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
一,写出所给小篆的通行字,所属部首,分析结构。(30分)
示例:[皇(或
)] [自部] [形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恩。俺一锅都8会
呜呜呜
嗬嗬,呵呵呵,
是难呵,
拿来考博差不多。
中心的考题就是牛B!!
别的学校的考题根本不能和这个比~~
咱的这个是考研,别人的只是高考,呵呵~~
考一次就会印象深刻。特别是当你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或者感觉It's just on the tip of my tongue……或者出了考场才恍然大悟……或者……
记住了基本线索,然后搜索 + 回忆,补充修改。没看到我多次编辑吗?那句老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再说,古人云:三折肱为良医。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考了。
可,可,可我“不想多考了三五年”啊
[此主题已被 破晓 在 2008-1-26 21:10:58 编辑过]
算了,璆琳琅玕不要了,还是给俺一台联着网的电脑吧。
不要说 考古文zi
就是 考今文zi 也成啊。
俺还是想考中心的,那苏中心亚,阿阿
哈哈
一看到这个帖子,就想起了俺的悲惨往事,一想起悲惨往事,俺的眼泪就哗哗的。
俺是农村来的,没上过高中,更没上过大学,“家里蹲”毕业的,可俺眼光贼高,一看到掺水的书就直接扔到地上,并且踏上一只脚,并且直接骂娘。上研究生后,看了一本叫《文字学概要》的书,见人就问,“知道裘锡圭么?那人学问做得老实在了!”听者一般先作木鸡状,半晌过后,才摸着俺的脑门说:“你不会连他都不知道吧?”最后,大家一致送俺一顶帽子,“土老”牌的。
当时俺有一师弟叫王世利,人长得特特特帅,女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嫁人就嫁王世利!”俺在这方面先天条件不足,但俺不气馁,俺也提出了一句口号:“考博就考裘锡圭!”于是,俺发奋,俺努力。
考试完了接着是面试,印象最深的,是
俺一直很自信,从小就是好学生,经常考个第一啥的。脑袋瓜好使,尤其擅长数学,后来做过十多年小商贩,从没算错过账。所以当成绩出来后,俺老怀疑肯定是合分的给俺算错了,两门专业课,一门四十二,一门六十六。后面的这个分数俺喜欢,挺顺的!后来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俺终于发现分数中的奥秘,宿命啊!两门加一块一百零八,俺老家就是当年梁山好汉战斗过的地方,俺从小就是听着一百单八将的故事长大的,没想到日后竟应验到这儿啦!
最可气的是宋华强那厮,竟然两门专业课都考了八十多分,连英语都将近八十,真是“惊为天人”了!俺不服,考上考不上是小事,伤自尊啦!没脸见人啦!这以后出去还怎么在江湖上混啊!俺打电话给家浩同志说,自己感觉做得还不错啊,除了那些破竹片俺没见过之外,甲骨文、金文翻得都挺顺啊!但他只问了俺一个字,俺马上泄气了,就是衣服里面包着个老虎的那个字,直到N年之后,俺才知道,它好像和后面的那个字连起来念“襮襟”。俺服了,不服不行啊!于是,俺又发奋,又努力。终于,俺看到今年的考研试题,觉得自己也能考八十多分了,不过,好像总分也涨成一百五了耶!
看来这些年是白忙活了,连土气都依旧!现在上网谁还用真名啊,都时行起个网名啥的,像“双刀客”呀,“一上”呀,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不对不对,那个“双刀客”咋怎么看都像个劫道呢!整天 太有味道了,就冲这文章,还考老什子的古文字作啥? 考试完了接着是面试,印象最深的,是 哈哈哈,难怪您老高中不了 嘎嘎嘎 今年考吉大,只是在英语上挑战自己的极限 明年如若考复旦,则要在全方面挑战极限了 往上提一下 就这点儿宝贝 别在沉了 我都快碩士畢業的人了……今天才知道自己三年白讀了~ 能不能開卷考啊?我保證都考出來! 太有意思了,张老的语言 是的。:) 再來一篇!! 统共才招了三年 哪来恁多的啊 你要是还能记得点 就帮破晓补全喽 整套完整的出来才好 嘿嘿!做了一下,但不见参考答案,也不知道能够及格否? 有意思,顶一个,老张的一段最精采,俺当年上书法课的时候,俺那书法老师老爱在一张毛边纸上描一些稀奇古怪的字,描好后还在中间横七竖八的画几条线,再用打火机烧上几个洞,说这是甲骨文,俺觉着好玩,就依样画葫芦,描了好多张。有一天在路边地摊上以18元(那可是半个月的生活费)的价格买回一本郭沫若的《卜辞通篡》,描起来就更方便了,好多年后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俺游击古文字的开始,看了这正统学院派的考题,不得不服! [此主题已被 糨糊一桶 在 2009-6-19 17:52:53 编辑过] 遙記俺當年考第二題,除了個別字,大部分用了甲骨銅器和竹簡裡邊的字,記憶最深刻的是那個“焉”字,這字比較特殊,之前還專門練過,考試時腦子斷了電,比劃了好半天才弄出來,足足花了好幾分鐘,嘿嘿 這套題當時做得那個順呵,俺一口氣做下去,做完一看錶,離交卷還有差不多一個小時,磨了半個小時洋工,終於到了提前交卷時間,悄悄把試卷交了上去,推門出去,嘆息一聲,坐公交車飄了回去。 