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徐伯鸿:《说文》中的连篆读不是很多。当连篆读则连篆读,不当连篆读则不能连篆读。我举的例子未必就是对的,那是我的见解,供大家讨论。
俺觉得连篆读的说法不是那么可靠的。以《说文》而言,脱讹误读,什么情况都可能有啊,怎么确定就是连篆读呢,若不能确定,那么先生的释义也就没有证据了,对不?
徐伯鸿:翫,从習,元聲。翫,何以会“从習”呢?既“从習”就有“从習”的道理。
有“从習”的道理,不意味着就可以直接用“習”替换啊。要是都可以这么替换,岂不是没法认字了,呵呵。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7-12 14:46 , Processed in 1.0612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