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说霸伯簋铭文二三事 [打印本页]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1 03:04
标题:
“二百”下為“丹二量”。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1 03:07
标题:
用幬二百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03:22
标题:

重耳说得有道理

隹(唯)十又一月,井(邢)叔□□□[]霸伯□□[],用壽(幬)二百丹二量[考][],霸伯拜稽首對揚井(邢)叔休,用乍(作)寶簋,其萬年子子孫孫其永寶用。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03:46
标题:

大夫殡以。——《礼记·丧大记》

重耳指出“恐怕不是殡以”,从重耳之说!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4-30 20:02:55 编辑过]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1 03:52
标题:
恐怕不是殡以帱。
隹(唯)十又一月,井弔(叔)來?鬯,蔑霸白(伯)歷,史(使)伐,用幬二百,丹二量,虎皮,霸白(伯)拜稽首,對揚井(邢)弔(叔)休,用乍(作)寶簋,其萬年子=(子子)孫=(孫孫)其永寶用。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04:06
标题:

井弔(叔)來?鬯,

我原也以为那个字是“来”字,细看似乎不像,我们再看看!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1 04:09
标题:
來字無疑,下一字似是麥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04:19
标题:

那两个字还真像是“虎皮”!好眼力!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04:43
标题:

重耳兄,再看看这个霸伯盂的铭文,看看上面有没有可用的东西。那上面有“命宾曰”,多处有“”字,与“”相涉。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4-30 20:45:46 编辑过]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1 05:55
标题:
这是从哪里搞到的啊,这个不清楚。
应该不是如您猜测的那样。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1 06:14
标题:
隹(唯)十又一月,井弔(叔)來麥(?),迺蔑霸白(伯)歷,史(使)伐,用幬二百,丹二量,虎皮,霸白(伯)拜稽首,對揚井(邢)弔(叔)休,用乍(作)寶簋,其萬年子=(子子)孫=(孫孫)其永寶用。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06:30
标题:

"那上面有“命宾曰”,多处有“”字,与“”相涉。"指的是霸伯盂铭文自身的内容。与霸伯簋铭文的内容无关!

“看看上面有没有可用的东西”指的是霸伯铜器铭的用字习惯,也就是用字的共性。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4-30 22:38:56 编辑过]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1 06:38
标题:
簋銘迺字原先錯看作鬯了,改過。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08:00
标题:

霸伯虽自称为伯,只是小国方伯,其实地位不高,其位只在周王大夫级

在铜器铭文里被蔑历的人大致只是大夫一级。《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

考诸周代的命级制度,周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四命大夫为五命子男。其地也不大,《周礼·大宗伯》:“……五命赐则,……,七命赐国,……。”郑玄注:“则,地未成国之名。王之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五命,赐之以方百里、二百里者。方三百里以上为成国。”

《周礼·典命》:“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嫡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于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其命之数。”

《周礼》疏:“及其出封皆加一等者,三公八命者为九命上

公,六命卿为七命侯伯,四命大夫为五命子男。……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春秋》传曰:“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固周制也。”

《周礼·大宗伯》:“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郑玄注:“则,地未成国之名。王之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五命,赐之以方百里、二百里者。方三百里以上为成国。”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08:00
标题:

霸伯簋铭文重耳隶定已经可读

隹(唯)十又一月,井弔(叔)來麥(?),迺蔑霸白(伯)歷,史(使)伐,用幬二百,丹二量,虎皮,霸白(伯)拜稽首,對揚井(邢)弔(叔)休,用乍(作)寶簋,其萬年子=(子子)孫=(孫孫)其永寶用。

谢谢重耳


作者: 秉太一者    时间: 2011-5-1 18:17
标题:

“丹”当读作“旃”。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18:48
标题:

M1青铜礼器中有鼎24件、簋9件、鬲7件、甗1件、盘1件、盉1件、觚1件、爵6件、觶8 件、尊2件、卣4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1 18:57
标题:

那个字,重耳隶定为"",正确!"丹二量"与"丹一管"所言相同.