這才知道走錯路了,心裡那個悔呵,成績出來足足XXX多,不過俺的路走錯了~~~~~~~~路走錯了~~~~~~~~~傷心~~~~~~~~~~~~~~~~~~~~飄過~~~~~~~~~~~~~~~~~~~~~~~~~~ [此主题已被 五指 在 2009-6-20 0:52:29 编辑过] 題目滿簡單的 都是基本功的測試 除了聲韻學和思想史方面~~~我的最恨 [此主题已被 狂人 在 2009-6-20 11:22:19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狂人 在 2009-6-20 11:22:24 编辑过] 这些题都不难 我也挺恨那聲韻學及思想史的 令我重考的…便是這二科目了… 四,写出甲骨文、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古币文、简帛文字,石刻文字的字典或文字遍各一种,并写出其编者。(10分) 应该是文字编的“编”, 呵呵。 我04年不知那里来的无知无畏的勇气 报考了北大研究生 结果是这门考了40来分…… 貌似下面两题基本上年年都有撒: 四,写出甲骨文、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古币文、简帛文字,石刻文字的字典或文字遍各一种,并写出其编者。(10分) 五,简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出土的主要几批先秦秦汉简帛材料。(15分)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 08:00
标题:
嘿嘿,这个有意思,马甲大暴光,先生还有下文不?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8-2-2 18:03
标题: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2-9 00:42
标题: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2-23 08:00
标题:
不知道能否把缺的部分补上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2-26 18:39
标题:
作者: 窮達以旹 时间: 2008-2-27 04:23
标题:
作者: 未名湖幽灵 时间: 2008-2-27 04:39
标题: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2-29 20:10
标题:
哪个张老
作者: 逸空 时间: 2008-3-10 08:00
标题:
这些题,还不如七八岁时候,村上一个念过清末童生的老爷爷问我的难。难怪现在这些研究生一问三不知,唉。失望。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3-10 08:00
标题:
作者: 墨寒轩 时间: 2008-3-19 07:49
标题:
资源共享,提倡!
作者: liuslow 时间: 2008-3-20 01:54
标题: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3-20 06:59
标题:
作者: gdhy 时间: 2008-3-24 05:51
标题:
很好,收下了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3-24 06:15
标题:
看来又该往上提了
作者: 一川 时间: 2008-3-30 20:11
标题:
考过一次,印象特别深。这门得了99,.不高,可也没挂啊。可是古汉语与上古史挂啦。主要是出土文献这块没在意。瞎猫连死耗子也没撞上啊。正走在09年考研的大道上啊。努力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3-31 03:06
标题:
作者: 荆山居士 时间: 2008-11-18 19:59
标题:
作者: 郭理远 时间: 2009-6-20 00:45
标题:
我想看看09年的考题
作者: 糨糊一桶 时间: 2009-6-20 01:51
标题:
作者: 雨无正 时间: 2009-6-20 02:16
标题:
张先生很风趣啊!我喜欢!早就听说你去了我单位,可惜我走了,无缘相见啊!只得等哪天会吉林再见了!
作者: 雨无正 时间: 2009-6-20 02:20
标题:
张先生太风趣了,像东北人!早听说先生去了东北,只可惜我离开了我的单位,不然我们还算是同事呢!遗憾啊!
作者: 五指 时间: 2009-6-20 07:30
标题:
作者: wenyin2222 时间: 2009-6-20 08:00
标题:
要求知識必須全面呀
作者: 狂人 时间: 2009-6-20 19:20
标题:
作者: 李竞恒 时间: 2009-7-1 23:56
标题:
作者: hsouyu 时间: 2009-7-19 22:42
标题:
作者: 上师大扫地僧 时间: 2009-12-21 18:06
标题:
恩。。话说这卷子给多久时间做撒?
作者: 王元金匀 时间: 2009-12-21 18:39
标题:
作者: 一用 时间: 2009-12-22 08:00
标题:
作者: mofengru 时间: 2009-12-24 03:03
标题:
我09年不知哪里来的无知无畏的勇气 报考了北大研究生 结果是这门考了92分……基础才87分,结果死翘翘了,呵呵。
作者: jnezjksh 时间: 2009-12-24 20:45
标题:
张老师是俺的老乡啊,顶一个,这个题俺觉得还行啊,没有想象中的难,注重基本功,这倒给俺这自学古文字的提了个醒!
作者: 万顷江田一鹭飞 时间: 2011-11-29 01:58
标题: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第一题示例中的“皇”字如果不考虑金文字形,按照《说文》的说法,“皇”应该是王部、会意呀?怎么会是自部、形声呢?按照金文字形就更不对了呀……
作者: 破晓 时间: 2011-11-29 02:47
标题:
是不是我记错了?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