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抱小:說“祏跡㳐海表”
在 2022/1/10 14:03:49 发布

說“祏跡?海表”

 

(首發)

抱小

 

《文館詞林》卷第347有一闕題殘篇,研究者認為即崔駰所作之《竇江軍北征頌》。[1]其中有一段話說:

南仲??(吉)甫猶翼也,??(翱)翔不過宸宇。遠徂??(朔)方,近歸自鄗,而詩人歎美,猶載乎經雅。一切收功,無優容之風。餘糧闐壑,餓俘弗矜。孰我將軍,懿略?(參)無外,祏(拓)跡?海表。愷悌函甘棠,神武淩尚甫(父)云尓(爾)哉。[2]

 

文中的“祏跡?海表”之“?”,是一個不常見的字,羅國威《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中華書局,2001年,第118頁)録文尚不誤,而林家驪、鄧成林《日本影弘仁本<文館詞林>校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第242頁)竟將“?”改為“”,而無說。

案“?”字僅收錄於字書。《廣韻》音“査鎋切”,訓為:“?,??,水流也。”(《集韻》:槎轄切,?,??,水流皃)。然用此義訓來解釋此文,義不可通。頗疑“祏(拓)跡?海表”之“?”本應作“札”,涉下一字“海”而誤加水旁。[3]“?<>”讀為“截”,《釋名·釋天》:“札,截也。氣傷人如有斷截也。”[4]是其證。此“?<->”為整齊之義。如東漢延光二年《開母廟石闕銘》有“九域尐其脩治”,“尐”碑文作[5]。王念孫云:

余謂“尐”讀爲“九有有截”之“截”(《玉篇》《廣韻》《廣雅音》“尐”字竝音子列切,“尐”“截”聲相近,故字亦相通),謂九域之內截然脩治也。作“尐”者假借字耳。《大雅·常武篇》“截彼淮浦”,毛傳曰:“截,治也。”《商頌·長發篇》“海外有截”,鄭箋曰:“截,整齊也。四海之外率服,截爾整齊。”《正義》引王肅云:“截然整齊而治。”下文“九有有截”箋曰:“九州齊一截然。”皆謂治也。《元(玄)鳥篇》“奄有九有”,《韓詩》作“九域”(見《文選·冊魏公九錫文》注),則“九有有截”,《韓詩》亦必作“九域”(《魯語》“共工氏之伯九有也”,韋注:“有,域也。”《漢書·律厤志》引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域”“有”古同聲而通用,說見《釋詞》),故曰九域截其脩治,義本《韓詩》也。《晉書·樂志·四廂樂歌》曰“九域有截”,是其明證矣。[6]

案《後漢書·竇憲傳》引班固《封燕然山銘》有“剿凶虐兮截海外”語,[7]新近發現於蒙古國中戈壁省德勒格爾杭愛縣一處漢文摩崖,其文作:癹匈虐釓海外。[8]

其中的“釓”字,碑文作:,辛德勇先生認為“釓”通“軋”;[9]田振宇先生認為此字或為“釗”,此處作勉勵之義。[10]

最近看到史傑鵬先生有新的觀點,他說:

其實“釓”和“截”古音相近,可以通假。“釓”從“乙”聲,是影母質部字,“截”是從母月部字。韻部很近,聲母似乎有區別。但同從“乙”聲的“札”是莊母月部字,這就和“截”的聲母也很近了。兩字還有通假的例子。《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荒禮哀凶札。”鄭玄注:“札讀為截。”鄭玄和班固都是東漢人,在當時用和“札”同聲符的“釓”來記錄“截”這個字,是很正常的。[11]

是非常正確可信的。

現在我們又找到與班固同時代的崔駰所作之《竇江軍北征頌》,其史事及用詞方面皆同,恐非偶然,相信可為史傑鵬先生的說法作一補充證明。

然則“祏(拓)跡?<>海表”與“癹匈(凶/兇)虐釓海外”、南宋洪适《隸釋》卷七所錄《荆州刺史度尚碑》之“??彼海外”[12],以及《開母廟石闕銘》之“九域尐其脩治”,其所表達的文意相近,“?<>”“釓”“??”“尐”與“截”並聲近而義同。

又海表即海外。如《書·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廣雅·釋詁》:“裔、方、外,表也。”王念孫云:

裔、方者,文十八年《左傳》“投諸四裔”,四裔猶言四方,四方猶言四表,是裔、方皆表也。[13]

又《小爾雅》:“裔,外也。”[14]可為其證。

檢元·王惲《秋澗集》卷一《中統神武頌》云:

皇帝踐阼,粵維三年,萬靈清蹕,廼狩於燕,曰寒而寒,曰燠而燠,百度修明,朝廷清肅,東截海表,西亙庸濮,悉臣悉貢,罔不率服。

“東截海表,西亙庸濮”,其遣詞命意,顯然即本班固《封燕然山銘》文(“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

 

 

 

 

 

 



[1] 此殘篇定名參吳金華、崔泰勛《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整理研究芻議》,文載《中國學研究》(第八辑),濟南出版社,2006年;又收入吳金華《古文獻整理與古漢語研究續集》,鳳凰出版社,2007年,251頁。

[2]影弘仁本〈文館詞林〉》,日本東京古典研究會,昭和44(1969)107頁。

[3] 此類現象可參王引之《經義述聞·通說》“上下相因而誤”條下,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780-781頁。

[4] 參王念孫《漢隸拾遺》,989頁,收入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5]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一册),綫裝書局,2008年,103頁。

[6] 王念孫《漢隸拾遺》“九域尐其脩治”下,987頁。

[7] 范曄《後漢書》(第三冊),中華書局,817頁。又載於《文選》卷第五十六。

[8] 齊木德道爾吉、高建國《蒙古國〈封燕然山銘〉摩崖調查記》,《文史知識》2017年第12期,23-24頁;又齊木德道爾吉、高建國《有關<封燕然山銘>摩崖的三個問題》,《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1期(總第100期),109頁。

[9] 辛德勇《<燕然山銘>文本新訂定》,“澎湃新聞”,https://mp.weixin.qq.com/s/T4aZXmjzFVVluYEgsasArw2020-02-03

[10] 田振宇《〈燕然山銘〉文本新訂定》之新訂——與辛德勇先生商榷,“澎湃新聞”,https://mp.weixin.qq.com/s/cQ303fXOuxOfcENp22GlyA

[11] 《外蒙古杭愛山所發現的東漢《燕然山銘》釋文的幾個問題(下)》,公眾號“梁惠王的雲夢之澤”,https://mp.weixin.qq.com/s/dqSJt2MsnDeRmOm35kH42Q2021-12-30

[12] (宋)洪适撰《隸釋》,中華書局,1985年,85頁。史傑鵬先生懷疑《荊州刺史度尚碑》的“??”形的“截”,本來也是寫作“釓”的,只是拓本不清晰,洪适摹寫有誤,寫成了從“隹”。從漢魏碑刻文字來看,“金”旁經常寫成“圭”形或者類似形狀。見《外蒙古杭愛山所發現的東漢《燕然山銘》釋文的幾個問題(下)》,公眾號“梁惠王的雲夢之澤”,https://mp.weixin.qq.com/s/dqSJt2MsnDeRmOm35kH42Q2021-12-30

[13] 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114頁。

[14] 參徐復主編《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299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2年1月10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2年1月10日

点击下载附件: 2263抱小:說“祏跡【氵札】海表”.docx

下载次数:39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7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