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清華簡(八)《攝命》校補
在 2018/12/7 20:29:40 发布

清華簡(八)《攝命》校補

 

(首發)

蕭旭


1)劼姪??(毖)(攝)

整理者曰:劼,李學勤比對《戎生編鐘》“劼遣”、《晉姜鼎》“嘉遣”,以為“劼”義同於“嘉”。“姪”如字,兄弟之子。毖,當從《廣韻》訓“告”。(P112

按:石小力曰:“清華簡(三)《說命下》簡7:‘余既?(諟)??(劼)?(毖)女(汝)。’‘????’無疑與《攝命》之‘劼姪??’意同。???,整理者讀為‘諟劼’,曰:‘?,讀為諟,正也。“???”即“劼毖”,《書·酒誥》:“汝劼毖殷獻臣。”對比同篇“厥誥毖庶邦庶士”,知為誥戒之意。’與《攝命》解釋不同。但兩處文例相似,皆為王對王子或臣下的告誡,當統一理解較為合適。‘劼姪’、‘???’或為‘毖’之修飾語,或與‘毖’意近,我們懷疑三字當為同義連用。劼,《說命》的注釋已經指出,在《酒誥》篇中‘劼毖’與‘誥毖’相同,則‘劼’有誥戒之意。?,疑讀為規,勸誡也……‘?’與‘?’有可能為一字異體,‘?’也是規勸之‘規’的異體。‘姪’與‘?’古音聲紐皆為唇音,韻部稍有距離,二字可能是意近的關係,讀為何字待考,但也不排除與‘?’通假的可能性。”[1]某氏曰:“姪當讀為示,為告知之義。”[2]王寧曰:“‘劼毖’本殷周古語,是同義連舉而成的疊韻連綿詞,《說命》、《酒誥》及下簡30‘劼??(毖)’連言皆其證,是訓告、告誡義。‘劼’亦用‘詰’……《酒誥》一曰‘劼毖’,一曰‘誥毖’,‘誥’當即‘詰’之形誤。疑‘劼(詰)’本讀音同‘吉’,與‘戒(誡)’同見紐雙聲,西土周人語‘戒(誡)’若‘吉’,而用‘劼’、‘詰’書之……‘劼毖姪攝’亦可曰‘劼姪毖攝’,意思就是告誡或訓誡侄子伯攝。”[3]石小力說“劼姪”、“???”為“毖”修飾語,是也。此簡“劼姪”之“劼”與《戎生編鐘》“劼遣”之“劼”用法不同。《爾雅》:“劼,固也。”《廣雅》:“劼, 勤也。”王念孫曰:“《廣韻》:‘劼,用力也。’《玉篇》引《倉頡篇》云:‘??,仡仡也。’‘??’與‘劼’聲近而義同。”[4] 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劼,用力。”“劼”謂勤苦用力,即“固”字之義。“劼”、“仡”亦一聲之轉,《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仡仡然不知厭。”清華簡(五)《厚父》“劼(績)”、清華簡(六)《子產》“劼”之“劼”亦勤苦用力之義。姪,讀作緻,字又作致、侄,堅固也。《廣雅》:“侄、固、攻、牢、??[]也。”[5]劼姪,同義複詞,猶今言堅定、堅決。“毖”當訓告誡。劼姪??(毖)攝,堅決地不知厭倦地告誡伯攝。《書·酒誥》“劼毖殷獻(賢)臣”,“劼”字單用,孔傳云“劼,固也”,蔡傳云“劼,用力也”,都不誤。《酒誥》“厥誥毖庶邦庶士”,誥亦告也,“誥毖”是同義複詞,猶言誥告[6],“誥”非“詰(劼)”之誤。清華簡(三)《說命下》:“余既???(劼)?(毖)女(汝)。”?,讀作耆。睡虎地秦簡《司空律》:“耆弱相當。”裘錫圭曰:“‘耆’字有強義。《周書·諡法》:‘耆,彊也。’《廣雅》:‘馶、勁、堅、剛、耆,強也。’《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不懦不耆。’杜預注:‘耆,強也。’《國語·晉語九》:‘耆其股肱以從司馬。’此‘耆’字疑亦當訓強,韋昭注訓致,恐非。”[7]強亦固也,堅也。至其本字,朱駿聲曰:“耆,叚借榰,或曰借為馶。”[8]後說是也,《說文》:“馶,馬彊也。”《御覽》卷386引《通俗大(文)》:“強健曰馶。”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馶,強。”字亦作伎,《法言·重黎》:“始皇方虎挒而?磔,噬士猶腊肉也,越與亢眉,終無橈辭,可謂伎矣。仕無妄之國,食無妄之粟,分無妄之橈,自令之間而不違,可謂曲矣。”汪榮寶曰:“伎,讀為為馶。伎、曲相反為義,謂彊而終屈也。”[9]

2)余一人無晝夕難(勤)卹,(湛)圂在憂

整理者曰:難,讀為勤。,讀為湛。“圂在憂”略同于《毛公鼎》“圂湛於艱”。(P113

按:許文獻曰:“‘難’如字讀即可,訓作戒慎。‘恤’字應訓作憂慮。”[10]其前說“難”訓戒慎,是也。其本字是“戁”,《說文》:“戁,敬也。”敬、慎義相因。“卹”亦慎義,字或作恤,音轉亦作謐、溢[11],讀為陷。《毛公鼎》“湛”讀為沈,與“陷”義近。圂,讀作溷,俗作混、渾,混雜、雜亂也。

3)今余既明命女(汝)曰

整理者曰:“明命”見於《詩·烝民》等。(P113

按:《詩·烝民》“明命使賦”,鄭玄箋解作“顯明王之政教”,顯非簡文之誼,引之不當。明命,即上文之“劼姪??(毖)”。命,教導也,亦告誡之義。明,讀為孟,勉也,亦彊也。明命,猶言努力教導。

4)今是亡其奔告,非女(汝)亡其(協),即行女(汝)

