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貈”字以读“愙”为上。□(貈),从囗,貈声。《论语》曰:“狐貈之厚以居。”段注:“凡狐貈连文者,皆当作此貈字。今字乃皆假貉为貈,……。”杨树达据以说貈,谓“今《论语》假貉为貈,知□亦可假为恪。”愙即恪。恪,本作愙。《爾雅·釋詁》:“恪,敬也。”《詩·商頌》“執事有恪。”《尚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孔传:“敬谨天命。”[害夫]簋铭文“貈(愙)皇帝大魯令(命)”与“恪谨天命”相类。
[害夫]簋铭:“□(緟)□(愙)皇帝大魯令(命)”的意思是:更加崇敬、敬畏皇天大命。
“貈夙夕”可读为“恪夙夕”。“恪夙夕”即“敬夙夕”,“敬夙夕”是金文常语。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2-15 17:30:12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2-15 17:37:44 编辑过]
举报
徐兄佳論, 唯此字實為固字, 轉音為糾就, 借字為周
此字可能是“固”之本字(或者说是早期写法),其所从之“貈”从“舟”得声,与从“固”的"涸"可通,后者古文从“舟”,可能即声符。“申固”为常用语,有巩固、加强、增益之意,文献常见“申重”,又见“重固”,词义均相近。裘锡圭、李家浩两位先生曾撰文指出“申 囗 貈”与“申固”为同义词,现在看来,或许是同词。“固”在此可能无需转音借字。
[此主题已被 淄泷 在 2011-2-27 14:52:58 编辑过]
好热闹!我这个老顽童先到别处去玩玩,等我找到了灵感,再来唠那个水鹵舟!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2-27 19:24:18 编辑过]
淄瀧說的對, 我沒有想到固涸可解, 其實我說轉音借字, 從前搞這個固字只知道在周代有些已經不是ku-而是jiu-, 轉音借字只是附會通假, 古人字少, 時間又隔的久, 語音變動又多, 漢語總共只有四百六十多個語綴, 很多分析起來很辛苦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7-6 03:13 , Processed in 1.0612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