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关于《吴命》中的从孚从攴的字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温侯    时间: 2009-2-21 08:00
标题: 关于《吴命》中的从孚从攴的字

从孚从攴的字,下文简称a

昨天早上郭永秉老师上课的时候说到了这个字,并指出了这个字还见于楚帛书“思a奠四亟”。顺着郭老师的思路再展开。我认为a就是“保”,“寧心保憂”,保,安也,安就是止。憂讀為思,這句話的意思可能就是“使心思安寧”。《逸周書嘗麥》有“保寧爾國”,可見“保”、“寧”在古籍中并列出現也是有的。

帛書中的“思a奠四亟”就是“保奠四亟”,“保奠”金文常見。

從上古音來看,保也是幫母幽部字,與a也相近。

另外a在字形上看可能與中山王鼎的保也有一定的關聯。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9-2-21 20:57
标题:

完全对头

所从之“孚”就是繁构的“保”字省去“人”形

嘎嘎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1 22:28
标题:

说的这个呀?狼先生说的繁构的“保”字是啥样的呢?

另外,为什么有这么多从“攴”的字呢,哈哈,俺又想起“皮寿之间”了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9-2-22 01:07
标题:

子句筒靴自个加个“人”旁8就完了吗?嘎嘎

要说a是形声字的话,那奏是所谓的省声。仅此而已。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9-2-22 01:13
标题:
从“攴”的字多与人的行动、行为有关啦。竹简中多假借,那又素另一回事:)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2 01:46
标题:

狼先生是说加成这个样子吧?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9-2-22 06:41
标题:

蛮好。还可以将“手臂”和“爪子”联在一起:)

子句兄呀,这“先生”二字免了,在“中心”网站上本羊奏是一小学生。更不想学某些人,读了三五年就以大佬自居,弄个一钱不值的博士帽便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哈哈哈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3 02:40
标题:
老狼兄笑得很自信哦 
作者: marc    时间: 2009-2-23 04:43
标题:

不是保,而是敷,敷奠四方的敷,這個字是異寫

保字人形金文有條胳膊橫伸抱子,孚字沒有

分別明顯,學者宜善察之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3 05:12
标题:
marc:

不是保,而是敷,敷奠四方的敷,這個字是異寫

保字人形金文有條胳膊橫伸抱子,孚字沒有

分別明顯,學者宜善察之

啥叫欠抽,这就是例子,哈哈。


作者: marc    时间: 2009-2-23 05:26
标题:
哈,子居弄懂災梨禍棗沒有啊?記得回家一定要多唸書,多充實才好啊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3 05:27
标题:

這個字陳偉先生釋為“援”是正確的。此字左旁中部明顯是兩筆寫成,與“子”不類。關於“爰”字的這種寫法,白於藍先生在討論郭店簡《尊德義》34簡“緩”字時曾有很好的說明。《吳命》簡此字左旁的“爰”可與《尊德義》23簡的“爰”相比照。只不過中間又省了一筆。

藍《〈郭店楚墓竹簡〉讀後記》,《中國古文字研究》第輯,吉林大學出版社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3 05:29
标题:

marc:
哈,子居弄懂災梨禍棗沒有啊?記得回家一定要多唸書,多充實才好啊

把你塞梨里你就是那灾,把你塞枣里你就是那祸

多浅显易懂啊,啊,啊,啊……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3 05:58
标题:

季桓子

尊德义

看着差别满大的哦。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9-2-23 06:40
标题:
以楚帛书为例,读“保”未尝不可。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9-2-23 07:06
标题:

一上所言极是。原本是随口作答,口气绝对了些。本羊检讨:)

不过,本羊还是喜欢冒点险:))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3 07:34
标题:
好啊,楼上一上竟然电你羊大叔,居心叵测啊居心叵测……
作者: 甲蟲    时间: 2009-2-23 19:37
标题:
ls的是灰太狼!!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9-2-23 20:53
标题:

打残花和尚的另一支拐杖

嘎嘎嘎

好像太过凶爆鸟

想想

还素算鸟)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4 02:04
标题:

一上示三王:
太太太太太残暴料……

哈哈,说算了一上觉得太残暴啊,那看来还是打残的好

[此主题已被 子居 在 2009-2-23 18:07:11 编辑过]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4 02:06
标题:

 
连着发了俩,闪掉一个

[此主题已被 子居 在 2009-2-23 18:08:04 编辑过]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2:17
标题:

這個字不从“子”,可以和《吳命》簡其它的“子”比較一下。“子”的第一筆右上呈圓弧形,而仔細看看這個字,就會明白左半中部是兩筆,其運筆方向都是從右向左,其相接處才會出現现在的形狀。這和“子”的圓弧形,區別是比較明顯的。郭店簡《尊德義》的116×173,中間還多了一筆。沒有這一筆的,可參看郭店簡《語叢二》15簡的“楥”。

如果一上有時間,可以幫忙把“楥”貼上來,如果再有時間,一定要教教俺如何插入圖片。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2:32
标题:

 那兩筆在《尊德義》的“爰”中也消失了啊!

