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问题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0

积分

普通用户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21: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请教一个问题: 

太和二年(公孙)渊胁夺(公孙)恭位。明帝即位拜渊扬烈将军。(《魏志·公孙度传》253页)

黄初四年,詔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魏志·管宁传》356页)

 

   这是《三国志》中的两句话。太和是魏明帝年号;黄初是魏文帝年号。因此,上面两句话中的“位”字,钱大昕和何焯分别认为是衍文。我刚才看到《魏志·仓慈传》注引《孔氏谱》(514页):“汉桓帝立老子庙于苦县之赖乡。”一句中的“立”汲古阁本和金陵书局本作“位”;检高亨《古字通假会典》(703页)知古书“立”“位”可通用。我怀疑上举两例中的“位”字不是衍文,可以直接读作“立”。上举第二句则应标点成:“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

 

    一位师长告诉我,立、位上古可通,三国晋时已分别开来;立通位的情况较多,而位通立的情况较少;位通立,作“立即”解,所见甚罕。

    请问:出土的汉魏文献,乃至敦煌文献,有没有“位”通“立”,并作“立即”解的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7-7 21:44 , Processed in 1.0758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