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问一个关于曹操墓的小小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1-28 20:34
标题: 问一个关于曹操墓的小小问题
曹操生前那么喜好《孙子兵法》,他的墓里怎么没有发现有关《孙子兵法》的东西呢?[此主题已被 admin 在 2010-5-10 20:55:29 编辑过]
作者: wenyin2222 时间: 2010-1-28 21:03
标题:

作者: dgcf 时间: 2010-1-28 21:43
标题:
之前曹操墓多次被盗,不排除之前已接触空气风化。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1-28 21:51
标题:
风化会一点踪迹不见?
作者: dgcf 时间: 2010-1-29 00:09
标题:
那就不知道考古现场的具体情况了。总之墓葬被破坏的比较厉害。
作者: 乐游怀风 时间: 2010-1-29 06:49
标题:
呵呵,人家总不能刻个“魏武王常所观孙子兵法”吧……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1-29 21:04
标题:
乐游怀风兄,喜欢你的签名“岂为功名始读书?”,很猛很赞!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1-29 21:05
标题:
是说竹简一类的东西。
作者: 徐伯鸿 时间: 2010-1-30 00:22
标题:
曹操对于身后是否要将《孙子兵法》纳诸幽宫,马鬣其封,他一定是千百遍地读了《孙子兵法》,便照着《孙子兵法》上的办法去做了!
作者: 进程2 时间: 2010-1-30 00:22
标题:
砖室墓内能有骨头存在,就已经是万幸了。
作者: 淄泷 时间: 2010-1-30 18:21
标题:
汲冢古书是由于盗墓而出,现在看来这次盗墓反而是立了大功的。若非当时被盗,现在即使将该墓完整发掘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发现了。
作者: 进程2 时间: 2010-1-31 08:00
标题:
那“盗墓有理”?什么逻辑?
只要结果,不管手段。
改天有人去你家里将所有东西拿走,再给你留个条子“你肯定要死去,这些东西就代为保留,使其充分发挥余热了”。如何
作者: 淄泷 时间: 2010-1-31 08:00
标题:
只是对一件具体事件的看法,意思的是中原墓葬类似竹简的材质难以保存,何来“盗墓有理”?楼上火气不必这么大,说话厚道一点好。
作者: dgcf 时间: 2010-1-31 20:03
标题:
现在都是战国楚墓里竹简出土的比较多,却没见什么晋简、鲁简、齐简,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或者说中原地区的古人没有拿竹简陪葬的习惯?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1-31 20:44
标题:
楚简出土的多,不见得其他地区就没有竹简陪葬的。河北不就有定州简吗,山东也有银雀山简,只是近年出土的楚简较多而已,或者由此可推断说南方一带盗墓较为猖獗?
作者: 进程2 时间: 2010-1-31 23:40
标题:
哈哈,淡定?各位可考虑过“学术伦理”?
不择手段、不问来路难道是今天“学人”之“道”?
“盗亦有道”,那学者之“道”为何?
作者: 进程2 时间: 2010-1-31 23:53
标题:
如果历史上、现在都没有盗墓发生?那今天大家可以用来研究的东西难道不是更多?
实在搞不明白,来这个学术论坛的人,应该都经过了多年的良好教育,应该能明辨是非,但怎么还能反过来去感谢强盗?怎么当有人出面反驳时,不仅不加以支持,反而还站出来说“和事老”式的劝说什么什么的“淡定”?
那是不是大家还要去顶礼膜拜的去感谢八国联军?感谢日寇?感谢那些将中国历代文物掠夺放置在他们博物馆、图书馆里面的强盗?难道你们真的这么感谢那些掠夺过中国的强盗?
没有基本善恶观的学者,往往都沦落成强盗的帮凶。
法西斯手下的那些专家、学者的所作所为,不知诸位是否以为明鉴。
不能旗帜鲜明的反对错误,反而乐而观之,难道是今天学人之态?
人人都“独善其身”,那其“身”何正?
这种“正”还是不要也罢。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2-1 00:47
标题:
进程兄说“学术伦理”,这是合适的。只是你的“打比方”让淄泷兄有点难受了。淄泷兄思考素来独出一格,他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说的也是特例,意思肯定并非盗墓有理。
作者: dgcf 时间: 2010-2-1 00:59
标题:
这里不会有谁不知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是怎么发现的吧?说太远了就偏离方向了。[此主题已被 dgcf 在 2010-1-31 17:00:50 编辑过]
作者: 进程2 时间: 2010-2-1 01:24
标题:
但是作为火把而毁坏的了,大家难道就不知道?
作者: 进程2 时间: 2010-2-1 01:26
标题:
普遍性、规律性是从特殊性中总结而来,
每个事物都有特殊性,
“特殊”难道就……
作者: 进程2 时间: 2010-2-1 01:30
标题:
我看大家还是考虑、思考一下自己的“学术伦理”吧。
不要忙着去辩驳我的什么“打比方”了。
既然知道是“打比方”,那就应该知道它仅仅是“比方”罢了。自认为比那种差点就顶礼膜拜的感谢强盗的做法要好多了。
作者: 公孫無知 时间: 2010-2-1 01:53
标题:
作者: 淄泷 时间: 2010-2-1 03:01
标题:
进程2先生一身“正义”,佩服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2-1 03:40
标题:
对 不能过度解读。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2-1 03:42
标题:
至于学术伦理问题,那是每个做坚实学问的人都应该遵守的。
作者: 进程2 时间: 2010-2-1 04:02
标题:
“度”的问题每个人感觉都不一样。自然“过度”的感觉也就不同。
但这却不能成为给盗墓行为诡辩的理由。
灯下黑的事情很多,轮到自己的时候,自己如何选择?
作者: 历哲 时间: 2010-2-1 05:58
标题:
淄泷的话不能理解为为盗墓辩护,这个我觉得你理解上出差错了。所以也就不是为盗墓辩护。
这个问题其实无需再辨了。
进程兄以学术伦理来自律,并且提出学术伦理的问题,是好事,也是应该坚决遵守的事情,但是,这应该是另一个问题。和这个事情扯不上关系,单独提出来是好问题,和这个搅和在一起就过了。
作者: dgcf 时间: 2010-2-1 06:04
标题:
灯下黑的事情是很多,但是从经验来看,事前就高唱正义的和低调处事的差别不大。所以多说无益。[此主题已被 dgcf 在 2010-1-31 22:05:43 编辑过]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