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迷雾上博简”爭端再起 [打印本页]

作者: 东山铎    时间: 2008-10-27 19:18
标题: “迷雾上博简”爭端再起

刘蔚华:关于诠释与证据——再评重重迷雾上博简

刘蔚华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济南 250002

稿件来源:《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总第156期。

 

<DIV align=center>
 

200612期《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刊登了我的一篇质疑上海博物馆竹书真伪性的文章,曾在山东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不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杂志在20072月号上作了转载,此后,一些学术性网站转载了文章并展开讨论,又在全国学界引起了许多肯定或否定的反响,形成了一些零星的讨论。20082月,发现此文又被海外学术打假的著名网站《新语丝》转发,不仅在海外引起了注意,一些原来没有注意到此文的国内学者也有了种种反响。

 

此文发表一年半以来,出现了三次关注的高潮,,特别是在网上开展讨论后,议论纷纷,我有必要再写一些看法,把质疑继续下去,直到上博出示了与竹书有关的直接的原始检测证据为止。在此期间,我也和一些盛赞上博简的学者书面交换过意见,仔细地听取了可能的反驳意见,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这样才形成了这篇小文,再度提出来和诸公商讨。

 

在讨论中,有先生质问我:“既然你要证伪,请拿出证据来。”这是最常见的反质疑之一。我说:“上博简原物不在我手中,要求由质疑者拿出证据是不合理的。因为,证伪是证真的反命题。只有证真出示了证明其真实性的证据后,证伪如要加以反驳,才能拿出证伪的证据。,对方承认了这一理由,不再要求我先拿证据。就反过来要求我对竹简的内容要做出诠释,看我懂不懂古文字写的竹筒,能不能从竹书自身找出证据,否则你的质疑就说服力很弱。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双方争论的焦点正在诠释和证据之间。

作者: 东山铎    时间: 2008-10-27 19:19
标题:
………………


作者: 东山铎    时间: 2008-10-27 19:23
标题:

          過段時間,俺們也許會看到諸如以下的題目:

《重重迷雾清華简——》;

《雲山霧罩清華簡——》;

《暈頭轉向清華簡——》;

………………


作者: 东山铎    时间: 2008-10-27 19:24
标题:
拭目以待~~~
作者: 娃哈哈的娃娃鱼    时间: 2008-10-27 20:09
标题:
順著這邏輯,清華簡很明顯,很有可能也是李先生造的……
作者: 考古人    时间: 2008-10-27 20:50
标题:

哈哈,这个很有意思。


作者: awuluan    时间: 2008-10-27 21:47
标题:

不发表意见


作者: lht    时间: 2008-10-28 00:42
标题:
恭喜樓上,我決定把你的文章加精!

[此主题已被 lht 在 2008-10-27 16:43:25 编辑过]


作者: 甲蟲    时间: 2008-10-28 06:15
标题:
我媽是打醬油的。。。。。
作者: 翛然主人    时间: 2008-10-28 08:00
标题:

哎。。。之前聽到消息說尚書挖出來了,開心壞了,在辦公室里一陣樂。。。。。結果旁邊做西方哲學的童鞋爬過來說,呀,又挖東西出來了啊,不是有人爬出來說上博簡是假的嗎,這個是真的嗎。。。。偶當時徹底雷到的說,啥,上博簡是假的??。。。。。沒想到人家消息還真比偶靈通,自我反省一下


作者: 娃哈哈的娃娃鱼    时间: 2008-10-28 22:46
标题:
我招了——2010年將要挖出一批夏代的竹書出來,詳細記載夏代世系,還有夏代建立以前的堯舜禹事跡——其實,那都是我在2020年偽造的……
作者: 东山铎    时间: 2008-10-29 18:31
标题:

    唉,不知道为啥子,有些很浅显的道理某些人就是一辈子都整不明白~~~~:-C

    前几年听一位师兄讲了件事,把俺乐了好长一段时间:

        话说当年,上级号召要学唱《东方红》来着,有个生产队就派出队长到县里去学。这个队长耳朵不好使还是理解力有问题怎的,就把其中有句和声“呼儿嗨哟”听岔耳了。结果回来后,到台上给整个生产队领着教唱:“东方红”,下面唱“东方红”;“ 太阳升”,下面唱“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 ”,——这都没有岔;到了和声,这队长来了句“俺的乖哟”, 把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一片哑,好嘛,侮辱伟大领袖,标准的现行反革命,二话不说,就让人给塞到监狱里去了——

