刻划标识当中看的很清楚。后世丙字形的发展变化与相关的文字义皆产生在此基础之上,这包括具体(类似形态)实物。(原在葛亮先生《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文章下的评论,因所附图片无法正常显示,故发帖讨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8-10-23 12:20 编辑

《说文解字》释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绝非空穴来风) 从其原始形态来源所处部位,位置,状态,形状等直观所见来看,如果形成具有位置关系的“下”“南”“底”或物体部位关系“并肢”(双腿)“尾”的等相关意义观念应该是可以被后人认识与理解的。

[attachimg]8801[/attach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0-15 11:49 , Processed in 1.0618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