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居认为《保训》之“中”用为“众”
可惜没举出实例
偶翻书偶然遇到一个
《墨子·非攻下》
若使中兴师,君子、庶人也必且数千,徒倍十万,然后足以师而动矣。
吴毓江《墨子校注》224页 注51 解释此“中”,明显说不通。翻王念孙《读书杂志》似乎也于此无说。
其实,
“使中兴师”读为“使众兴师”则文从字顺。
《管子·明法解》正有:故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墨子·非攻下》“使中兴师”後文有:
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乡有夏之境,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
汤奉桀众以克有夏,
这也正是“使众”之例。
也许这个例子,早有学者校注出来了,孤陋寡闻,请大家指教。
[此主题已被 破晓 在 2009-7-12 21:51:43 编辑过]
举报
问题在于,《非攻下》这个本身是待证的啊,没法用待证的来做证据呢
而且《非攻下》用“中”明确无疑的地方一大堆,看着瘆人啊
其实俺也怀疑过象《周易》啦、《管子》啦诸如此类的里面也许有,记得帖子里提到过来着
但证实不了……
要版本证据吗?确实没有啊!
另外
向子居求一篇文章:丁山《刑中与中庸》。可有?
破晓: 要版本证据吗?确实没有啊! 另外 向子居求一篇文章:丁山《刑中与中庸》。可有?
不是要版本证据,是说对于此“中”,解释为“众”只是众多解释中的一种,在未能排除其它解释之前,就不能说这个“中”就一定是“众”,因此也就无法引以为证,比如将《墨子》此“中”理解为“国中”也没问题吧,对不。
研究东西通常是这样,也许你搜集的内容可能有几十页,但最后可以用到的能有一页就不错了,更多的内容必然过滤掉。
《刑中与中庸》好古老啊,俺都没见过……
理解为国中?
原来还要排除其它众多解释!其实偶压根没想到还有什么其它解释!看来偶头脑简单啊
子居都没见过的文章,只好另请高明了
又读了一下
发现自己确实荒谬
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若使”连读,“中”就是中等规模之意,和後文的“必且数千……”相呼应。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7-7 19:25 , Processed in 1.05996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