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骨金文] 金文“才”和“仕”训诂(图片模式直接阅读)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45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2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

主题

0

好友

45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2#
发表于 2016-9-22 22:39 |只看该作者
很遗憾没有知音!笔者再提出三个看法,供大家思辨。 1、西周早期出现了“才”、“士”组合之金文,古文字学界将其隸定为“在”。“在”从“才”、“土”,与“士”无关,其实“在”这个字形战国晚期至秦才出现,此前“才”就是“在”的初文。而且西周金文“土”与“士”字形差别比楷书还要明显,“才”、“士”合文与“在”貌似而神离,古文字学界怎么就没有疑义? 2、《论语》中用到“仕”,表达任职、做事、担当之意,这么重要的表达儒家理想的文字,何以在目前地下考古发现的竹簡文中不见一字?怎么可能《论语》面世后一、两百年间,古人回避使用“仕”?古文字学界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怀疑:竹簡文中可能出现了该字,但字形异于后来的楷书“仕”,我们不能辨识?或误认作他字? 3、六书有假借一说,战国文字也确有假借泛滥现象,但是西周有假借吗?若有,西周远早于战国,那么西周文字假借的逻辑依据是什么?第1点西周金文“土”与“士”字形差异明显,若以假借说隸定该字为“在”,逻辑依据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3 21:29 , Processed in 1.0527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