整理者曰:句謂即使無其奔告,事非汝不協,故使汝。(P114

按:是,讀作時。今是,即“今時”,猶言現在。

5)毋??(遞)才(在)服

整理者曰:遞,《說文》“更易也”,《內史亳觚》有“弗敢虒”。“毋遞”略同於詩書之“勿替”。或說讀為“??(弛)”,訓為懈怠。(P114

按:石小力曰:“遞,當以或說讀‘弛’為是。《說文》:‘弛或作??。’内史亳同‘弗敢虒’,涂白奎讀虒為弛[12],可相參照。弛,懈也,與‘惰’意近,後文‘勤祗乃事’與‘毋弛在服’乃正反為文,金文屢見‘毋惰乃政’、‘毋惰乃服’[13],亦可參。”[14]王寧曰:“疑讀‘勿替’是,‘遞’與‘替’音較近。《說文》:‘替,廢也。’”整理者引《內史亳觚》“弗敢虒”,是也。“??”從“虒”省聲,鳳凰山《遣策》“卑”,即“卑虒”、“椑榹”,但引《說文》“遞,更易也”則誤。“虒”古音當讀徒多反、徒可反[15],宋華強讀作惰,懈怠[16],是也。《說文》:“虒,委虒,虎之有角者。”“委虒”即“委隨”、“委惰”轉語。此簡遞亦讀作惰。“??(弛)”亦音轉字。下文簡10“汝亦毋敢??[17],“??”亦其音轉字[18]

6)女(汝)隹(唯)(衛)事(衛)命

整理者曰:衛,訓為護衛、蔽捍。(P114

按:某氏曰:“懷疑‘衛’與《者汈鐘》‘今余念讏乃有齋休告成’中的‘讏’記錄的可能是同一個詞,彼處之‘讏’訓為勉勵,此處相當於‘衛(於)事衛(於)命’。[19]王寧曰:“字當讀會。”,讀作畏。包山簡268“緄?”,簡273“?”作“韋”。上博簡(一)《詩論》:“《??(將)中(仲)》之言,不可不韋也。”“韋”讀為畏。《詩·將仲子》:“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又“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論語·子罕》:“畏于匡。”《淮南子·主术篇》“畏”作“圍”。《呂氏春秋·勸學》:“無乃畏邪?”陳奇猷曰:“畏乃圍之假字。”[20]《莊子·秋水》:“宋人圍之數匝。”《韓子·難言》:“仲尼善說而匡圍之。”《家語·困誓》:“匡人簡子以甲士圍之。”《說苑·雜言》:“匡簡子……甲士以圍孔子之舍。”《韓詩外傳》卷6:“簡子……帶甲以圍孔子舍。”《論衡·知實》:“匡人之圍孔子。”亦皆作“圍”字。“畏事畏命”與上句“王曰:攝,敬哉”、下文“女(汝)其敬哉”相應。《廣雅》:“畏,敬也。”《玉篇》:“敬,慎也。”王告誡伯攝當敬慎於事、敬慎於命。

7)女(汝)鬼(威)由覒(表)由(望),不啻女(汝)鬼(威),則由(勱)女(汝)訓言之譔

整理者曰:《洪範》“威用六極”,《史記》、《漢書》作“畏用六極”,應劭注:“畏懼人用六極。”即“用六極威”。由,訓為用,下同。覒,讀為表。望,讀為“令聞令望”之望。不啻,謂“不但”。,讀為勱,勉也。“訓言之譔”結構同於《秦誓》“群言之首”。譔,《說文》:“專教也”。句謂汝不但以儀表資望威民,亦用言教幹事。(P114

按:某氏曰:“讀望可從,讀表則可商。覒,當讀為貌。‘貌望’成詞,望,儀象也。”[21]王寧曰:“貌、望指外貌、外表。不啻,啻也;不但,但也。‘不啻’當是‘但凡’、‘只有’的意思。‘由勱’即從勉,謂從之、勉之,也就是聽從、服從的意思。譔,教誨的意思。”某氏曰:“譔疑可讀為選,善也。譔、選、撰、僎、詮並音近而義同。”[22]鬼,徑讀作畏,敬慎也。三“由”,介詞,猶在也、於也。覒,讀作媢,字亦省作冒,妒忌也。,讀作??,字亦作??,《史記》、《漢書》多省作望,怨恨也。《說文》:“??,責望也。”《玉篇殘卷》:“,《說文》:‘相責也。’今為‘望’字,在《亡部》也。”“”即“”字。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相責??。”整理者說“不啻”、“”、“譔”是也。《廣雅》:“譔,教也。”亦可讀作慔,《說文》:“慔,勉也。”句謂汝之敬慎,在於妒忌、怨恨(不能有此二種行為),不只是汝須敬慎此二者,實在於勉勵汝接受訓言的教導。

8)女(汝)能?(歷),女(汝)能并命,并命難(勤)?(肆)

整理者曰:?,讀為歷,訓為簡選。并,訓為偕。難,讀為勤。肆,陳也。(P114

按:陳民鎮曰:“并,疑讀作屏。‘屏命’與前文‘衛命’義近。屏,猶擁也。”[23]某氏曰:“?不如讀為肄,訓勞。”[24]?,讀為諽,字亦作愅。《說文》:“諽,飾也。讀若戒。”“飾”當作“飭”,整飭、謹慎、戒備也。《玉篇殘卷》:“愅,《字書》亦‘諽’字。諽,飭也,謹也,戒也。在《言部》。”又“諽,《蒼頡萹》:‘一曰戒也。’《聲類》:‘謹也。’《字書》或為‘愅’字,在《心部》。今為‘革’字,在《革部》。”蔣斧印本《唐韻殘卷》:“愅,謹也,飾(飭)也,出《埤蒼》。”亦省作革,《文選·三國名臣序贊》李善注引《蒼頡篇》:“革,戒也。”革、戒一聲之轉。《國語·楚語上》“以戒勸其心”,《賈子·傅職》“戒”作“革”。《說文》:“悈,飾也。”“飾”亦當作“飭”。悈、諽音義並同。“衛命”說見上,與“并命”不同。?,讀作肆。《說文》引《虞書》“?類于上帝”,《堯典》“?”作“肆”。郭店簡《語叢二》“肆”又省書作“”。整理者讀肆不誤,但訓解則非是。《爾雅》:“肆,力也。”郭璞注:“肆,極力。”《文選·東京賦》薛綜注:“肆,勤也。”并,讀作拌。《方言》卷10:“拌,棄也。楚凡揮棄物謂之拌。”字亦作判,後作拚,俗亦作潘。并命,即今言“拚命”、“拼命”,極言其盡力。

9)女(汝)毋敢怙偈(遏)余曰乃(毓)

