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雨无正

8名復旦教授联名请求录取落榜国学天才 招办拒绝(轉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有位小孙同学,被中学老校长称为“难得一见的国学小天才”,却因严重偏科,数学和英语不好,今年高考成绩比一本线低了6分。尽管有复旦大学8位教授举荐,因省招办不肯投档,他还是未能进入复旦,按顺序被第二志愿山西大学录取。消息经《中国青年报》(8月25日)报道后,在网上和媒体上都有热烈讨论。有人责怪高考安排太僵硬,也有人觉得陕西省招办坚持原则做得对。不过,似乎人们都认为,复旦欲招“偏才”,用对了学校自主招生的好处。
现在,假设孙同学如愿进入复旦,后事将会如何?
复旦是国内最早进行通识教育的学校。孙同学要在核心课程的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里,取得相应学分。复旦前校长王生洪教授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2006年7月)谈到这一改革时曾说:“很难为‘创新性人才’给出一个精当的定义,但是,无论如何,一个汲汲于知识的一隅、对专业以外的事物一无所知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看来,复旦办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狭隘的专业化倾向——或曰“偏才”。
虽说复旦通识教育所强调的,是为理工科学生补充人文知识;但为文科学生补充一点科学知识,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谈到本科课程改革时就说过:讲不出5部莎士比亚剧本是羞耻,不知道基因和染色体的区别却无所谓,这种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从媒体报道来看,复旦有教授在讲解“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这一模块里的课程时,减少了原理和公式,增加了科学家的思路和生平。显然,这是为了适应文科学生的水准。虽然大学理工课程已经被上成了科学普及,孙同学是否能接受,仍然有疑问。毕竟,复旦今年在陕西的文科录取线为639分,比一本线559分高了80分。小孙的文科同学,考分要比他高90分甚至100分,他们能读下来的,小孙未必顶得住。
新的同学圈里,各地来的高分考生,对孙同学未必那么佩服。复旦从2005年开始,新生进校,宿舍就是文理混居的。孙同学的室友,可能来自数学系或英语系。说不定英语系里哪位有家学渊源的,还要给他纠正一下:你博客里那首关于王国维的“七字唱”,“班马有才真不添”这句是套用李商隐《筹笔驿》的“管乐有才真不忝”,下一句“先生有道出素王”来自杜甫《醉时歌》的“先生有道出羲皇”,你还把“忝”字错写为“添”了。
要是孙同学通不过第一学年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后又通不过外语要求,复旦怎么办?为他开后门,开小灶,一路开下去?其他同学会怎么想?
复旦答应在一本线录取小孙,相当于为他的国学“专长”加了80分。高考招生任何些微变动,都会在中学和社会上放大出相当反应。如果明年各地冒出来十几个国学“偏才”,不写清清白白的作文,专给你胡诌什么颠三倒四的“古风”,半通不通的文言,复旦准备收几个?这类学生收多了,是不是和复旦五年来在全国都很有影响的本科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而且,如果其他各科的新生都是正正常常的,国学却成了“偏才”的大本营,这对国学的声誉,究竟有什么益处?
每当这种时候,总会有人举出钱锺书数学考15分但被清华破格录取的例子。这已成了听得耳朵起茧的陈词滥调。钱锺书读书时,科学教育是什么水平?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考试成绩六丙一丁。他一回国,就到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担任初级师范化学教员和优级师范生理教员。这是当时浙江省待遇最好的学校,校长是后来任民盟中央主席的沈钧儒。鲁迅化学大概算不上出色,但他对学生还不满意,他们上课捣蛋,搞到他燃烧瓶爆炸。鲁迅回国后一年,钱锺书出生。教钱锺书这代人的中学教师,就是杭州两级师范里做过鲁迅学生的那批人。那时的学生数理考不出,有什么稀奇的?如果钱锺书在家乡无锡的当今条件下读中学,谁敢说他数学只能考15分?
国内大学跟着美国的榜样搞通识教育,说白了讲,是因为中学放弃了这一责任。我国的中学早已文理分科,美国的中学则实行宽松的选课制。两国中学培养的都不是全才,大学不得不重上那些曾经属于中学的内容——这“曾经”指美国引入杜威教学法之前,或我国的1950年代——专业教育则开始上移至研究生阶段。一个中学里已经严重不适应、严重偏科的学生,有什么必要去念大学里的中学?还是今后直接考研究生吧。
(作者为旅美学者)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9659
发表于 2010-9-4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指:
不是大家故意找茬,关键是这哥们人家也自以为自己是天才,几百年后是要配享文庙的

这位老师,难道您是那种喜欢没有志向和抱负的学生?

