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孟子新說
上博簡(五)《競建內之》篇簡9-10中有隰朋和鮑叔牙批評齊桓公的內容,其中有“進芋子以馳于倪廷”一句。整理者釋“芋”為華,釋“倪”為“郳”。[1]
趙平安先生認為整理者釋作“進”之字“”,應分析為從人、雍聲,可讀為擁。“廷”字,趙先生認為應為“市”字。簡文中得“華
子”趙先生認為很可能就是《齊太公世家》中的“宋華子”,是齊桓公的夫人之一。“華
子”就是“華孟子”,這類女子稱謂,由女子氏名或國族名加排行加姓組成,和“毛仲姬”(善夫旅伯鼎)、“虢孟姬”(齊侯匜)相似。“擁華孟子以馳於郳市”是說齊桓公擁美女乘車疾驅於郳市。[2]
我認為“市”字的改釋是有道理的,但“”整理者隸定作“進”似乎不誤。
山東沂水紀王崮新出土的一件銅鼎,其銘文作:“華孟子作中叚氏婦中子媵寶鼎,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保用享。”[3]如果簡文和銅器銘文中的“華孟子”是同一人的話,那麼簡文中的“華孟子”顯然不應是宋華子,而很可能是宋華子之父。銅器銘文中提到的“中叚氏婦中子”很可能就是文獻中的桓公夫人宋華子。
華孟子應是宋國貴族,他嫁女於齊桓公,二人自然關係密切,所以簡文“進華孟子以馳於郳市”,應該是指齊桓公讓華孟子陪其馳騁於郳市。
古書中“進”有“靠近”義,如:《禮記·檀弓上》:“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嫂叔之無服也,蓋推而遠之也。”“進華孟子”,意即“桓公使華孟子陪侍於近前”。類似的例子如:《戰國策·楚策》:“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也是說君王讓州侯、夏侯陪侍自己左右。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第175-17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 趙平安:《“進芋子以馳于倪廷”解》,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年3月3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06
[3] http://www.langya.cn/lyzt/zztfcgz/fcgz30/30xwbd/201204/t20120418_112585.html
an>,[此主题已被 admin 在 2012-4-19 16:57:29 编辑过]
宋國為子姓,華氏為宋國公族,按慣例男性一般不應稱為“華孟子”。春秋“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從這一點看,趙說應該是正確的。
铭文中的华孟子不太可能是齐桓公夫人,因为根据器物和铭文特征,两者时代差的有点远。
淄泷:
铭文中的华孟子不太可能是齐桓公夫人,因为根据器物和铭文特征,两者时代差的有点远。
端正视听!
鼎铭释文
華孟子作中叚氏婦中(仲)子媵寶鼎,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保用享。
此器是“華孟子”為中(仲)子做的媵器。從銘文裏的“中叚氏婦中子”,可知“中(仲)子”嫁的是“中(仲)叚氏”。這樣格式的銘文,曾見於《集成》743“內(芮)公鬲”“內(芮)公作鑄京氏婦叔姬媵鬲”。
“中(仲)叚氏”,或与邾瑕相涉。《春秋·哀公六年》:“城邾瑕”。《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
《公羊传·哀公六年》:“六年,春,城邾娄葭。”(城者,取之也。不言取者,鲁数围取邾娄邑,邾娄未曾加非於鲁,而侮夺之不知足,有夷狄之行,故讳之,明恶甚。○邾娄葭,音加,又音遐,《左氏》作“邾瑕”。数,所角反。曾,才能反。行,下孟反。)
此器也許與宋國的華氏有關。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2-4-24 19:34:26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2-4-24 19:35:11 编辑过]
小文在簡帛網上貼出之後,孫剛先生提示我,此前已經有多位先生討論過。我在撰文期間失引,在此向以上各位致歉。
看到以上各位先生的帖子,感覺華孟子鼎還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我的觀點有可能是錯誤的。請大家批評!
这件华孟子所作的中叚氏妇中子媵鼎很像是西周晚期的青铜鼎。但从纹饰来看,也有可能是春秋早期的器物。
这件华孟子所作的中叚氏妇中子媵鼎应该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青铜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99bba01013fy7.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99bba01013huf.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99bba010128ja.html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2-9-18 14:32:44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2-9-18 14:39:16 编辑过]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