整理者曰:怙,恃也。偈,讀為遏,訓為止。,即“毓”字,下文有“毓子”,詩書“育子”、“鬻子”、“鞠子”皆謂“穉子”。(P115

按:王寧曰:“此句疑當讀為‘女(汝)母(毋)敢怙,偈余曰乃毓(胄)’。‘怙’是依仗父親的威勢。‘偈’當讀‘愒’或‘渴’,訓‘急’,這裡用為催促意。‘’是‘毓’字不誤,然此處當讀‘胄’。下簡28之‘(毓)子’,亦即《書·舜典》中‘教胄子’的‘胄子’。” 某氏曰:“第二字右半應當是‘[/]’的變體或訛寫,此二字疑讀為‘怙終’,‘女(汝)毋敢怙終’應當讀為一句。《書·堯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25]整理者句讀不誤,解“毓”作“毓子”亦是。“胄子”亦是“育子”,清人有考證。王教育伯攝,必不以“怙終(眾)賊刑”責之,某氏說殊誤。毋敢,猶言不得、不許。怙,讀為苦,困苦,用作使動,猶言逼迫。偈,讀作喝,字亦作愒、猲,亦省作曷,猶言逼迫、威脅。蔣斧印本《唐韻殘卷》、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並曰:“猲,恐。”《集韻》:“愒,相恐怯也。或作曷,通作猲。”又“猲,一曰恐逼也。”《史記》、《漢書》習見“恐猲”一詞,《公羊傳·僖公十四年》何休注有“恐曷”一詞。至其本字,桂馥謂是“赫”,俗作“嚇”[26]。《玄應音義》卷1:“恐嚇,或言恐猲,皆一義也。”又卷11:“恐嚇,亦作恐赫,亦言恐猲,皆一義也。”蓋亦以“猲”為“赫(嚇)”借字。

10)今亦(肩)(肱)難(勤)乃事

整理者曰:肩,克。肱,讀為兢,訓為戒慎恐懼。或說“肩肱”猶云“股肱”,訓為輔佐。(P115

按:王寧曰:“‘’字疑當分析為從月(肉)啟省聲,即《說文》中的“?”字,訓腓腸也,即小腿肚子,這裡代表腿。‘?肱’猶後言之‘股肱’。”“?肱”不辭。,讀為堅。《釋名》:“肩,堅也。”北宋景祐本《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公肩定,字子中”,南宋黃善夫本“肩”作“堅”。,讀為弘,弘大也,字從心,專指弘大其志。,謂堅定弘大其志。

11)引(矧)行(墮)敬茅(懋),惠不惠,亦乃服

整理者曰:,從隓從力,訓為廢壞。《康誥》:“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左傳·昭公八年》引之云“《周書》曰:‘惠不惠,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杜注:“言當施惠於不惠者,勸勉於不勉者。”簡文謂行墮者亦敬勉之,不惠者亦當施惠,亦汝之服。(P115

按:某氏曰:“,改釋為‘隨’。”[27]孔傳:“故當使不順者順,不勉者勉。”訓惠為順,用《爾雅》義,與杜說不同。二“惠”字同義,當取孔說,清人說《尚書》者,多從孔氏。杜注:“服,行也。”,讀作惰,懈怠。

12)隹(雖)民卣(攸)(協)弗(恭)其魯(旅),亦勿(侮)其(童)

整理者曰:隹,讀為雖。魯,讀為旅,訓為眾。敄,讀為侮。,試讀為“童蒙”之童。(P115

按:某氏曰:“應斷讀為:‘唯民攸協,弗龏(恐)其魯(旅),亦勿敄(侮)其(眾?)。’”[28]某氏曰:“或當讀為種,《容成氏》有‘絕種侮姓’一語。”[29]某氏于“協”下讀斷,是也,“弗其魯”與“亦勿”並列對舉成文。隹,讀為惟。,讀為龏,用作意動詞。《說文》:“龏,愨也。”又“愨,謹也。”蔣斧印本《唐韻殘卷》:“愨,謹也,善也。”《廣韻》:“慤,謹也,善也,愿也,誠也。”“慤”是“愨”俗字,恭謹、誠實質樸義。“魯”讀如字,愚鈍也。,讀作敄,字亦作務。《說文》:“敄,彊也。”《爾雅》:“務,彊也。”,讀為聰,聰慧也。簡文謂不以其人的魯鈍為誠實質樸,亦不去彊求其人的聰慧。

13)通(恫)眔(瘝)寡眔(鰥),惠于少(小)民

整理者曰:上“眔”讀為“瘝”、“矜”,訓為哀憐。下“眔”讀為“鰥”。《康誥》“恫瘝乃身”,《後漢書·和帝紀》作“朕寤寐恫矜”。清華簡《說命》有“恫瘝小民”。(P115

按:某氏曰:“恫眔寡,似應讀為‘恫鰥寡’。後一‘眔’字讀為懷,連下‘惠于小民’為句。簡19‘乃眔余言’之眔,亦應讀為懷。”[30]黃傑曰:“當讀為‘通(痛)眔(懷)寡眔(鰥)’,參看拙文《〈尚書·康誥〉考釋四則》(《文史》2017年第3期)。”[31]王寧曰:“疑當讀作‘通(恫)眔(及)寡眔(鰥)’。恫訓痛,此為憐惜、憐憫意。”清華簡(三)《說命下》作“迵眔少(小)民”,整理者據《康誥》讀作“恫瘝”,云:“恫,《爾雅》:‘痛也。’‘瘝’通‘鰥’,《爾雅》:‘病也。’”[32]“迵”即“通”,讀作痛,字亦作恫、痌、慟、??[33]。二“眔”字並讀為矜。上“眔”是動詞,哀憐義,字亦作“瘝”;下“眔”是名詞,指可哀憐之人,字亦作“鰥”。

14)翼翼鬼(畏)少(小)心,(恭)民長=(長長)

整理者曰:“長長”見於《荀子》,用法同《康誥》云文王“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P115

按:黃傑曰:“‘長=’似應讀為‘長人’。《易?乾》:‘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34]整理者讀作“長長”不誤,上“長”是動詞,猶言尊敬。下“長”是名詞,指老人。《廣雅》:“長,老也。”《國語·周語中》:“尊貴、明賢、庸勳、長老、愛親、禮新、親舊。”韋昭注:“長老,尚齒也。”“長長”即“長老”義。

15)女(汝)亦毋不??(夙)夕巠(經)悳(德),甬(用)事朕命

整理者曰:“經德”見《酒誥》、《孟子·盡心下》,趙注:“經,行也。”《齊陳曼簠》:“肇勤經德。”《者鐘》“女亦虔秉丕經德。”(P116

按:《酒誥》“經徳秉哲”,孔傳:“能常德持智。”孔氏訓經為常,後世治《尚書》者,多從其說。趙岐注:“經,行也。”孫星衍、黃式三從趙說[35]。據《者鐘》“虔秉丕經德”,“經德”當從孔傳訓作“常德”。《老子》第28章“常德不離”,又“常德不忒”。簡文及《酒誥》“經”作動詞,謂常其德,使其德常在。

