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05/25/2001721.html
2009-05-25 09:05来源:三秦都市报作者:赵争耀进入论坛共 0 条评论
5月24日,记者从省文物部门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普查人员在陕西省黄龙县境内发现一处新石器遗址,在对遗址文物标本进行整理时,意外发现一块刻画神秘符号的陶器残片。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这处新石器遗址位于黄龙县界头庙乡,遗址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地表陶片丰富,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纹饰为粗、细绳纹及黑彩线纹,可辨器形有重唇口尖底瓶,钵、盆、罐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有泥质灰、红陶和夹砂灰陶,纹饰有蓝纹、附加堆纹,主要器形有鬲、盆等。
文物普查人员在整理陶片时,意外地发现一块带有刻画符号的重唇口尖底瓶口部残片,残片直径9厘米,高5厘米,厚1厘米,重唇口部“llIxlxvlxvxl”等12个烧制前刻好的符号,与现在的罗马字母十分相像。这组神秘符号是古人有意留下的,还是无意的刻画?它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众多的疑问有待考古专家的进一步研究考证。(记者赵争耀)
(新民网编辑:)
延安发现一块五六千年前古陶上有奇异符号刻画
http://www.xawb.com/gb/news/2009-05/25/content_1491296.htm
陶瓶残片上刻画的纹线,不知是符号还是字母。 文/图 记者 呼延思正
本报讯 五六千年前的原始先民制陶时刻画上当今使用的英文字母?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但最近我省延安的文物工作者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陶片上竟然出现这么一种颇费猜测的现象。
据悉,延安市文物普查队近日在黄龙县界头庙乡野外文物调查时,复查了一处新石器遗址,该遗址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地表陶片丰富。陶片中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纹饰为粗、细绳纹及黑彩线纹,可辨器形有重唇口尖底瓶,钵、盆、罐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有泥质灰、红陶和夹砂灰陶,纹饰有蓝纹、附加堆纹,主要器形有鬲、盆等。
调查人员在整理陶片时,意外发现一块带有刻画符号的重唇口尖底瓶口部残片。残片直径9厘米、高5厘米、厚1厘米,奇异的是重唇口部烧制前刻有12个符号,这些符号与现今的英文字母非常相像,可以认作是“llIxlxvlxvxl”,对于这些符号分别代表什么,陶器出现的刻画与后来的文字有什么关联,文物考古人员目前正在进行研究。
刻划符号的重要发现,一次这么多,少见,貌似原来还多,值得研究
不明白中......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