      更可悲的是,这位队长事过出狱后,还没明白自己到底哪儿错了,逢人便问:“俺唱的哪里岔了?”别人都笑而不答,结果这队长到死都没明白过来自己哪里出岔了~~~~

注:记忆可能有误,或当是"俺的孩哟",要用皖西方言读~~~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8-10-29 13:24:11 编辑过]


作者: 东山铎    时间: 2008-10-29 18:37
标题:

        对于某些人,该如何对待呢?——这某些类人太多了,讲道理是根本讲不通滴。俺想起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教他俗子终生不识太行山”:

      “昔有书生携一仆入太行山,仆见道上碑字,误读曰太行()山。书生笑曰:杭也,非行()也。仆固争久之,因曰:前途遇识者,请质之,负者罚一贯钱。行数里,见一学究授童子书,书生因进问,且告以故。学究曰:太形也。仆大叫笑,乞所负钱。书生不得已与之,然终不释。即别去数十步,复返谓学究曰:向为公解事者,何错谬如是?学究曰:宁可负使公失一贯钱,教他俗子终生不识太行山。”事见袁宏道《题陈山人山水卷》。

      这法儿如何?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10-29 19:10
标题:

文人一旦迂腐起来

倒别有一番味道啊


作者: wei    时间: 2008-10-29 23:57
标题:

说一千,道一万,上博把鉴定报告发表了不就完了

出土的东西,考古报告上也有不少鉴定报告作为附录。这买来的东西,更应该发表鉴定报告。

真假是一回事,是否公开应该公开的资料是另一回事。


作者: 战国时代    时间: 2008-10-30 07:48
标题:

這老先生也70多了,大夥就讓他堅持一下真理吧。


作者: 东山铎    时间: 2008-10-31 20:13
标题:

细吖~细吖~细吖~~

——还是让人坚持回真理吧~~~

        不仅如此,要再遇到哪位类似此等的先生(或后生)提起类似此等的话题,俺们要全部统一口径:“诚如尊见!”(似乎当年阿斗对司马昭说的?)——而且,要在保证没有录音不留话柄的情况下偷偷告诉他“是假的,是假的”(要再三强调以加强其信心不要像那老学究一样只说仨字儿),“那谁和谁都承认是假的了,不过没好意思公开承认而已~~~”【让他(先生或后生)终生不识上博简!】——虽然这招儿损了点儿或者说含有文人式的恶毒,但文人遇到那种读“太形山”还自以为是的仆人级的人物,这招儿实在不失为最佳的选择了,简单而方便,直接又了当。(俺不认为那学究叫迂腐很可能反过来那叫会办事儿~~~错在那书生不谙人情不达事故:你和一个仆人争啥短长呀~~~还赌钱,他输了可得有钱给你吖?

    【若是不信,你与对方仔细讲些道理试试?那可是累死人都不带偿命的活儿吆~~~】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8-10-31 12:16:26 编辑过]


作者: gdhy    时间: 2008-11-1 01:22
标题:
奇怪,爲什麽不允許別人質疑呢?!
作者: 东山铎    时间: 2008-11-1 03:49
标题:

這上面有些還是後話,前言見: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8/tanbuyun001.htm

        ——有些事,本來是很小兒科的問題,你要想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講出來給另外一個還沒搞清楚基本概念和事實的人聽,那結果就祇能是講不通說不明~

        諸位看過《蠟筆小新》吧?有些小孩子的問題常常讓大人抓狂,就與此類似~~~

        所以,明智點的還是扯呼~~~


作者: 乐游怀风    时间: 2008-11-21 06:33
标题:
嗚呼……然後飄過
作者: 娃哈哈的娃娃鱼    时间: 2008-11-21 21:38
标题:

看得出楼上、楼上上、楼上上上……已经出离愤怒了


作者: 假古文    时间: 2008-11-24 08:00
标题:

期待下一篇——《清华简质疑》

会说些什么呢?要挺住啊!


作者: goauld    时间: 2009-5-7 08:00
标题:

从这篇文章应该可以看出上博简不可能是伪造的吧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上博藏简《性情篇》

 

http://www.zhongguosixiang.com/thread-8820-1-2.html


作者: 业余老王    时间: 2009-5-7 18:37
标题:
对比发现上博得缺损少很多
作者: goauld    时间: 2009-5-7 19:31
标题:

补充一下:

郭店楚简93年10月出土(公布应该要晚些),上博简94年初在香港出现,从时间上说上博简根据郭店楚简来伪造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此主题已被 goauld 在 2009-5-7 16:06:59 编辑过]


作者: 云间    时间: 2009-5-7 20:39
标题:

上博简的书法,总体来说呈现粗旷风格。倒是郭店简,书法蕴籍,有学养,书生气十足。

以上感想,不代表本人对上博简有其他看法,纯就书法而言。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