难道学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说点大话或者不知天高地厚,就要被打压吗?

当今的中国教育,难道真的就只是造就一些能考试的怪才吗?

难道中国的老师们,只把考试怪才中的佼佼者当作天才!

 

发表于 2010-9-4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國學天才 捲入抄襲風波

陝西應屆高考考生孫見坤一度被媒體稱為「國學天才」,7月底,因自述陝西省招生辦拒絕為其投檔復旦大學一事,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廣州日報報導,這位18歲的少年10年間閱讀了2000本古籍,可出名總是伴隨質疑。最近,關於其文章抄襲的批評越來越多,他個人博客上的一篇有關宋美齡的文章更是引出了抄襲的「案中案」。

孫見坤因招生事件出名後,又因「口出狂言」而更加出名。他說:「就我在國學上的水平而言,絕非是尋常泛泛之輩兩三年可以達到的,沒有天縱之才,不下十年之功是得不來的。」他甚至語出驚人:「千載之後,我會是配享文廟的國學大師,而你們(陝西省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卻難逃那如椽的春秋史筆:共和六十一年,夏七月,佞子禍學於豐鎬。」

據報導,隨著他的文章開始在網上快速流傳開來,自然也引來了網路一批「義務」考證家們的「關照」,對其文章涉嫌抄襲的質疑隨之而來。

「打假鬥士」、大學時酷愛文學的方舟子便是眾多的質疑者之一。他辛辣地評價孫見坤「不僅無才無學,還無德」。他舉例道:「『國學天才』的《祭——紀念國父逝世八十五周年》剽竊自秦孝儀《蔣公紀念歌》。看開頭就知道了:『翳惟國父,中山孫公。巍巍蕩蕩,民無能名』,剽竊自『翳惟總統,武嶺蔣公。巍巍蕩蕩,民無能名』。後面部分也是這麼抄的。」

方舟子還對孫見坤「從8歲起至今閱讀過2000本古籍」一說,提出了質疑:「平均一年閱讀200本古籍,兩天不到就讀一本,比陳寅恪還牛。這個年代不僅缺乏大師,也缺乏常識,連高中生都知道怎麼出奇制勝,嚇住不學無術卻愛附庸風雅的考官,亂寫古文古體詩、亂用生僻字、胡編甲骨文。」

報導指出,知名網民「潘采夫」前天發出一則簡短的微博:「請教方家,大家爭說宋美齡,怎麼出現了雷同卷呢?」文後,他掛上了三個網址鏈接,分別是孫見坤今年2月27日發表在個人博客上的《暈飛機的宋美齡為何成為中國空軍之母》一文,師永剛、林博文所作的《宋美齡畫傳》節選,以及陽武所作的《桃花映面宋美齡》之《暈飛機的宋美齡為何成為中國空軍之母》。

經過比對,三篇文章如出一轍,連標點符號都完全相同;孫見坤的博客文章與《桃花映面宋美齡》的節選標題一字不差。依時間順序判斷,孫見坤博客文章的源頭,應當是來自《桃花映面宋美齡》一書。《鳳凰周刊》執行主編、傳記作家師永剛透露,已聘請律師解決這起糾紛。

報導說,孫見坤的父親孫偉說明情況:「見坤說這篇文章是在一個叫『公主徹夜未眠』的QQ空間看到的,他覺得好,就轉載到了博客上,並不是他原創的。如果原作者誤以為他抄襲了文章,他表示真誠的道歉。」

发表于 2010-9-4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史筆:共和六十一年,夏七月,佞子禍學於豐鎬。」

嗯...很好...天才..共和哪來61年?!

发表于 2010-9-4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之間”先生8月30日才註冊了帳號,短短數天就回了4個帖子,其中在本主題下回了3個,都是力挺小孫,實在令俺好奇:還有一個回帖在哪裏捏?

於是按照“力挺小孫”的思路,果不其然,在“孙见坤:《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這帖子下又找到先生的蹤跡,果不其然,依然是“力挺小孫”。

有哪位網友有小孫家的聯繫方式?通知他一聲,有位粉絲在替他吆喝呢。他估計得在他的野史上再記一筆:共和六十一年秋九月,勤王之師戰于東南。

发表于 2010-9-4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對了,復旦那幾位力挺小孫的教授必然有他家的聯繫方式,可惜俺沒有他們的聯繫方式呵呵
发表于 2010-9-5 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許門第一小混混:

“天地之間”先生8月30日才註冊了帳號,短短數天就回了4個帖子,其中在本主題下回了3個,都是力挺小孫,實在令俺好奇:還有一個回帖在哪裏捏?