[此主题已被 张崇礼 在 2009-2-24 18:35:26 编辑过]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2:36
标题:

 我咋還發不上呢!你也知道,我的電腦水平……

[此主题已被 张崇礼 在 2009-2-24 18:40:53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张崇礼 在 2009-2-24 18:44:36 编辑过]


作者: 槛外人    时间: 2009-2-25 02:41
标题:
楼上对字形的感觉未免太不好了。
作者: 槛外人    时间: 2009-2-25 02:42
标题:
未刷新,上贴指32楼.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2:55
标题:

自己弄了半天,還是不行,回頭還是你手把手教吧!

[此主题已被 张崇礼 在 2009-2-24 19:03:48 编辑过]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3:16
标题:
150×165,“爰”的這種寫法中,咱們討論的部件也都消失了。楚文字中“爰”的變化還是挺多的。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3:35
标题:
我的意思主要是指你這三個圖形的第一個,第一個圖形的右上部(“子”的第一筆),你可以和《吳命》的那個字比較一下。

[此主题已被 张崇礼 在 2009-2-24 19:40:05 编辑过]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3:44
标题:
總覺得不是象“子”那樣,是一筆寫下來的。
作者: marc    时间: 2009-2-25 03:46
标题:

 看來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大概都是簡帛抄書造成的啊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4:06
标题:
我又放大看了看,還是不能確定到底是頓筆太厲害了,還是重新又起的一筆。
作者: 张崇礼    时间: 2009-2-25 04:32
标题:
又仔細比較了“又”和“子”下部的寫法,確定你的意見是正確的。我過於關注上部的形狀了,從下部的寫法看,確實是“子”。
作者: marc    时间: 2009-2-26 06:36
标题:

版主質疑的很是, 因為我這想法本是沒根據的

其實啊是我自己在胡想[子]的今字如此,上部的變化自簡帛可見,而保的俗字也變口為子

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也差不多吧(看辭牽兩字絲玄構形變形就得這印象)

這麼說金文婚字也有點可能吧, 如果是這樣,在簡帛前或是後代書寫變體也都是會發生的

漢字繁簡正俗原本就很難真正界定清楚哪個字是先後本借字

難保一個考古新發現就推翻一缸子專家大師的定論

文字考古還真是條不歸路啊

 

[此主题已被 marc 在 2009-2-25 22:42:49 编辑过]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9-2-26 08:00
标题:

marc:

版主質疑的很是, 因為我這想法本是沒根據的

其實啊是我自己在胡想[子]的今字如此,上部的變化自簡帛可見,而保的俗字也變口為子

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也差不多吧(看辭牽兩字絲玄構形變形就得這印象)

這麼說金文婚字也有點可能吧, 如果是這樣,在簡帛前或是後代書寫變體也都是會發生的

漢字繁簡正俗原本就很難真正界定清楚哪個字是先後本借字

難保一個考古新發現就推翻一缸子專家大師的定論

文字考古還真是條不歸路啊

灾梨祸枣啊,啧啧,啧啧啧


作者: 海天    时间: 2009-8-15 01:36
标题:

(孚攴)字又見於古本《尚書》「敢」字與「奏」字的隸古定字形,所以林志強先生將楚帛书“思a奠四亟”釋為「奏奠四亟」。(《古本《尚書》文字研究》頁37-38)。由楚文字來看,林說不可從,蓋隸古定之後的字形並無法完全對應戰國文字。《楚帛書》此句應從小溫侯兄的意見,讀為「保」。不過如18樓一上兄所說,(孚攴)字並非「保」字,畢竟從目前楚文字的材料來看,「保」字或從「保」的字,其「子」旁皆有一筆或二筆,從未見省略。(孚攴)字應分析為從攴「孚」聲,讀為「保」,孚、保古音相當接近,如《說文》古文「孚」從古文「保」為聲可證。

  其次,《集成》04620-04622叔朕簠:「以(孚欠)稻梁」,郭沫若《大系》頁224指出:比對其他銅器文例「用盛稻梁」來看,(孚欠)與盛必同意,可讀為「保」。他認為(孚欠)是俘的異文,與「保」音同故可通假。《金文形義通解》頁2196也說:「(孚欠 作者: 佑仁    时间: 2009-9-27 19:05
标题:

海天學長說:不過如18樓一上兄所說,(孚攴)字並非「保」字,畢竟從目前楚文字的材料來看

,「保」字或從「保」的字,其「子」旁皆有一筆或二筆,從未見省略。

 

125×156

我亂講幾句,吳命的這個字右从「攴」,攴旁上半是L形,已有學者指出是齊系文字的特徵,

(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頁263),確實楚系「保」字示很少看到子的左右兩撇省

略的情況,

但在三體石經古文中「保」字作「135×181」(何琳儀先生摹本《通論》頁65),子

旁左右並無兩撇,石經古文保字的另一形右邊多添一撇(可參張富海先生:《漢人所謂古文之

研究》頁116-117),張先生認為省略兩撇的這個字形「可能是寫脫了一筆」,似不必,我們

從這個字可以知道齊系文字的「保」字,可以直接寫作从人从子,其實這種寫法早在甲骨、

金文中就出現,只是楚簡罕見,使我們不熟悉,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石經古文的保字

,也是聯繫「」、「[孚欠]」二字音義的重要證據。

[此主题已被 佑仁 在 2009-9-27 11:13:57 编辑过]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www.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