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文字学专业课
古文字学,都说了半天了,它到底是什么?古文字,是指汉字发展阶段最初的几种汉字形体,即: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今天一般说的“古文字学”,则是专指对出土文字材料的研究,它常被划分为4个分支:甲骨学、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研究。
相应的,专业课的考试内容,可以分为分值差不多的3块:给出特定的字,写出古文字字形(甲骨文、金文),写出小篆字形,各出1道题;释读拓片,甲骨文的1道题,金文的1道题;古文字学理论、古文字研究史等又是2道题。
关于写出特定字的古文字字形、小篆字形。所出的字,不是漫无边际,而是大多源于一本书,北大本科沿用教材裘锡圭《古文字学概要》。然而,我全读了中华书局《说文解字》,读了语文出版社《商周古文字读本》。考试前,近万字的小篆字形都会写了,学界释读出的古文字字形也能记个多数了。
也许你会觉得,准备考试可没有这样的,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然而,我这样做了,我有时这样自嘲:我不适合考试,我对研究更感兴趣。
关于拓片释读部分,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买的往年真题,都没有拓片图片,拓片出处也只有一两道给出了。就知道的看,拓片篇幅一般不是很长:甲骨文的三四十字,金文的不超过百字。除了字数,拓片内容也有助于确定出题范围:包括所记事件的年代、性质。针对这部分,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不可能按范围去搜集现有拓片,因为手头上没有那么多书,再说也花不起那个时间;只要把常见字形认出来,再掌握了辞例特点,解决起来并不很难。我的参考书主要是《商周古文字读本》,这本书分三部分文选、概述、常用字3个部分,编写科学。此书是学界前辈容庚的弟子编写的,由学界泰斗李学勤审定,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甲骨拓片释读,这本书选录了42片,尽管很有代表性,然而毕竟太少。针对辞例又精读了姚孝遂《小屯南地甲骨考释》;针对拓片精读了王宇信《甲骨文精粹选读》。就这样,这块算是没问题了。考试所给甲骨文拓片,答得不错
金文拓片释读,这本书选录拓片不到30个,时间上跨度有周一代,选材内容上比较丰富,篇幅多有百字以上长篇。针对这部分,我主要是读的《商周古文字读本》。除此之外,我还翻看了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就这样,考释出来的西周金文,我认识了大多数。考试所给金文拓片,不是摹写本,有几个字漫漶不清,直接影响了文章的释读,答得也不好。
现在,回忆一个故事。《西周铜器断代》、《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是在中国书店站着翻看的:价格非常高,我是只看不买。先后去了两次,一次翻了一套,分别是11月10日下午、11月26日下午,都是站了不到两个小时。第三次去时,柜台一下子就认出我了,她的那种眼神怪怪的,我随便转了一下就溜出来了。
接下来说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古文字学论述什么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出题了,剩下的战国文字就放在这一块了。当然,毕竟是考试而不是研究,考察的主要是几个层面。
例一:请写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主要几批简帛古文字材料及其重要意思。这道题的解答,可以参考裘锡圭《中国最近出土古文献十讲》、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
上面是分别就甲骨文、金文、小篆、简帛文字出题的,当然,总体认识一类的考察也是必要部分。
例二:请举出吴大澄、孙诒让、罗振玉、郭沫若、唐兰、于省吾在古文字方面的代表性论著各一种,并简单介绍其内容;请举出甲骨文、金文、玺印文字、古陶文、古币文、石刻古文字字典或文编各一部,并写出其作者。就这个解答,我先是百度了一下,不过信息不全也不详细;后来还是买了一本书《〈说文古籀补〉研究》,看了后面的参考书目列表。
然而,对于上边那道题,不是说解出来就完事了,它引起了我对学界前辈所开拓精彩世界的兴趣。上面几个大家中,我买了有关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研究》,在中国书店翻读了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
此外,读一本书,认识一些学界大家,有时还会发现他们的联系,那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举个例子。于省吾先生原先在吉林大学执教,其高足在学界多有成果,简列几部著作:姚孝遂《小屯南地甲骨考释》、王宇信《甲骨文精粹选读》、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汤余惠《战国文字编》;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的具体工作,主要是由包括上面几位在内的弟子完成的。
前面说了古文字学的概念,不过,别觉得随便一写很容易:当初弄清这个概念,也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例三:谈谈古文字学有哪几个分支学科。那时我已经读了两本书:裘锡圭《古文字学概要》《中国最近出土古文献十讲》。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4个部分,那时已经是忘都忘不了;分支学科有甲骨学、金文学、战国文字研究、简帛研究4个,这一点没有在书上找到出处,还是不敢往这上面想的。这个说法是在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上面找到的。这本书和裘锡圭《中国最近出土古
作者: 揚之水
时间: 2010-11-7 22:17
标题: 三、古文字学基础课
