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普通用户
看來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大概都是簡帛抄書造成的啊
举报
论坛元老
版主質疑的很是, 因為我這想法本是沒根據的
其實啊是我自己在胡想[子]的今字如此,上部的變化自簡帛可見,而保的俗字也變口為子
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也差不多吧(看辭牽兩字絲玄構形變形就得這印象)
這麼說金文婚字也有點可能吧, 如果是這樣,在簡帛前或是後代書寫變體也都是會發生的
漢字繁簡正俗原本就很難真正界定清楚哪個字是先後本借字
難保一個考古新發現就推翻一缸子專家大師的定論
文字考古還真是條不歸路啊
[此主题已被 marc 在 2009-2-25 22:42:49 编辑过]
marc:版主質疑的很是, 因為我這想法本是沒根據的其實啊是我自己在胡想[子]的今字如此,上部的變化自簡帛可見,而保的俗字也變口為子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也差不多吧(看辭牽兩字絲玄構形變形就得這印象)這麼說金文婚字也有點可能吧, 如果是這樣,在簡帛前或是後代書寫變體也都是會發生的漢字繁簡正俗原本就很難真正界定清楚哪個字是先後本借字難保一個考古新發現就推翻一缸子專家大師的定論文字考古還真是條不歸路啊
灾梨祸枣啊,啧啧,啧啧啧
论坛贵宾
(孚攴)字又見於古本《尚書》「敢」字與「奏」字的隸古定字形,所以林志強先生將楚帛书“思a奠四亟”釋為「奏奠四亟」。(《古本《尚書》文字研究》頁37-38)。由楚文字來看,林說不可從,蓋隸古定之後的字形並無法完全對應戰國文字。《楚帛書》此句應從小溫侯兄的意見,讀為「保」。不過如18樓一上兄所說,(孚攴)字並非「保」字,畢竟從目前楚文字的材料來看,「保」字或從「保」的字,其「子」旁皆有一筆或二筆,從未見省略。(孚攴)字應分析為從攴「孚」聲,讀為「保」,孚、保古音相當接近,如《說文》古文「孚」從古文「保」為聲可證。
其次,《集成》04620-04622叔朕簠:「以(孚欠)稻梁」,郭沫若《大系》頁224指出:比對其他銅器文例「用盛稻梁」來看,(孚欠)與盛必同意,可讀為「保」。他認為(孚欠)是俘的異文,與「保」音同故可通假。《金文形義通解》頁2196也說:「(孚欠
海天學長說:不過如18樓一上兄所說,(孚攴)字並非「保」字,畢竟從目前楚文字的材料來看
,「保」字或從「保」的字,其「子」旁皆有一筆或二筆,從未見省略。
我亂講幾句,吳命的這個字右从「攴」,攴旁上半是L形,已有學者指出是齊系文字的特徵,
(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頁263),確實楚系「保」字示很少看到子的左右兩撇省
略的情況,
但在三體石經古文中「保」字作「」(何琳儀先生摹本《通論》頁65),子
旁左右並無兩撇,石經古文保字的另一形右邊多添一撇(可參張富海先生:《漢人所謂古文之
研究》頁116-117),張先生認為省略兩撇的這個字形「可能是寫脫了一筆」,似不必,我們
從這個字可以知道齊系文字的「保」字,可以直接寫作从人从子,其實這種寫法早在甲骨、
金文中就出現,只是楚簡罕見,使我們不熟悉,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石經古文的保字
,也是聯繫「保」、「[孚欠]」二字音義的重要證據。
[此主题已被 佑仁 在 2009-9-27 11:13:57 编辑过]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7-4 15:44 , Processed in 1.0747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