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mw.cn/content/2010-04/28/content_11043
|
邢文先生《楚简〈恒先〉与八股文》一文,读后很是惊讶。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它成熟于明初,滥觞与北宋,已是当代学者的共识。怎么可能产生于战国时代呢?我反复阅读《恒先》原文以及邢氏所作的论证,再以明代八股文的范文和基本规格加以衡量,觉得二者相距甚远,而不是“惊人地相似”。
所谓八股文的八股,就是用八段文字,组成四副互相对比的较长的对联。这四对分别叫做起比、中比、后比、束比。“比”又称为“股”,意谓如人之双股。每一比都要求上联与下联之间,文义相对,句式相同,词性相当,字数相等,两两双行,相合成文,这就是八股文的主体部分的修辞特征。
为了便于比较,下面抄录一篇八股范文,作者王鏊,是明初八股文的代表作家,曾参与当时关于科举文体规格的制定工作。
题目: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取自《论语·颜渊》篇)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此二句为破题)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已告哀公。(以上六句为承题)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民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国自养之计;则民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殓。(以上12句为起讲)
闾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蓄者,无忧矣。
田野之间,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以上六句为起比,上联三句与下联三句工整相对)
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此二句为出题,起过渡作用,不要求对仗)
吾知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
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以上八句为中比。上联首句“吾知”二字不计算在对偶句字数之内,两联字数、句式皆相等)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忧乎有事而无备?(以上四句为后比)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廷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飧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战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以上14句为束比)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以上六句为收结,不用对仗)
下面我们不妨据此对《恒先》逐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