16)弗(功)我一人才(在)立(位)

整理者曰:,讀為功,《說文》“以勞定國也”,訓為勞。(P116

按:某氏曰:“‘’讀為邛,訓為‘勞、病’句義方通。意即不要讓我一人在位憂勞,要替我分擔責任。這種用法的‘邛’還見《皇門》簡2--3‘不共于恤’(參張富海《清華簡零拾四則》,《古文字研究》32輯,前此馮勝君古文字年會上已有相同看法)中的‘共’,《緇衣》簡7—8‘唯王’的(今本即作‘邛’,參上引張文),除此以外還見于《厚父》簡7‘惟時下民,??帝之子’的‘ ??’(參筆者未刊稿)及部分金文辭例中。”“功”字《說文》訓“以勞定國也”,指功勞、功績,非憂勞義,整理者引之,殊為不當。,讀作鞏,字亦作拱、攻,鞏固也。《廣雅》:“拱,固也。”又“攻,堅也。”王念孫曰:“《爾雅》:‘鞏,固也。’《革》初九云:‘鞏用黃牛之革。’《大雅·瞻卬篇》云:‘無不克鞏。’‘鞏’與‘拱’通。《爾雅》:‘拱,執也。’‘執’與‘固’義相近。故《遯》六二云‘執之用黃牛之革’,傳云:‘執用黃牛,固志也。’是《革》、《遯》二卦之取象同,其義亦同矣。《逸周書·謚法解》云:‘執事堅固曰恭。’‘恭’與‘拱’亦聲近義同。”[36]下文簡29:“余隹(唯)亦乍女(汝)。”整理者讀“乍”為“功作”,亦訓功為勞[37]。余讀作“鞏助”。

17)女(汝)有退進於朕命,乃隹(唯)(望)亡(逢)

整理者曰:退進,猶云進退,猶損益也。望,希望。逢,逢迎。(P116

按:王寧曰:“‘逢’當即‘逢殃’或‘逢災’之省語。”,讀為夆。《說文》:“夆,啎也。”違逆、抵啎之意。字亦作逢,《爾雅》:“逢,遻也。”郭璞注:“轉復為相觸遻。”“遻”即“啎”。雙聲音轉又作“犯”。簡文謂汝可以退進於朕命,但不要有所違逆。

18)女(汝)毋敢有退于之,自一話一言,女(汝)亦毋敢(泆)于之

整理者曰:于,句中虛詞。《立政》:“自一話一言。”,讀為泆,訓為淫放。(P116

按:于,介詞。《立政》之“自”,裴學海曰:“猶雖也。”[38]毋敢,猶言不得。,即“迭”字,越過也,即“進”義,與“退”對文。字本作軼,《說文》:“軼,車相出也。”《玉篇原卷》引《蒼頡萹》:“軼,從後出前也。”《文選·西都賦》李善注引《王(三)蒼》同《蒼頡萹》。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軼,車相過。”[39]字亦作跌,《說文》:“跌,一曰越也。”

19)言隹(唯)明,毋淫,毋弗(節)

整理者曰:,從晶,室聲,讀為節。“淫”與“弗節”義同。(P116

按:石小力曰:“‘’當分析為從室,晶聲,疑讀為參,檢驗。”[40]某氏曰:“‘’很有可能就是‘曡’(後來亦寫作‘疊’)。《詩·時邁》:‘薄言震之,莫不震曡。’毛傳:‘曡,懼。’簡文‘毋弗曡’似乎可以理解為王告誡攝不要毫無畏懼,膽大包天。”[41]“曡”訓懼,其本字為“慴”[42],字亦作“懾”[43],某氏未探本也。然余不從此說。淫,過甚也。弗,讀作艴,字或作??、怫、拂、沸、佛,又音轉作??、悖、孛、勃,又以雙聲音轉作忿。《呂氏春秋·重言》:“艴然充盈。”《論衡·知實》作“怫然”,《列女傳》卷2作“忿然”。,從室得聲,讀作??,字亦作駤、恎、痓、窒、室、跮、懫、懥、疐。《說文》:“??,忿戾也。《周書》曰:‘有夏氏之民叨??。’”《書·多方》作“叨懫”,孔傳:“有夏之民貪叨忿懫而逆命。”《禮記·大學》:“身有所忿懥。”《大戴禮記·武王踐阼》引《杖之銘》:“惡乎,危於忿疐。”簡文“弗”即“忿懫”、“忿懥”、“忿疐”轉語,猶言忿恨、忿怒。

20)乃亦隹(唯)肇??(謀),亦則匄(遏)逆于朕,是隹(唯)君子秉心,是女(汝)則隹(唯)肇悽(咨)弜羕,乃既??(悔)

整理者曰:匄,讀為遏。“遏逆於朕”略同於《君奭》“遏佚前人光在家”、清華簡《厚父》“王迺遏失其命”。悽,讀為咨。《說文》:“謀事曰咨。”句謂君子秉心,汝始謀則亦遏逆於我;汝始謀不永之事,終則必悔。(P117

按:某氏以“弜羕”二字句,曰:“簡文兩處‘弜羕’及一處‘恙’讀為‘弗祥’好,是不善的意思。”[44]王寧曰:“整理者讀匄為遏,似不通,當依字讀,‘匄’是乞求、希望之意。‘逆’是指臣下向王奏事。”某氏說是也,簡文“肇??”、“肇悽(咨)”對文,“弜羕”二字句是也,屬下“乃既??”成文。“隹”同“唯”、“惟”,表示希望的語氣副詞,下文同。“肇”是“肈”俗字,《詩·江漢》《釋文》引《韓詩》:“肈,長也。”《玉篇》用其說。《君奭》“遏佚”,《漢書·王莽傳》引作“遏失”,孔傳解作“絶失”,顔師古注從孔說,非簡文之誼。匄,讀作遌,抵觸也。《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生殿遌不順也。”《文選·長笛賦》:“牚距劫遌,又足怪也。”李善注:“言聲之相逆遌也。郭璞《穆天子傳》注曰:‘遌,觸也。’”“匄逆”即“逆遌”倒言。音轉又作“逆忤”、“逆迕”、“午逆”、“迕逆”、“仵逆”、“啎逆”等。《說文》:“啎,逆也。”又“午,啎也。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淮南子·齊俗篇》:“諱不犯禁而入,不迕逆而進。”《釋名》:“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易·明夷》王弼注:“故雖近不危,隨時辟難門庭而已,能不逆忤也。”《三國志·賀邵傳》:“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世說新語·忿狷》:“司州言氣少有啎逆於螭,便作色不夷。”既,猶終也。簡文是說汝謀度國事,可以抵迕於我,只是希望君子秉心;汝謀度國事,若不善,最終會有後悔。

