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arc

說申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虽然闽语有上古音的孑遗,但直接拿闽语构拟古音而忽略已有的上古音研究成果,还是不可取的吧……

-----------------------------------

版主的問話,小的不敢不答

研究語言,特別是方言殘留同源或相關古語,必須是全面性的,要從語音與語用的板塊組織是比對, 而不能只是一兩個字音相似就好, 擬構語音要做,但是現在是沒有辦法完全的, 不過,即使您現在拿我寫的東西去查那幾個字的古音也會是一樣的結果, 我並沒有忽略, 只是您不懂閩語.

過去的上古音擬構成果, 請問是如何來的呢?主要還是典籍資料韻文的對證, 這是不夠的, 比如我寫的這篇,如果與您寄來的裘先生文章比對,您就大概可以發現裘先生陷於兩難, 裘先生不懂閩南語, 對於田陳字通轉必須依賴典籍文獻, 無法多論, 當然也沒有辦法發現丘字在就固字的聯繫, 不只是裘先生如此,中國近代以來的語文研究學者也沒辦法應用古音, 徐中舒先生曾在一本著作中花了四頁篇幅去解釋濟秭的通假,事實上,懂閩語的人一看就知道相通, 上回我曾在監假字通假問題用閩南語解釋您忘了嗎?並不是我行,而是我可以利用的工具比較多.

既然您不相信,我過幾天會再發另一篇甲骨文的東西,糾正骨側卜辭不玄黾的舊說, 這是我很得意的小文章,因為到現在甲骨文認識約1500字,確證不到1000,我能有兩個字補上,豈非成就?

很希望能看到版主您的評論疑問,

拜謝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其實跟您的觀念沒有差別,非常贊同您的想法

當然閩南語也會隨著時間轉變,的確不能直接擬構古音,只是在我的想法裡,古代中國文化不是一元,戰爭兼併又非常劇烈,典籍文獻又有出處限制與後人編輯改動的問題, 坦白說,各位努力帛書不就為了補足這一段環節嗎?

我當然會引用文獻資料輔證, 其實我很希望這裡有朋友可以拿文獻或其他資料詰問,聞過則喜,這是我追求古文字的態度呀

感謝提醒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說的我知道

只不過,以中古音韻韻部去劃分上古音系,難免削足適履之感不是嗎?否則學者何必另外通轉之說?

東漢末年 ,中國人口大減,十無一二,當時人口僅及西漢全盛大郡,關洛三十年人蹤絕跡, 試問語文影響如何?

沈瑞清先生當得專家二字,然我處身海隅,閩語無一日不言,無一字不聞,先生寧信專家,竟不我信哉?

如此,不玄黾拙文另日奉寄,望先生雅正

 

发表于 2009-2-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個人比較贊同裘先生釋“申(紳)”為多重纏繞之形,甲骨文亦有“申”(參《英國所藏甲骨集》2415反),李學勤、裘錫圭先生皆讀作“申”。

古文字“紳”從糸從東,“東”本象橐外有繩索纏束之形。,《凡物流形》此字從糸從東,無疑當隸定為“紳”,通讀為“申”,簡文當讀為“申於四海”。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龍泉先生

我也傾向認為是申,但不認為是衣帶大小重複纏繞,畢竟縮束柬與東是不同的

東為囊槖,寫出來借音不借義,更不要說纏繞,否則棟凍陳陣曹又如何有纏繞義?

裘先生所不能決者,就因為後來發現有時間較早的英國所藏甲骨有從東的字,

而裘先生的資料上原來引證的是金文早一點有從田的字

我上面沒寫的,是認為辭的左形,本來就是抽絲剝繭,這個動作今天稱為撣,牽,這個字就是申字

,申的相關字是延,展,古音也都是dan的音,干支字的申就是辭左形的變形,上下左右變動而已

這種字,寫出來本來是做為聲符使用,一定會再加上限定符號如田或東

這種限定符號未必是義符,只要能分別本字借字不至混淆即可

另外,申於四海,應該看前後文斷定,因為金文的申字用法後面只用命令字,若前後文有命令字,

才能說是申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5-19 01:13 , Processed in 1.04661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