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3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說《保訓》中的“王念日之多鬲(歷)”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0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對於《保訓》中的“王念日之多鬲(歷)”,現在主流的意見,可以以子居先生的說法為代表,子居先生在其《清華簡〈保訓〉解析》一文中,認為此句“言文王考慮到經歷了那麼長時間,是來日無多的婉語”。
我們認為此句這樣理解或有不妥。大家論證這一觀點時所舉的文例中出現的是“歷年”或“歷遠年”,“歷”都與“年”搭配,而《保訓》中“鬲(歷)”與“日”搭配,這種差別恐怕不能忽視。“年”是個比較長的時間,而“日”是個比較短的時間,兩者意義有別。我們認為“王念日之多鬲(歷),恐墜保訓”的意思應該是文王考慮到如果日子拖延太久的話,恐怕會導致保訓失傳,言下之意就是文王已患重病,來日不多,如果還拖延時日不傳保訓的話,怕有一天自己突然撒手人寰,而沒有機會再傳保訓了。
不成熟的意見,請大家拍磚,(*^__^*) 嘻嘻……

[此主题已被 苦行僧 在 2009-7-11 1:45:40 编辑过]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2#
发表于 2009-7-11 08:00 |只看该作者

也有道理哦,支持一下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3#
发表于 2009-7-12 06:11 |只看该作者

“鬲”古音在来纽锡部,“历”也在来纽锡部,通假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marc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4#
发表于 2009-7-14 08:00 |只看该作者

同音未必能假借,不是每個字都可以抓同音來解釋

金文常見蔑歷(曆), 但幾時見過假借鬲字?

這邊弄不過來. 那邊就不會轉得過去, 日啊年的討論長短是沒有意思的

這個鬲還是唸隔好些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念日之多隔, 是說 想到如果時間再過得長些,保訓恐怕沒人記得了

[此主题已被 marc 在 2009-7-14 3:26:07 编辑过]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5#
发表于 2009-7-14 08:00 |只看该作者

請問所謂的「我們認為」,除了您還有誰?如果是您自己的意見,「我認為」即足已!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6#
发表于 2009-7-14 18:04 |只看该作者

也有人這麽認爲(好像差不多?):

《爾雅·釋詁》:“歷,數也。”郭注:“歷,歷數也。”

日之多歷,日子經歷(已經過去的)很多了:因爲人生有命在天,能活多少歲,按當時人的觀念,是有定數的(像那個著名的文王給武王牙齒的故事),所以日之多歷(日子已經過去很多了),言外之意就是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所以文王要急著將保訓傳給武王。

你看紂王說“我生不有命在天乎?”

http://www.guwenzi.com/ShowPost.asp?ThreadID=1569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7#
发表于 2009-7-14 19:09 |只看该作者

哈哈,把东山兄这个说法给漏引了,不管啦,俺就当没看见

不许翻脸,不许讨债,不许正名

marc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8#
发表于 2009-7-14 21:29 |只看该作者

東山兄

我生不有命在天是說予有天命, 這是說大命, 不是指壽算

日之多隔(未來)

日之多歷(過去)

接上恐墜保訓這句,文意上用恐字,表示這個保訓現在還在,並未遺失

指的應該是怕未來保訓不保的事情

那解釋成歷字不是很妥當吧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9#
发表于 2009-7-14 22:25 |只看该作者

這二天翻閱《古字通假會典》,看著這一條,心中竊想子居先生的說法,似乎還是比較好的

                           《漢書.武五子傳》:「鬲塞而不通。」顏注:「鬲與隔同。」

所以簡文「想到日子隔了久了,那麼...」  是說得通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4 09:11 , Processed in 1.057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