21)女(汝)迺敢(整)(極)

整理者曰:整,齊。,讀為極、殛,訓為罰。整極謂至於殛罰。(P117

按:某氏曰:“所謂的‘整’從東(但下部未寫全)、從攴、從正,疑是‘繫’字的誤寫,讀為懈。”[45]王寧曰:“‘整’訓‘齊’是,‘’即‘?’字,《說文》:‘疾也。’(段本據《韻會》改作‘?性也’,‘?’即‘急’本字)‘整?’即‘齊疾’,《爾雅》:‘疾、齊,壯也。’郭注:‘壯,壯事,謂速也。齊亦疾。’邢《疏》:‘急疾、齊整,皆於事敏速,強壯也。’‘齊’、‘疾’本皆是敏捷快速義,這裡是指處事乾脆俐落的意思,表示人的成熟,故曰‘壯’。‘乃敢整?’即‘乃能齊疾’,才能處事乾脆利索,意為成熟。”“整”訓齊,是整齊、不參差之義,“?”是心急、性急義(“亟”的增旁分別字,“亟”本義是急疾),都不是敏疾義,王說非是。整,整治也。王說“即?字”,是也,當讀作諽、愅,《說文》:“諽,飾也。讀若戒。”“飾”當作“飭”,整治也。《玉篇殘卷》:“愅,《字書》亦‘諽’字。諽,飭也。”“?”又音轉作茍,《說文》:“茍,自急敕也。”《釋名》:“敕,飭也。”敕、飭古音同(《說文》:“飭,讀若敕。”)。《小爾雅》:“敕,正也。”“正”即“整”。《廣雅》:“敕,理也。”“理”即“治”。“整”是同義複詞,猶言整飭。

22)女(汝)則亦隹(唯)肇不(丕)子不學,不啻女(汝),亦鬼(畏)蒦(獲)懃朕心

整理者曰:丕子,見於《金縢》,孔傳以為“太子”。懃,勞苦。(P117

按:王寧曰:“疑當斷讀為:‘女(汝)則亦隹(唯)肇不子、不學、不啻(適),女(汝)亦鬼(畏)獲懃朕心。’‘子’疑讀慈,‘學’疑讀孝,‘適’同‘嫡’。‘懃’即‘懄’、‘慬’,整理者訓勞苦,似於文意不暢。《廣韻》:‘慬,憂哀也。’《集韻》:‘懄,憂也。’這裏當生氣、不高興講。‘亦畏獲慬朕心’意思是你要小心我心裡會生氣。”王說非是,整理者讀不誤,此文與簡6“不啻女(汝)鬼(畏),則由(勱)女(汝)訓言之譔”文例相同。“不啻”就是不但、不只之義。“懃”訓勞訓憂,其義相因。“汝”指伯攝,則“子”不可讀為慈。“學”當讀如字。

23)王曰:“攝,女(汝)有隹(唯)(沖)子,余既埶(設)乃服,女(汝)毋敢朋(酗)于酉(酒),勿教人悳(德)我。”

整理者曰:《康誥》“汝惟小子,乃服惟弘”,與此句意相類。朋,訓為朋比。簡文謂汝毋敢朋酗於酒,使人以為我德。(P117

按:某氏曰:“德,感激。”[46]王寧曰:“‘人’指下文所言的‘朋’。‘教’疑當讀為‘效’,‘德’當讀為‘置’,‘我’表示自己,‘置我’是處置、安置自己。‘勿效人置我’的意思是不要學別人那樣安置自己。”王說非是。某氏說“德”是也,德謂感其德。朋,群聚也。教,使也,令也。“人”指群聚酗酒以外的別人。“我”是王自稱。《康誥》孔傳:“汝惟小子,乃當服行德政,惟弘大王道。”“服”指服行德政。“埶”當作“執”,指執政、掌握政權。簡文是王對伯攝說,你還是個童子,我已經執政並服行德政,你不要聚酒失德,不要使人感德於我(言下意謂你也應當樹立德惠以服眾)。

24)曰:“毋朋多朋,鮮隹(唯)楚(胥)台(以)??(夙)夕(敬),亡(罔)非楚(胥)以(墮)??(愆);鮮隹(唯)楚(胥)學於威義(儀)(德),亡(罔)非楚(胥)以涇〈淫〉(極)。”

整理者曰:鮮,訓為少。楚,讀為胥,謂相率。罔非,義為“皆”。愆,過也。(P117

按:王寧曰:“‘’即‘?’字,《說文》訓疾也,厲害之意。”某氏以“毋朋”二字句,“多朋”屬下為文[47],是也。敬,戒慎也。,讀為惰。??,懈怠之過。涇,讀作??。《說文》:“??,恨也。”桂馥曰:“‘恨’當為‘很’。《孟子》‘悻悻然’,趙注引《論語》‘悻悻然小人’。‘悻’當為‘婞’,本書(引者按:指《說文》):‘婞,很也。’《論語》作‘硜硜’,‘硜’當為‘??’。”[48]桂氏所說“當為”者,都是正字,不必改字也。《集韻》:“??,佷也。”“佷”是“很”俗字。桂氏所引《孟子》出《公孫丑下》,《論語》出《子路》。皇侃《論語義疏》:“硜硜,堅正難移之貌也。”孫奭《孟子音義》引丁公著曰:“悻悻,字當作婞,形頂切,很也[49],直也。又胡耿切,字或作‘????然’,《論語》音鏗。”《說文》:“婞,很也。《楚詞》曰‘鲧婞直。’”《楚詞》出《離騷》。P.3693V《箋注本切韻》:“婞,佷也,直也。”《莊子·徐無鬼》《釋文》:“敖,司馬本作‘悻’,云:‘佷也。’”《後漢書·張衡傳》《應間》:“婞佷不柔。”“婞佷”是同義複詞。??、悻、婞,並一字異體,剛直固執、很戾不從之義。字亦作?、啈,指很戾之言。《廣雅》:“?,言也。”《集韻》:“?、啈,《博雅》:‘言也。’一曰瞋語。或從口。”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囗,許孟反,瞋語。”據其音義,字頭缺字必是“?”。《集韻》:“悻,悻悻,狠怒也。”此解非是。“”即“?”,性急,與“很戾”義相因。“???”指性急很戾,無威儀之皃,正與上句“學於威義(儀)”對文。