上面花了很大篇幅说专业课的准备,下面谈谈基础课的学习过程。基础课,顾名思义,它是进行专业课深入学习的基础;然而,并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前面提到李学勤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文字学;不过,他到底做些什么工作呢,我们可以从他的头衔中得到一些感性认识: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楚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前面也提到了,基础课考试分3个部分:古代汉语、中国上古史、大综合。
其中,大综合主要涉及几个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古典文献等。关于这个,考中文系大多都考,多都有自己的心得,我就不献丑了。
现在说古代汉语部分。考试形式主要有两个:文言文段翻译,古代汉语理论常识。
古代汉语理论常识。这个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不过,要想记住,也得会记巧记。例如:简述先秦人名有什么特征(包括姓、氏、字等方面)。下面我不做全面解答,只是说及其中几点。古代有姓有氏,战国以前区分明显: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不能变,而氏可以自立。自立的情况有多种,其中有以祖先的字为氏的:这里面有什么蹊跷吗?原来是这样的: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举个例子:孔子,宋国公子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先字后名连说就是孔父嘉。再举一例:举例说明先秦时代的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主要差别。主要差别,学过古代汉语的都有零星感受,不过答题要说得全面;举例子,这是北大的传统,然而这个并不好记。我的具体做法是,在少数篇目中找全。例如:名词的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做状语,我主要是在《史记》中找的例子,分别如“范增数目项王”、“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关于文言文段翻译。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得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再就是多熟悉历史故事,最后标点用法得注意层次。
《古代汉语》,备考前读过王力版,常用词部分我花了很多时间;备考时用的北大教研室版,常用词部分读得很快,可能是有前面的基础吧。
就文段内容来说,多是春秋战国时的那些事儿:“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五伯……”、“知悼子卒……”、“宋元君夜半而梦……”、“晏字为齐相……”、“燕人畔……”、“子夏问于孔子……”、“景公射鸟……”等等。这些文段中的故事,《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上古史教材上多有提及,并且多有重叠,只要大家系统的看过一套书,故事应该都不觉得陌生。我的情况是这样的:除了翻读上面三种书,通读了《史记》中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通读了《战国策》《论语》,选读过《孟子》《庄子》。今年的考题,也就是上面举例中的头一个,讲的是论齐桓公的称霸的。解题当时毫不费力,后来一查得知文段出自《荀子》,然而我没怎么读过《荀子》。
关于标点符号。平时读标点过的古书,在表示句内停顿时,顿号、逗号、分号,出现得最多的是逗号,我觉得应该适当地给顿号、分号表现机会,只有那样句子的不同层次停顿才明显,理解起来也较为方便。古书中经常出现“按:……”,这个也值得一提。如果“按:”后面的句子中用了冒号,那么会出现两个冒号连用的情况,反正我看着是别扭,如果改为“按。……”就好多了,因为“按。”比较醒目并且也可行。当然,这个只是个人看法。
接下来谈中国上古史部分。中国上古史,主要是指:商、周、春秋、战国。毕竟不是历史专业,要考的东西也不是太深,但是和古文字学密切相关。
例一:按时代的先后写出盘庚迁殷以后的商王、西周时期各周王、春秋时期各鲁公。对应关系分析:商王,甲骨文;西周时期各周王,金文;春秋时期各鲁公,《春秋》《左传》。记忆各时期的王名,我是编的顺口溜。商王: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孝己、)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其中,顿号前后是兄弟关系,逗号前后是父子关系;我们可以先记逗号前的一个字,记为“乙丁甲丁,乙丁乙辛”,然后由一个字记一个辈份的。
例二:简单谈谈春秋战国的诸子思想。解决这个,如果翻张岂之的历史书,上面的相关介绍不是答案,自己总结又怕遗漏了什么;其实,我们可以参考北大教研室版《古代汉语》的,只须稍加梳理即可。
例三:关于战国时代开始时间,有几种说法?在没有看到这道题以前,我只知道公元前475年一种说法。接着查了书才知道,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时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定王元年(前481年)为战国始年,等等。春秋与战国的断限,原来不只是一个个公元纪年,而是一个个历史事物。知道了这些,发现历史也挺有意思的。结合着兴趣去学历史,往往
作者: 揚之水
时间: 2010-11-7 22:20
标题: 转自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52649
作者: zhongguoren03
时间: 2010-11-9 05:22
标题: 李家浩先生退休以后不是李零教授吗?
作者: zqc4124
时间: 2010-11-17 02:37
标题: 樓上的朋友所提圖書大多網上皆有電子版的!
若不願在電腦上看,也可以打印出來也是不錯的。
考研今年不行,來年加倍努力!!!!!!
作者: wolfgange
时间: 2011-1-2 00:52
标题: 没有人懂,怎么教你?!
就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也是不懂!
作者: 揚之水
时间: 2011-1-17 08:00
标题: 聲明:
本人只是轉帖,此貼不是我寫的。
作者: 上师大扫地僧
时间: 2011-1-17 19:14
标题: 补充一个:李零先生现在不找硕士了……
否则俺肯定铁了心跟他啦哈哈哈哈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