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六〈平王問鄭壽〉一篇的斷代問題比較少學者留意,今天大西克也教授發表〈上博六《平王》兩篇故事中的幾個問題〉一文,閱讀後收穫良多,我同意大西先生的看法,但覺得還有些面向還可以再切入,在此談談一些不成熟的意見。
何有祖先生曾指出:「從楚平王奢侈作風以及左尹、少師的危害,竹簡所記載對話應在楚平王爲政後期。」[1],大西克也先生贊成此說,並指出「平王十年、十一年此二年份,楚國連續失利,這種情況非常合乎簡文所說『禍敗因重於楚邦』,估計平王和鄭壽的答問的時間應離平王十一年不遠。平王十二年是比較平和的年份,沒有打仗。從簡文後文『明歲,王見鄭壽。鄭壽出,居路以須王,與之語少少。王笑曰:『前冬言曰:邦必亡,我及今何若?』』看,鄭壽警告王的第二年也比較平和,平王和楚國也安祥無事。因此我推測,《平王問鄭壽》描述了平王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故事,即平王在宗廟問鄭壽是平王十一年(前518年)的冬天,平王再去看鄭壽是平王十二年(前517年)。」
作者: 海天 时间: 2009-12-12 23:09 大西克也:〈上博六《平王》兩篇故事中的幾個問題〉,2009華語文與華文化教育國際研討會,玄奘大學中文系,2009年12月11日 何不貼一下,嘉惠學林 我关于《史记》研究课的期末作业中的一句话,大概写于2007年8月: 景平王就是楚平王,“景”、“平”都是平王的谥号,属双字谥法。[1]平王问郑寿的背景是“祸败因重于楚邦”,当是指平王十年、十一年吴伐楚之事,即上引《楚世家》的那一段记载。则这段问答应发生在楚平王十一年或之后。楚平王在位十三年,《平王问郑寿》下文又记平王第二年与郑寿的问答,则这段对话只能发生在楚平王十一年或十二年。 [1] 李零:《楚景平王与古多字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6期,23—27页。 (平王)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1]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初,吴之边邑卑梁
作者: 秉太一者 时间: 2009-12-14 01:47 与海天兄想法一致。
标题:
作者: lht 时间: 2009-12-13 23:31
标题:
是故事发生的时代,不是文本写作的时代,一开始我误会了。
作者: lht 时间: 2009-12-13 23:46
标题:
标题: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