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古文字的释义其实大多是一笔糊涂账 [打印本页]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8-7-30 21:20
标题: 古文字的释义其实大多是一笔糊涂账

斿、游、遊:汉字就这样变得越来越多了

斿这个字现已不用,但其实游、遊都是从甲骨文的斿字衍生出来的。

斿 甲骨文

【說文】直接写作游。意思是“旌旗之流也”。

【玉篇】斿,旌旗之末垂。或作游

【博雅】天子十二斿至地,諸侯九斿至軫,大夫七斿至軹,士三斿至肩。

由古书看来,斿的意思很明确,很狭窄,就是指的旌旗之末。

------------------------------------------------------------------

到了金文,除了继承甲骨文的字形外,又开始了加油添醋工程:

  (后来的游)(后来的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8-7-30 22:43
标题:

忘了说了,斿这个字早已很少使用,

而游、遊二字在简化字里面已经合二为一:游。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7-31 01:25
标题:
嘿嘿,有意思,幸好不是说俺哦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8-7-31 04:15
标题:

“止”这个字就是个例子。

明明是脚巴丫子,表达了“去做某件事”的意思,但却被后来人解释成“停止”,

于是“武”这个字就成了“止”“戈”为武了!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8-7-31 06:49
标题:

刚才打开前几天在这里下载的甲骨文字典,发现跟游很类似的

“旌旗招展”系列字有十几二十个呢,其中只有“旋”字被释出,

其它都还是字未明、义未明。

下载了这本甲骨文字典后真是太方便了。

要感谢群众感谢党,感谢复旦土字网(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不知道能不能简称为土字网?),

感谢啊感谢!


作者: jesse    时间: 2008-7-31 07:24
标题:
<DIV class=ForumPostTitle>也感谢您只说古文字的释义其实大多是一笔糊涂账~</DIV>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8-7-31 20:44
标题:
我建议你可以举出几个你觉得释义比较没问题的古文字,我们大家来探讨探讨是不是真的没问题。
作者: jesse    时间: 2008-7-31 21:18
标题:
那就人口手,上中下吧。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8-7-31 22:07
标题:

人:这是人体的侧面线条,这当然指的是人。但,它恐怕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人两个人的“人”,因为在一些以“人”作为元件的字里面,“人”这个元件可以跟“匕”、“尸”、甚至正面人形的“大”互换。这里面暗示了一些线索,“人”固然是人,但恐怕不仅仅是人而已。

口:它要真是人的嘴巴的话,怎么这嘴巴通常都是独立存在而且还满天飞满地躺满树挂的呀?

有谁见过树上挂满了嘴巴的呀?有谁见过楼房的地基里还有嘴巴的呀?

中:旗杆子,穿过一个圆环或放环中间,旗杆上挂了些旌旗在随风招展。

问题是,金文里的一个中字,旌旗居然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各自飘扬着,这好像不是旌旗应该有的作为吧?所以那些是不是旌旗很难讲。

而如果说杆子穿过圆环方环就叫中,那么忠字呢?中+心,不左不右只在当中的心就是忠心?

如果那些旗子其实不是旗子的话,那那根杆子也就不是杆子了,那这个字的原始意涵恐怕也就需要重新猜测了。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7-31 22:33
标题:

当忽视掉时间、空间,当把所有的概念都混在一起,当以为古文字研究是看画片

那么处处都可疑、寸步也难行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8-7-31 23:18
标题:

哈哈,子居这话恐怕批评的不是我而是以往那些大专家呢。

正因为他们都是采用“看画片”的方法在解读古文字,所以我才用同样的方法指出这种方法是不行的。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7-31 23:58
标题: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不怎么样的话就砸翻了另起炉灶

至于是普通网友还是大专家,有啥区别啊


作者: awuluan    时间: 2008-8-1 19:28
标题: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