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95|回复: 2

誰是漢字橫向右行的“始作俑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許方家以爲這是小道,然而這個問題最近卻一直困擾我。

  先粗略劃分一下文字的書寫順序,先分爲縱向、橫向兩種,再各自分為左行、右行兩種,共得四種。

  甲骨文裏雖然四種都出現了,但橫向右行是相當少見的。金文裏縱向右行有所謂“欒書缶”,橫向左行有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三年壺”和“左使車嗇夫帳桿母扣”等等,但不知道有沒有橫向右行的例子?

  不管先秦如何,秦漢以後縱向左行成了主流。於是,在南朝的佛教徒,流行著這樣一個傳說:

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樓。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梵及佉樓居于天竺。黃史蒼頡在於中夏。梵、佉取法於淨天。蒼頡因華於鳥跡。文畫誠異。傳理則同矣。

(《出三藏記集·胡漢譯經音義同異記第四》,把倉頡排在老三,位列梵老大和佉樓老二之後,自然是因為崇尚佛教的緣故。

 

  近代何時何人開始讓漢字橫向右行,不知道有沒有專文考證?筆者所知,日本、越南用漢字寫的古籍好像也都是縱向左行。橫向右行最早大概是從

发表于 2008-12-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三藏记》这段话说的不都是汉字的造字者。梵和佉樓梵和居于天竺,那应该是古印度。如果按照文中所谓的“老中青”来说,汉字的诞生就是老三了。这种文献所出很晚,有什么根据很难说。如果作者是一位佛教徒的话,那么他把梵文放在第一位就不稀奇了。

不过,语言史上确有一种产生自巴基斯坦的古代语言的产生时期没有结论。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误会

《出三藏记集》的“梵老大”是http://en.wikipedia.org/wiki/Brāhmī_script,老二是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佉卢文&variant=zh-cn。出现年代仍有争议,不过肯定早不过甲骨文。引这个只是好玩,也许可以顺便说明“汉字纵行观”已经根深蒂固。

说个笑话,要是当时的佛教徒见到今天横向右行的本子,一定会感叹佛教的力量——汉字“梵化”了!

[此主题已被 但求小悟 在 2008-12-7 12:14:43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0 11:32 , Processed in 1.0593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