25)王曰:“攝,余辟相隹(唯)卸(御)事,余厭既異厥心厥(德),不(之)則(俾)于余。”

整理者曰:辟、相同義連用。《周頌·雝》:“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毛傳:“相,助也。”《酒誥》:“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厭,合也。,讀為之,訓為往、適。《爾雅》:“俾、使,從也。”句謂輔相御事,其心其德與我異,則不從己志,而從於我。(P117

按:某氏曰:“斷讀為:‘攝,余辟,相唯御事,余厭既異厥心,厥德不,則俾于余。’‘余辟’是‘攝’的同位語。‘相唯御事’單獨一句,已見整理者所引《尚書·酒誥》。‘余厭既異厥心’暫時存疑,疑‘厥心’後點斷,‘’有可能當釋為‘延’,‘厥德不延’,文獻有‘德延’之說,《尚書·君奭》‘天不可信,我道(繇)惟寧(文)王德延,天不庸釋于文王受命。’”[50]王寧曰:“‘余辟’和‘余厭’為對文,可能是指王的兩種人。整理者引《酒誥》,傳統的斷讀作‘自成湯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相’字可能是‘喪’的假借字,喪失義。 ‘余辟’可能是指我主事之人,‘余厭’可能是指我合心之人。王當是說:我主事的人喪失了辦事的能力,我合心的人已經與我異心。,心包釋為‘延’,句讀作‘厥德不延’,義較勝。‘德’是指行為,‘不延’之語古書習見,即不長久。庳,疑當讀為?,《說文》:‘毀也。’字亦作捭。‘則?于余’意思應該是就會損害到我。”某氏曰:“‘’可能應當讀為辟,後文有‘今乃辟余’(簡18)、‘甬(用)辟余才(在)立(位)’(簡19-20)。”[51]整理者句讀不誤,“余辟”、“余厭”不是對文。“辟相”同義連用,但不訓助,當訓治理。所引《周頌》及《酒誥》皆不當。《書·金縢》:“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釋文》:“辟,治也。”《玉篇》:“辟,理也。”《小爾雅》:“相,治也。”《左傳·昭公九年》:“對曰:‘陳,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杜預注:“相,治也。”厭,讀作猒,厭憎、厭倦。,即“之”字,猶歸也、從也[52],讀為卑,賤也,小也,猶言鄙薄、輕視。“于余”之“于”表示被動句式。簡文謂我治理國家唯有御事,我厭恨他們已經離心離德,他們不歸順於我,則為我所鄙視。

26)女(汝)其有??(斁)有甚(湛),乃眔余言,乃智(知)隹(唯)子不隹(唯)之頌(庸),是亦尚弗(逢)乃彝

整理者曰:??,讀為斁,訓為敗。甚,讀為湛,沒也。眔,訓為及、逮。逢,遇也。彝,常。“弗逢乃彝”與下“克用之彝”對文。句謂汝有敗沒,壞我教命,則知汝不堪用,不能用常道。(P118

按:王寧曰:“‘眔’即‘及’,這裡是考慮到的意思。‘頌’當從ee說讀容,舉止、行為。‘是亦尚弗逢乃彝’疑當於‘逢’下斷句,簡12有‘乃唯望無逢’句可證。‘尚’通‘當’。” 王寧“逢”下斷句是也。訓敗的本字為“殬”,“斁”亦借字。余謂“??”當讀為懌,《爾雅》:“懌,樂也。”《詩·板》:“辭之懌矣,民之莫矣。”毛傳:“懌,說也。”《釋文》:“說,音悅。”字亦作繹,《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說苑·善說》、《漢紀》卷10引《詩》作“辭之繹矣”。《說文》:“甚,尤安樂也。”簡文正用本字。享樂義的專字作媅、妉,《說文》:“媅,樂也。”《爾雅》:“妉,樂也。”字亦作湛、愖,音轉作沈、耽、酖、淫,猶言沈迷、淫樂。《玄應音義》卷4:“媅,古文妉,同。今皆作耽也。”眔,讀為?。《說文》:“?,俛伏也,一曰伏意。”《集韻》引“伏”作“服”。蔣斧印本《唐韻殘卷》:“?,安。”即悅服義。尚,表示希望的語氣副詞,與簡12“望”字同義。亦讀為夆,啎也。

27)乃彝乃乍(作)穆穆,隹(唯)(恭)威義(儀),甬(用)辟余才(在)立(位),乃克甬(用)之彝

按:王寧讀作“乃彝乃作穆穆”,曰:“彝,《爾雅》訓‘常’,引申為法度義。‘作’是指行為、行動。《爾雅》:‘穆穆、肅肅,敬也。’這裡是嚴肅謹敬之貌。”簡文“穆穆”屬下句,當讀作“乃彝乃作,穆穆唯威儀”。“乃彝乃作”猶言常法乃作。

28)乃身(載)隹(唯)明隹(唯)(寅),女(汝)亦毋敢鬼(畏)甬(用)不審不允

整理者曰:,疑即“??”字,《說文》:“讀若載。”句中助詞。寅,敬。審,詳悉。(P118

按:讀為載,是也,但當訓行。明,敬也,尊也。,與下文“”同,讀為夤。《說文》:“夤,敬惕也。”《爾雅》“寅”訓敬亦借字。審,審慎、謹慎。允,誠信。

29)余既明命女(汝),乃服隹(唯)(寅),女(汝)毋敢=(滔滔)

