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求大伙儿帮忙进来看看啦!! [打印本页]
作者: 33357055 时间: 2011-2-14 23:51
标题: 求大伙儿帮忙进来看看啦!!
有两个问题要在这儿耽误一下大家啦:
第一,古文字中有省略形符,保留声符的例子么?我记不清到底是在陈剑先生的《甲骨金文考释论集》还是在刘钊先生的《古文字构形学》里看见过,但现在没有查到,又要写作业,求大家赶紧帮帮忙啊!如果知道的话,请告诉我文章或者著作的名称吧!
第二,我不懂上古音,弱弱地问牛人们一句:昌母蒸部字和透母阳部字上古音声韵关系如何?能够通假么?如果能说通的话,还有别的例子么?最好能给我一条音例。
[此主题已被 一上示三王 在 2011-2-14 23:19:00 编辑过]
作者: 劉洪濤 时间: 2011-2-15 02:59
标题:
第一,如果单独成字,如"露"省作"路",一般都看作"路假借为露",不当作省形看待.如果是作为合体字的一个偏旁,如"露"省作"𩂣(雨下各)“,应该看作改换声符(从路声变作从各声),也不必视为省形。
第二,声母关系挺近,韵部相去太远,通用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 33357055 时间: 2011-2-15 03:28
标题:
谢谢刘先生的帮助!感激……
作者: 金滕 时间: 2011-2-15 04:45
标题:
[此主题已被 金滕 在 2011-2-15 8:57:41 编辑过]
作者: 心玉 时间: 2011-2-15 05:28
标题:
路過一問 不知能否伸「趙平安《郭店簡〈語叢二〉第三簡補釋》」一文呢? 感謝
作者: 佑仁 时间: 2011-2-15 06:44
标题:
心玉,直接寄給你了。
作者: 心玉 时间: 2011-2-15 06:52
标题:
謝謝學長
感動
作者: 金滕 时间: 2011-2-15 07:48
标题: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章為五聲”,《昭公元年》作“徵為五聲”;《禮記·檀弓下》“杜蕢洗而揚觶”,鄭玄注:“《禮》‘揚’作‘騰’。”《禮記·鄉飲酒義》“盥洗揚觶”,鄭玄注:“‘揚’,今《禮》皆作‘騰’。”《禮記·射義》“揚觶而語”,鄭玄注:“今《禮》‘ 揚’皆作‘騰’。”《呂氏春秋·舉難》“則問樂騰與王孫苟端孰賢”,《新序·雜事四》“樂騰”作“樂章”(高亨, 1989:40-41)。“徵”、“騰”為蒸部字, “章”、“揚”屬陽部字。
作者: 佑仁 时间: 2011-2-15 08:00
标题:
陳新雄先生《古音研究》【陽蒸旁轉】P471列了三個陽、蒸諧韻的例證,並說明因為二者主要元音差別很大,所以旁轉例證不多。
第一題可以參考《戰國文字通論訂補》→「戰國文字形體演變」→「簡化」→「刪減形符」and「刪減偏旁」
[此主题已被 佑仁 在 2011-2-15 1:07:03 编辑过]
作者: loveangle23 时间: 2011-2-15 18:37
标题:

这些是什么文字?什么意思回复hailong94277@163.com
作者: zhongguoren03 时间: 2011-2-15 18:48
标题:
呵呵,楼上的是大泉五十铜钱
作者: 王寧 时间: 2011-2-15 23:15
标题:
呵呵,弄个清楚、准确点的图片。
作者: 虎夷 时间: 2011-2-16 22:49
标题:
谢谢一上先生,下载了。
作者: 周慧珍 时间: 2011-2-25 02:22
标题:
下載了,謝謝
作者: 张铉济南 时间: 2011-2-27 08:00
标题:
我的意见并非针对金滕先生而发,古书异文未必反映异体字、通假字问题,以异文材料证明音韵问题因该慎重。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1-2-27 21:24
标题:
“另外“弘”和“强”的例子也不是很好。”一上说得有道理!
所谓“从谐声系统看,强(阳部)与弘(蒸部)谐声。”这是把形符误作声符。谐声是归字的依据,它是以“声首”为基础的。不知何故会有“强(阳部)与弘(蒸部)谐声。”?
还是裘先生说得对!裘先生认为“弘和强的古音并不是差得太远,但是毕竟声母和韵部都不相同,把弘说成强的声旁的确有些勉强”。
“把弘说成强的声旁的确有些勉强”,这句话,裘先生说得很委婉。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2-27 14:09:25 编辑过]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