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王國維:《說文》所謂古文說 [打印本页]

作者: 古箸    时间: 2008-4-28 18:38
标题: 王國維:《說文》所謂古文說

《說文》所謂古文說

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七藝林七

許叔重《說文解字敘》言:“古文”者凡十,皆指漢時所存先秦文字言之。其一曰:“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此古文似指蒼頡以來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之文字,即余前所謂“殷周古文”,以別於戰國古文者。實則不然,叔重但見戰國古文,未嘗多見殷周古文。《敘》云:“郡國往往於山川得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潘文勤公《攀古樓彝器款識序》遂謂:“《說文》中古文本於經文者,必言其所出;其不引經者,皆憑古器銘識也。”吳清卿中丞則謂:“《說文》中古文皆不似今之古文鐘鼎,亦不言某爲某鐘、某爲某鼎字,必響拓以前,古器無氈墨傳布,許君未能足征。”余案:吳說是也。拓墨之法,始於南北朝之拓石經,浸假而用以拓秦刻石。至拓彝器文字,趙宋以前未之前聞。則郡國所出鼎彝,許君固不能一一目驗,又無拓本可致,自難據以入書,全書中所有重文、古文五百許字,皆出壁中書及張蒼所獻《春秋左氏傳》,其在正字中者亦然。故其所謂“籀文與古文或異”者,非謂史籀大篆與史籀以前之古文或異,而實謂許君所見《史籀》九篇與其所見壁中書時或不同。以其所見《史籀》篇爲周宣王時書,所見壁中書爲殷周古文,乃許君一時之疏失也。其二曰:“孔子書六經,左邱明述《春秋》,皆以古文。”此亦似謂殷周古文。然無論壁中所出與張蒼所獻,未必爲孔子及邱明手書。即其文字,亦當爲戰國文字,而非孔子及邱明時之文字。何則?許君此語,實根據所見壁中諸經及《春秋左氏傳》言之。彼見其與《史籀》篇文字不類,遂以爲即殷周古文。不知壁中書與《史籀》篇文字之殊。乃戰國時東、西二土文字之殊。許君既以壁中書爲孔子所書,又以爲即殷周古文,蓋兩失之。故此二條所云“古文”,雖似謂殷周古文,實皆據壁中古文以爲說。惟《敘》末云:“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此“古文”二字,乃以學派言之,而不以文字言之,與《漢書·地理志》所用古文二字同意,謂說解中所稱,多用孟、孔、毛、左諸家說,皆古文家而非今文學家也。《易》孟氏非古文學家,特牽率書之。其餘所云古文者六,皆指先秦古文,其尤其顯明者,曰“古文者,孔子壁中書也”,曰“皆不合孔氏古文”,又申之曰“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其示《說文》中所收古文之淵源最爲明白矣。至其述山川鼎彝,又分別言之曰:“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云“前代古文”者,以別於孔壁之古文;云“皆自相似”者,以明與孔壁古文不甚相似也。漢代鼎彝所出無多,《說文》古文又自成一系,與殷周古文截然有別,其全書中正字及重文中之古文,當無出壁中書及《春秋左氏傳》以外者。即有數字不見於今經文,亦當在逸經中,或因古今經字有異同之故。學者苟持此說以讀《說文》,則無所凝滯矣。

錄入時錯誤難免,讀者細審之。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