於是按照“力挺小孫”的思路,果不其然,在“孙见坤:《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這帖子下又找到先生的蹤跡,果不其然,依然是“力挺小孫”。

有哪位網友有小孫家的聯繫方式?通知他一聲,有位粉絲在替他吆喝呢。他估計得在他的野史上再記一筆:共和六十一年秋九月,勤王之師戰于東南。

首先,本人不是复旦教授。

其次,本人赞同复旦教授和复旦招办的观点。

所以,本人只是对于媒体、方舟子、网友的过分情绪而表达的不屑。

本人认为,孙只是一个19岁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在国学上的学习成果已属不易,就算他的见解、文章有错误(其对山海经的研究成果本人基本上是不认同的),但这并不是问题,只要他努力,经过大学学习,就可以上一个很高的层次。至于他的写作理想是否会实现,这都不重要。有理想,有抱负,就是一个求上进的好孩子。大家应当鼓励他,而不应当捧杀他或扼杀他。

 

发表于 2010-9-6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要是自個兒躲在書齋裏面專心讀書,誰也不會去管他,他也必然不屑於別人去管他。

可惜這小孩活在這個時代,太精,懂得怎樣賺別人的眼球,賣別人的吆喝。在這場鬧劇裏面,我只看到他拿著所謂“國學”當敲門磚、護身符,招搖過市。“有理想,有抱负,就是一个求上进的好孩子”?抬得太高了吧。方舟子說他無才無德,我覺得說無才吧,的確有些過了,的確也算是看了點書的人;可是說他無德,我實在是同意啊!這場鬧劇裏面,不知有哪一點可以看到這位小天才的德行?讀儒家的書,卻見不得絲毫儒家的模樣。狂妄自大,茫然不知自己不過井底之蛙,就算他日後有成,至多是上百家講壇吹吹牛,還真指望他能幹嘛?

我也擺我的觀點出來:

首先,本人不是復旦教授。

其次,本人赞同復旦教授和復旦招辦的觀點。

再次,本人對孫本人目前的“學術”研究所應有的自知之明的缺失很失望。

所以,本人對於本事件中媒体和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的过分吹捧表示不屑。

发表于 2010-9-6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許門第一小混混:

他要是自個兒躲在書齋裏面專心讀書,誰也不會去管他,他也必然不屑於別人去管他。

可惜這小孩活在這個時代,太精,懂得怎樣賺別人的眼球,賣別人的吆喝。在這場鬧劇裏面,我只看到他拿著所謂“國學”當敲門磚、護身符,招搖過市。“有理想,有抱负,就是一个求上进的好孩子”?抬得太高了吧。方舟子說他無才無德,我覺得說無才吧,的確有些過了,的確也算是看了點書的人;可是說他無德,我實在是同意啊!這場鬧劇裏面,不知有哪一點可以看到這位小天才的德行?讀儒家的書,卻見不得絲毫儒家的模樣。狂妄自大,茫然不知自己不過井底之蛙,就算他日後有成,至多是上百家講壇吹吹牛,還真指望他能幹嘛?

我也擺我的觀點出來:

首先,本人不是復旦教授。

其次,本人赞同復旦教授和復旦招辦的觀點。

再次,本人對孫本人目前的“學術”研究所應有的自知之明的缺失很失望。

所以,本人對於本事件中媒体和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的过分吹捧表示不屑。

你的观点一、二、四与我一样,明显属于“抄袭”!

唯有观点三与我不同,这也就是争议的焦点了。

你们炮轰孙,是认为孙“太精”,这可不是事实。

我记得,最先发布这类消息的是上海的文汇报,后来才见中央和各地媒体的报道和炒作。因此我才认为,最先的消息应当是从复旦这里出来的,所以不管孙什么事。孙只不过在其博客上发些牢骚而已(孙的博客早先没有多少点击,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换成你我,可能言语和手段还要激烈的多了。而复旦方面的牢骚实际上要超过孙,所以才让媒体抱不平。复旦对孙有好评,是把孙当作一个有文采、有理想的中学生来看待的,这是恰当的。而你们炮轰孙,是把孙当作学者大家和国学大师来看待的,那是不恰当的。所以我认为,你们的炮轰和扼杀不应该。至于孙将来是否能成为国学大师,那是另一码事,而绝不能作为长者炮轰小辈的理由!

[此主题已被 天地之间 在 2010-9-6 9:42:58 编辑过]

发表于 2010-9-6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炮轰是真拿大炮轰了?搞学术的连这点正常批评都接受不了,拿年龄当挡箭牌,谁理这一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10-24 07:15 , Processed in 1.08454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