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關於《繫年》簡中讀為“姒”之字的隸定
[打印本页]
作者:
陳嘉穎
时间:
2012-1-6 08:00
标题:
關於《繫年》簡中讀為“姒”之字的隸定
清華簡《繫年》两見「褒姒」之名,其中的「姒」,整理者隸定為「
」。這種隸定可能有問題。其下部當從「口」,而不是從「心」。其實,此字已多次出現於以往發表的戰國文字資料中。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57頁「台」下已收楚王酓肯鼎和鄂君啟節中出現的這種字形,並指出下部的「口形訛作
」。可以注意的是,楚王酓肯盤此字用鳥蟲書體寫成,但「口」的兩旁沒有外出。湯餘恵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68頁「台」下也收了兩個這樣的字形,出處同何琳儀書。《上博(五)•三德》中也出現過這個字形,整理者也隸定為“
”,讀爲“怠”。范常喜《<上博五•三德>劄記三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2,2006/02/24)指出:「此種字形亦見於鄂君啓節:
。結合傳世本作『以』可見,字形中的『心』可能是『口』形之訛,當以傳世本爲是。」李守奎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11月)第488頁隸定為「
」,收於「怠」下,又加按語說:「與『心』旁有別。疑是『口』旁的變形。」這些看法都是正確的。至於這種寫法的「口」是如何變來的,可以參照《繫年》中「者」的各種寫法來進行推斷,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郭店楚簡《老子》甲簡36的讀為「怠」之字寫作
,一般都把其下部看作「心」,認為此字就是「怠」的異體。其實同篇「心」旁的「心」的寫法跟它還是有差別,因此可能還是看作從口、㠯聲比較好。
,
作者:
看不下去
时间:
2012-1-6 08:00
标题:
說可從。
作者:
王寧
时间:
2012-1-6 18:06
标题:
從口、㠯聲就是“台”字了吧,加女则为“始”,高明先生《古文字类编》里说古始、姒同字。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2-1-8 19:32
标题:
這在《繫年》中有內證,如簡36「狄甚善之」,「甚」作
,比對
(唐虞之道 24),可知「甚」的「口」旁也是橫筆穿越過,如同
。一般來說,心旁是尖頭、封閉型的,與「口」作
還是可以分辨清楚的。,
作者:
chencongjia
时间:
2012-1-10 04:40
标题:
口是心非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2-1-10 05:33
标题:
chencongjia:
口是心非
很有創意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