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先生发表意见不一致的文章,好像目的就是让大伙先猜猜吧~~~
而且,是对还是错最终自有公论,所以现在胡乱猜猜也无妨~~~
举报
嘿嘿,反正俺也不认字,所以对字形的依赖也就少。
由发表的文章而言,此“中”是《保训》记载中文王对太子发讲的主要内容,自然要始终一贯。所以,可以各行其解的假设,应该可以排除。
由具体内容而言,此“中”可求、可得、可假、可归。而且舜不是得自尧,上甲微则是从河伯那里借来的,那么,是抽象概念的假设,也就无疑存在非常大的解释困难。
若是簿记,借之以战,以复仇,就太奇怪了。
那么俺猜是“众”字之假,也不能说没有理据吧。
一上示三王:muamua先生指教得是!大家伙儿的猜测还是尽量有理有据为好
那怎么理解陈伟先生和李锐先生的文章好呢?
晕,刚回完帖,又看到一上转来的
李均明:周文王遗嘱之中道观
沈建华:《保训》所见王亥史迹传说
是不是大家都看到原简了啊?
不行,一上把原简给俺,要不俺就再让人把你拖出去……
那一上去整理清华简
俺等着
还是有点奇怪啊?参加整理的诸位学者难道彼此见不到面么?怎么会发表意见不一致的文章呢?都能看到原简,花几分钟彼此交流讨论一下不就结了么?现在过早挑起争论,对清华简的整理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分歧意见最终结论只能有一种是正确可信的(拿现在看到的来说,文王究竟是举两个还是三个例子肯定只能有一种意见是对的);整理到最后,出来整理报告时,难道能把参与整理的诸位学者的意见都吸收进去么?要是真的都吸收的话,究竟以谁的意见为准呢?让人很晕~~~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7-10 13:34 , Processed in 1.06449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