《庚嬴卣》:唯王十月既朢,辰在己丑,王格于庚嬴宫,王蔑庚嬴历,赐贝十朋,又丹一管。庚嬴对扬王休,用作厥文姑宝尊彝,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2 05:37
标题:

丹二量”与“丹一管”所言相同。“”与“”都是容积单位也是容器名。西周的“量”与“管”,其情已不详。

古有“黄钟生量”之说。后世的典籍有记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黄钟生量”,黄钟之其长广容秬黍中者千二百粒为一龠,两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一龠也许就是一管

 

朱砂,古时称作。不特可以入药,也可以用作染料。 赤舄朱虢(鞹)鞃靳,均需用“丹”来染色和涂饰。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织品中,有不少花纹就是用朱砂绘制成的,这些朱砂颗粒研磨得又细又匀,埋葬时间虽长达两千多年,但织物的色泽依然鲜艳无比。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2 06:09
标题:

虎皮虎皮的裘衣都的周代用作赏赐品的物件。

大师虘簋铭文:正月既望甲午,王才周师量宫,旦,王各大室,即位,王乎师晨召大师虘入门,立中廷,王乎宰曶易大师虘虎裘,虘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不显休。用乍宝簋。虘(其)萬年永寶用。唯十又二年。

赏赐给大师虘的物品为虎皮的裘衣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2 07:06
标题:

读为。 “蔑历”有赐田之例。“)二百”即“二百田”。

《说文》:“疇耕治之田也。”

《十月敔簋》:唯王十又一月,王格于成周太庙,武公入佑敔,告擒馘百,讯,王蔑敔历,使尹氏授赉敔:圭、瓒、贝五十朋,赐于扲五十田,于早五十田,敔敢对扬天子休,用作尊簋,敔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作者: wangwei7706    时间: 2011-5-3 01:14
标题:
补张图:青铜罍口颈内壁铸铭文“霸伯作宝尊”。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3 07:19
标题:

[])即畴字。“[]古畴字。《诗祈父笺》‘若[]祈父’释文。又《穆天子传(二)》‘[]口之人’注。”(《经籍籑诂》十一尤)

 

《豆闭簋》铭文中,[]寿连文,“用赐[]寿万年,永宝用于宗室。

《说文解字注》:“然自唐以前用儔侣皆作疇。絕無作儔者。葢由古者一井爲疇。並畔爲疇。是以釋詁曰。疇,誰也。注易注國策漢書者曰。疇,類也。注國語者曰。疇,匹也。下逮六朝辭賦皆不作儔。玄應之書曰。王逸云二人爲匹。四人爲疇。疇亦類也。今或作儔矣。然則用儔者起唐初。以至於今。”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3 08:00
标题:
幬:彔伯뗻簋蓋(集成04302)、伯뵌鼎(集成02816)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3 08:00
标题:
《周礼•考工记•轮人》:“望其轂,欲其眼也;進而眡之,欲其幬之亷也。”郑玄注:“幬,幔轂之革也。革急則裹木亷隅見。”孙诒让正义:“凡小車轂以革冡幎爲固,故亦謂之幬。”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3 08:00
标题:
我再看看。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3 08:00
标题:

 

还是重耳说得有理!霸伯簋铭文中的这个字读“幬”。

郑玄注:“幬,幔轂之革也。革急則裹木亷隅見。”孙诒让正义:“凡小車轂以革冡幎爲固,故亦謂之幬。”

这样说来,那“丹”和“虎皮”都用到车子上去了!好!

中!就照你说的办,依周朝故事!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5-3 7:38:37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5-3 7:42:16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5-3 8:02:15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5-3 10:40:58 编辑过]


作者: 重耳    时间: 2011-5-3 08:00
标题:
俺不是河南人,呵呵。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5-3 18:37
标题:
用赐
寿万年!
 
这个[],就不读“幬”字了吧?

作者: 唐晋斋主    时间: 2011-5-5 23:53
标题:
虎皮一。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