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居:
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如果是权力的象征
为什么不在尧和夏王那里?
记得这话俺都问过很多很多遍了、很多很多遍了……
由這話看,子居兄比我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更像“書生” ~
就像當年譚嗣同不相信權力不在光緒皇帝手裡而在慈禧太后手裡那樣,他認爲龍牀上坐著的就是“皇帝”了就是“天子”了(注:這兩個概念還是有區別的);最終,書生們求取軍事權力的庇護,將刀柄授予他人,成了別人的“魚肉”,也將身家性命托付給他人啦,結果害了自個兒~
再說個例子:當年劉邦攻入秦都,秦王將傳國玉璽獻給劉邦(如果說其他的東東不是權力的象徵,傳國玉璽沒有人否認是權力象徵吧?),劉邦爲什麽不拿過來就直接稱自己是皇帝了呢?他難道不想這樣嚒?(由劉邦後來的表現來看,比如封關,他當時肯定很想如此。)但是,不行呀,項羽的大軍還在後面等著呢。天下人都看得很清楚,推翻暴秦,項羽居功最大。所以,劉邦即便稱皇帝,也難以服衆;而且,劉邦憑軍隊也打不過人家呀?因此,劉邦雖然手裡擁有傳國玉璽,甚至可以說是名義上的“皇帝”,但實際上的權力並不在他那裡~
堯與舜,夏與商,商與周,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可如此解釋呀?
——堯即便有“天子”之稱,有“天子”之位,但舜獲得衆多人的支持,《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天下人都擁戴舜的情况下,誰敢說這時的權力還在堯手裡呢?
夏與商也同解:看《逸周書·殷祝》,湯到哪裡,民衆就跟到哪裡,使得夏桀“國中虛”。這時候,誰還敢說統治天下的權力是在所謂的“天子”夏桀手裡而不在商湯手裡呢?(注:這時的商湯尚未踐天子位)~~~
商與周更是如此: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雖然仍率諸侯朝商紂,擁紂王爲“天子”;但文王有得專征伐之權力;又諸侯(比如虞芮)要想打官司,不去商紂那裡而求質於文王;誰還敢說這時的最高統治權力不在文王而在商紂王(所謂的“天子”)手裡呢?
所以,上面那種認爲是權力的象徵的說法或有不當,但也略得其要,八九不離十了;(其實就可以直接看作統治權力;如上引的:“中”实际上就是“政(权)”);
當然,這裡的政治權力,是建立在獲得民衆擁護基礎上的,獲得大多數民衆擁護的政權纔能生存下去。(《天龍八部》裡慕容復諸位都曉得吧?最後,慕容家的這位終於也稱上了“皇帝”,不過實際統治的人太少了,就八九個小孩兒 ~)
堯傳位給舜,舜要是沒有“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本事,沒有民衆如此的擁護,沒有一點根基,誰敢認爲他就能直接接過統治天下的權力呢?而或有舜囚堯而取帝位的說法,這就更明顯了:舜要是沒有得到軍隊的支持,堯帝仍然大權在握,舜如何“囚堯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