整理者曰:《康誥》:“汝惟小子,乃服惟弘。”“”字從橐(《說文》所謂“從?省”),由聲,疑即“韜”字異體,讀為滔,訓為慢。(P118

按:石小力曰:“所謂‘’字原形作‘’,即‘?’字。‘?=’見於西周金文,四十三年逑鼎(《銘圖》02503-02512):‘毋=?=,唯有宥縱,廼敄(侮)鰥寡。’毛公鼎(《集成》02841):‘毋敢龏=?=,廼敄(侮)鰥寡。’簡文‘?=’即銘文‘龏=?=”之省。根據金文辭例,本句當在‘乃服唯寅’後斷開,‘汝毋敢?=’與獄訟有關,當屬下讀。銅器銘文中的‘龏=?=’,向無善解。根據對重文符號理解的不同,可以歸納為兩種讀法,一是‘龏龏??’,二是‘龏?,龏?’,解釋十分分歧[53]。現在根據簡文可省略作‘?=’,可知對重文符號的理解當以第一種讀法為是。‘龏=?=’是官員斷獄時的一種不良行為,導致的後果是‘有宥縱,侮鰥寡’,是斷獄時應極力避免的。”[54]王寧曰:“‘’即‘夤’字繁構,則《康誥》之‘弘’當作‘引’,乃音近通假字。《說文》:‘夤,敬惕也。’小心謹慎之意。石小力云云,顯然是對的。‘?’在出土文獻中多用為‘包’[55],這裡疑當讀為‘褒’。《玉篇》:‘褒,揚美也。’‘龏龏褒褒’就是恭敬你認為該恭敬的,褒揚你認為該褒揚的,和簡24的‘好==(好好宏宏)’意思略同,故此處‘??’亦當讀為‘褒褒’。”石小力改釋作“??”;王寧讀為夤,並謂《康誥》“弘”當作“引”,均是也。但石小力改讀“汝毋敢??”屬下句,王寧讀“??”為“褒褒”,則未確。?從缶得聲,讀作浮,虛也。“??”狀其虛浮之甚。銘文“龏龏”,讀作“庸庸”、“容容”,隨眾進退貌。《說苑·臣術》:“容容乎與世沉浮上下。”《漢書·翟方進傳》:“君何持容容之計?”顏師古注:“容容,隨眾上下也。”《後漢書·胡廣傳》:“胡廣庸庸。”

30)女(汝)亦引毋好好、宏宏、(劊)悳(德)

整理者曰:好好、宏宏謂好己所好,宏己所宏。《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鄭箋:“好好者,喜讒言之人也。”劊,訓為斷,或讀為劌,訓為割傷。(P118--119

按:王寧曰:“‘宏’下恐不當點斷。劊疑當讀為割或害,都是損害義。”王寧說“宏”下不當點斷,是也。整理者所引《詩》“好好”,與“草草”對舉,明顯是形容詞。整理者所釋殊誤。好好,驕矜自得之皃,毛傳“好好,喜也”,義亦相會。又作“旭旭”,古音同。戴震曰:“《爾雅》:‘旭旭,憍也。’郭注云:‘小人得志憍蹇之貌。’讀旭爲好。今考‘好’與‘旭’古音並許九切。”[56]段玉裁曰:“《爾雅》:‘旭旭、蹻蹻,憍也。’旭旭,《詩》無其文,郭音呼老反,是爲《毛詩》‘好好’之異文無疑。《匏有苦葉》《釋文》引《說文》:‘旭讀若好。’”[57]陳奐、馬瑞辰說與戴氏、段氏略同[58]。郝懿行曰:“旭者,蓋‘慉’之叚音。《詩》:‘不我能慉。’鄭箋:‘慉,驕也。’義本《爾雅》……《漢書·揚雄傳》云:‘嘻嘻旭旭。’集注:‘旭旭,自得之貌。’《詩》:‘驕人好好。’鄭箋:‘好好,喜讒言之人也。’《匏有苦葉》《釋文》:‘旭,《說文》讀若好,《字林》呼老反。’《爾雅釋文》:‘旭,郭呼老反。’呼老即‘好’字之音矣。”[59]宏宏,大貌,簡文亦狀驕大之皃。,讀作薉,字亦作穢。穢德,猶言敗德。草敗曰薉、穢,水濁曰濊,飯敗臭曰饖,其義一也。簡文是說不要有驕傲自大的敗德。

31)余一人害(曷)〈叚〉(假),不則戠(職)智(知)之(聞)之言;余害(曷)〈叚〉(假),不則高(奉)乃身,亦余一人永(安)才(在)立(位)

整理者曰:“叚”字左半“石”形訛作“戶”,訓為憑藉。,即“顏”字,讀為安。(P119

按:石小力曰:“‘叚’字表示情態,可翻譯為‘可能、會’,相當於古書的‘遐’,此種用法見於西周金文,如盠方彝:‘盠曰:天子不叚(遐)不其萬年保我萬邦。’沈培認為西周金文中的‘叚’表示的是客觀或情理上具有某種可能性的情態,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理解為‘可能’、‘會’[60]。據此,本句當斷讀為:‘余一人曷叚(遐)不則識智(知)之聞之言;余曷叚(遐)不則高奉乃身,亦余一人永安在位。’大意謂:我怎麼可能不知之聞之,我怎麼會不高奉乃身。‘曷叚不’相當於西周金文的‘不遐不’,表示雙重否定,有增強語氣的作用。”[61]石說二“則”字落空,不足取。王寜說“第二個‘余’後疑抄脫了‘一人’二字”,某氏讀戠為識[62],皆是也。,讀作妒,俗作妬、姤,妒忌。“不則”同“否則”,亦作“丕則”,猶言則[63]。簡文謂我哪有妒忌之心,則我能知其言聽其言,高奉乃身,使我永安在位。

32)余隹(唯)亦(功)乍(作)女(汝),余亦隹(唯)兌(說)女(汝)

整理者曰:功,勞。,疑從言,折省聲,即字。,不識。,疑即“杌隉”、“臲尯”、“槷??”,訓為不安。句謂我亦以此不安之狀告汝。(P119

按:王寧曰:“第一句疑抄手將‘亦’、‘隹’二字抄倒了。‘’字整理者疑即‘誓’字,疑是,但此處疑仍讀為‘折’。‘’疑即‘燬’字,仍讀‘毀’,‘折毀’本是損壞、破壞義,引申為誹毀義。‘兌’字應讀‘敓(奪)’。‘有’疑當屬上句讀,作‘兌(敓)女(汝)有’。”“有”字仍當屬下句,同“又”。王氏乙“隹亦”作“亦隹”,讀“”作“折毀”,皆是也。但“折毀”是敗壞義,不是誹毀義。兌,讀為隓、墮,亦敗壞義。

33)有女(汝)隹(唯)(沖)子,余亦隹(唯)肇(耆)女(汝)悳(德)行,隹(唯)?(穀)眔非?(穀)

