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謝謝一上兄!一上示三王:
wenying兄,這段文字因為是word直接貼上的,因此字體大小被原word文檔限制住了:)
兩辭同文,合集編著時把它們一個放在第二冊,一個放在第十冊,看來是把前者當成了賓組,而把后者當成了歷組。如果果真這樣,則這似乎也算一條歷組和賓組共卜一事的例子。
不過,個人覺得這兩版應該還都是典賓類的記事刻辭。(這種刻辭合集386—398那里較為集中出現了,可以參看)
wenyin2222兄,图已补。
多謝shing兄!有機會告訴聲如何操作的,呵呵shing:
wenyin2222兄,图已补。
我也似這樣操作的!為什么卻顯示兩個叉號不見圖片呢?一上示三王:
發帖子的窗口下有“上傳附件”選項,點擊,選擇上傳文件即可。
多謝水土老師提醒!看來我往書上記的材料還差得太多(黃師一直主張要多往書上記,無奈以前記得太少了,底子薄),前輩學者的成果自己注意的力度還不夠。水土:
給文音兄提供一點材料:
李學勤先生在《論賓組胛骨的幾種記事刻辭》(載《英藏》下編上冊)第163頁已將《合集》1199和《明》713兩條同文刻辭「自□甲宜」列為賓組(「□甲」即上甲,李文沒有直接釋為「上甲」)。估計《明》713即《合集》32367,但一時未查得證據,望哪位同好代為查證。如果無誤的話,李先生早就把這兩版刻辭看作是賓組的了。
我查了查:
“合集32367著錄號是京3967、選定號是善772”,不知道《明》713是否也是這一片?
我去查《明》713,我不知道《明》是指哪本?(期待師友提示)
合集中有《南明》713,不是這片;合集中沒有《安明》713,不過補編中收入了,也不是這片。
最近整理介詞結構這批材料時,方才注意的兩版關係,蔡哲茂先生綴合集中有合集同文表這部分,那里也沒有收入。見到楊郁彥先生《合集分組分類總表》中依然從合集中分類,遂做了上述思考。
按道理說(呵呵)李學勤先生的有關甲骨文的文章我都標上了。不知道這片怎么沒有標?我要反思!經沈老師提醒,去讀了李先生文,他確實早已經指出二者同文關係!抱歉!
期待師友幫忙看下《明》713是否就是合集32367那片!
呵呵……多謝shing兄把來源表給貼上來啦!shing:
在學者習用的舊的著錄簡稱系統中,“明”是明義士《殷虛卜辭》一書的簡稱。但《明》713是一版無名類卜骨,顯然不是「自□甲宜」那版。而查《合》1199的來源號,為《虛》(即李文簡稱的“明”)773。頗疑李先生所引“《合集》1199和《明》713”本為一片,“《明》713”為“《明》773”之筆誤。 但不管怎樣,把上面wenyin、水土兩位先生討論的兩版「自□甲宜」骨版都看作典賓類,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呵呵……多謝shing兄把來源表給貼上來啦!shing:
wuwen兄,解釋太及時啦,看到你在線,正說發紙條問你呢!呵呵……《明》是收在補編中嗎?我這里沒有補編來源表。《明》773是不是合集那版?wuwen:
在學者習用的舊的著錄簡稱系統中,“明”是明義士《殷虛卜辭》一書的簡稱。但《明》713是一版無名類卜骨,顯然不是「自□甲宜」那版。而查《合》1199的來源號,為《虛》(即李文簡稱的“明”)773。頗疑李先生所引“《合集》1199和《明》713”本為一片,“《明》713”為“《明》773”之筆誤。 但不管怎樣,把上面wenyin、水土兩位先生討論的兩版「自□甲宜」骨版都看作典賓類,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頗疑李先生所引“《合集》1199和《明》713”本為一片
wuwen兄所言甚是!
《明》即明義士摹本《殷虛卜辭》,多數甲骨《合集》已經選收,《來源表》將該書簡稱為《虛》;《合集》所收也都替換為原骨現藏地南京博物院的新拓本。《明》(《虛》)773的確是《合》1199那版。
——抱歉,剛才沒有刷新,重發了一遍。讓大家費神了,呵呵
[此主题已被 wuwen 在 2009-10-18 15:31:31 编辑过]
有wuwen兄、shing兄這樣的解釋我就稍微放心些了,……
也多謝水土老師的提示,我書上沒有標,至少說明我李先生那篇我記得不牢!!今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修正一點:
合集5685正更接近于賓出類
賓出類的時代為“武丁晚期-祖甲之初”,同樣支持歷組卜辭早期說的觀點!
不知道師友們是否贊同本文所說的那是兩組卜同事的卜辭。
如果確實是!我要得寸進尺啦,呵呵……
小聲說一句:第1、2組之間是不是也是卜同事的?
“辛未,貞:今日告其步于父丁一牛。才祭卜。”二
剛才才看到趙鵬師姐已經舉出第二組啦,抱歉
趙鵬師姐198頁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