整理者曰:耆,致也。穀,善也。句謂我以德行之善與不善致告汝。(P119

按:某氏曰:“‘稽’整理者讀耆釋爲致,今改讀爲稽,是稽考的意思。”[64]“有”同“又”。

讀稽可從,亦可讀作????,《廣雅》:“??,視也。”《廣韻》:“??,同‘??’。”即察視義。

34)余既明(啟)劼??(毖)女(汝),

整理者曰:,讀為啟。(P119

按:王寧曰:“,懷疑相當於清華簡三《說命下》簡7‘余既?劼?(毖)女(汝)’的‘?’字。”[65]某氏曰:“,讀為開。”[66]“開”、“啟”同源,一聲之轉,讀啟、讀開並無不同。《說文》:“闓,開也。”又“启,開也。”《廣雅》:“闓,明也。”是“启”、“開”亦明也。

 

 

 



[1]石小力《清華簡第八輯字詞補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網站20181117日;又《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週年紀念會論文集》,清華大學20181117—18日,第298頁。

[2]“暮四郎”說,《清華八〈攝命〉初讀》,簡帛網20181123日。下文引省稱作《初讀》。

[3]王寧《清華簡〈攝命〉讀札》,復旦古文字網20181127日。下文引王說未列出處者皆見此文。

[4]王念孫《廣雅疏證》,收入徐復主編《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20頁。

[5]“堅”字據王念孫說補。

[6]參見王引之《經義述聞》卷4,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5頁。

[7]裘錫圭《〈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商榷》,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卷2,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97頁。

[8]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武漢市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583頁。

[9]汪榮寶《法言義疏》卷14,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370頁。

[10]許文獻《關於清華簡(八)〈攝命〉中幾個“難”字之釋讀》,復旦古文字網20181128日。

[11]參見王引之《經義述聞》卷3,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3頁。

[12]原注:涂白奎《內史亳觚與西周王號生稱》,復旦網2012612日。

[13]原注:參陳劍《金文“彖”字考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線裝書局2007年。

[14]石小力《清華簡第八輯字詞補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網站20181117日;又《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週年紀念會論文集》,清華大學20181117—18日,第299頁。

[15]參見蕭旭《〈說文〉“褫”字音義辨正》,《中國語學研究·開篇》第31卷,201210月日本株式會社好文出版,第197--203頁;又收入《群書校補(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1839--1849頁。

[16]宋華強《新出內史亳器“虒”字用法小議》,簡帛網201053日。

[17]ee”說改釋作“彖”,《初讀》,簡帛網20181119日。當改釋作“??”。

[18]音轉關係可以參看孟蓬生孟蓬生《“??”字形音義再探》,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第4期,香港中華書局2017年版。

[19]“心包”說,《初讀》,簡帛網20181118日。

[20]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頁。

[21]“哇那”說,《初讀》,簡帛網20181117日。

[22]“此心安處是吾鄉”說,《初讀》,簡帛網20181126日。

[23]陳民鎮《清華簡(捌)讀札》,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網站20181117日。

[24]ee”說,《初讀》,簡帛網20181126日。

[25]“暮四郎”說,《初讀》,簡帛網20181129日。

[26]桂馥《札樸》卷1,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28頁。

[27]ee”說,《初讀》,簡帛網20181118日。

[28]ee”說,《初讀》,簡帛網20181118日。

[29]“心包”說,《初讀》,簡帛網20181122日。

[30]“悅園”說,《初讀》,簡帛網20181121日。

[31]《初讀》,簡帛網2018112930日。

[32]《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中西書局2012年版,第130頁。

[33]參見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武漢市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35頁。

[34]《初讀》,簡帛網20181130日。

[35]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卷16,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378頁。黃式三《尚書啓幪》卷3,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4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62頁。

[36]王念孫《廣雅疏證》,收入徐復主編《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80頁。

[37]《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八)》,中西書局2018年出版,第119頁。

[38]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695頁。

[39]蔣斧印本《唐韻殘卷》“車”誤作“牛”。

[40]石小力《清華簡第八輯字詞補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網站20181117日;又《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週年紀念會論文集》,清華大學20181117—18日,第299頁。

[41]醉馬《清華簡〈攝命〉“曡”字試釋》,復旦網20181121日。

[42]《說文》:“慴,懼也,讀若疊。”《六書故》:“慴,與‘疊’通。”又“疊,即今慴字。”《詩》“莫不震曡”,毛傳:“曡,懼。”孔疏:“‘疊,懼’,《釋詀》文,彼‘疊’作‘慴’,音義同。”清人治《說文》與《詩經》者,亦都指出“疊”是“慴”借字。

[43]《玉篇原卷》:“讋,傅毅以為讀若慴。《聲類》:‘讋,謵也。’亦與‘懾’字同,在《心部》。”《廣韻》:“懾,亦作慴。”

[44]ee”說,《初讀》,簡帛網20181122日。

[45]ee”說,《初讀》,簡帛網20181119日。

[46]“心包”說,《初讀》,簡帛網20181122日。

[47]“暮四郎”說,《初讀》,簡帛網20181130日。

[48]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齊魯書社1987年版,第900頁。

[49]四庫本“頂”誤作“項”,“很”誤作“很”,此據《叢書集成續編》第37冊影印微波榭本,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54頁。

[50]“心包”說,《初讀》,簡帛網20181122日。

[51]“暮四郎”說,《初讀》,簡帛網2018122日。

[52]參見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747頁。蕭旭《古書虛字旁釋》有補證,廣陵書社2007年版,第331--332頁。

[53]原注:各家說法參看石帥帥《毛公鼎銘文集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第137-139頁。

[54]石小力《清華簡第八輯字詞補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網站20181117日;又《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週年紀念會論文集》,清華大學20181117—18日,第299頁。

[55]原注:白于藍《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1頁。

[56]戴震《毛鄭詩考正》卷2,收入《戴震全書》第1册,黃山書社1994年版,第624頁。

[57]段玉裁《詩經小學》卷2,《皇清經解》卷631,上海書店1988年版,第4冊,第179

[58]陳奐《詩毛氏傳疏》卷19,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7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60頁。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20,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663頁。

[59]郝懿行《爾雅義疏》卷上之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50--551頁。

[60]原注:沈培《再談西周金文“叚”表示情態的用法》,上海博物館編《中國古代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10年。

[61]石小力《清華簡第八輯字詞補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網站20181117日;又《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週年紀念會論文集》,清華大學20181117—18日,第300頁。

[62]“暮四郎說”說,《初讀》,簡帛網2018124日。

[63]參見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873頁。

[64]ee”說,《初讀》,簡帛網20181118日。

[65]《初讀》,簡帛網2018121日。

[66]“心包”說,《初讀》,簡帛網2018121日。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年12月6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年12月7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74蕭旭:清華簡(八)《攝命》校補.docx

下载次数:113

分享到:
学者评论 回去再看看>>>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