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xzjgw

从屮与牛的关系来看文字的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遂昌樵夫 于 2017-9-9 21:13 编辑

卍卐☯巫寿,还有一个字(良) 其实有同源性,意境相似性。

这类思维,就是孔子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

卍用丝织或结绳表达一种结亲,类似哈达,表达生生,又表达着天道

一样的☯也是如此,巫的甲骨文在彩陶中是一个蛙女人与巫符号表达生育繁殖




点评

不是否定您说对了一些什么,而是此种“后世”套“前世”的方式是站不住脚的。  发表于 2017-9-11 19:57
您还在附会,在下只能无语。  发表于 2017-9-11 19:5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何 发表于 2017-8-31 13:11 甲骨文释读的最大误区是% ...
老何先生对《说文解字》的误解,是忽略了这些古代文献一脉相承下来的中国地区人类思想观念。

当今人类只有上溯这些本土思想观念来与上古文物遗存来对照,才能够理清上古文字类图形的发展脉络,进而理解相关图形标志的本质意义所在。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这些思想的产生是有来源的,再往上没有了文献记载,但是,我们有古代遗存用来对照思考,有相关文字类标识来体现,这些思想的产生与起源。

[attachimg]8066[/attach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xzjgw 发表于 2017-11-21 13:16 老何先生对《说文解字%8 ...

一直以来,文字界与设计界,对于上古陶器纹饰的图形观念都存在着一个理论误区,如果不能够转变认识或得不到改变的话,就不可能理解或找到文字(图形)的本质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7-11-23 10:05 编辑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31楼的类屮形态的陶文分布与时间关系,就应该可以看清先古人刻划那些类屮形或倒屮形与所谓神人纹或蛙纹是一脉相承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17-11-2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文字”的定义,明白什么是“文字”,否则就陷入误区。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属于“符号”,但不是所有的符号都是文字。文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用来记录语言,并用记录下来的语言进行思想的交流。
图案、符号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这个不能否认。汉字是从图像、符号演化出来的,这个也不能否认。但是图像、符号不等于文字,别把二者混淆在一起,那不靠谱。
目前可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就是甲骨文,可没有什么能证明甲骨文和那些原始器物上的图像、符号有什么关系。
李先登先生就明确地说过:“符号的性质是记事,它记录的是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符号尚未与语言结合,并不代表语言中的一个个具体的词,没有固定的读音与词义。符号使用的范围很狭小,并不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别人从其形式看,是不能了解其意义的;只有符号使用者本人才能明瞭其意义。况且同一种符号可以代表内容不相同的事物。而文字则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有固定的形、音、义,是全社会使用的交际工具,文字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某些文字的形体虽然吸收、借鉴了某些符号的形体,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容混淆。”
那些原始陶器上的图案、符号并不具备记录语言的功能,它们简单、零散、数量很少,根本不可能用来记录语言。它刻画在器物上,可能具有一定的标识性或具有某种意义,但是它不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而且,根本找不到它们演变成汉字的嬗变链条,姜可瑜先生就明确地说:
    “根据现有材料,可以确知距今约3500年的殷墟甲骨文已是达到相当成熟阶段的文字字群。大多数学者认为,这至少需要几千年的演进,也有的认为,这需要八千到一万年的时间。然而,当我们粗略考察了从仰韶文化直到商代后期文化即殷墟文化相连接的这期间的许多环节之后,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那就是除了找到一些零星的、幼稚的、简单的、原始的刻划符号或‘文字’外,根本找不到可与洋洋大观的殷墟文字相比次的链条。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着这个链条。”
这个应该是实情。那些原始的图案、图像、符号中有些的确和甲骨文字相似或相同,那是偶合同形的结果,只是看图说话指出它们象哪个字、是哪个字,这种比附没有什么意义。
退一步讲,即使是二者有联系,说那些图像、符号“是文字的前身”,可它们仍然只是具有表意形制的图像、符号,还不能说它们是文字,它不能拿来记录语言。就象铁矿石,它可以炼出铁来,但矿石不是铁,你不能直接拿矿石去造坦克。
所以说,根据那些原始器物上的图案、图像、符号来讨论什么汉字的起源,不过是捕风捉影、水中捞月。脑洞开得再大,也不过是在驰骋想象而已。
目前发现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还是武丁时期的,再早的没有确切的发现。虽然学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到现在也没有个结果。殷商早期的器物上也的确有一些图案、符号之类的徽识,类似文字,可找不到成句的铭文,大家为什么不想想这是为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寧 发表于 2017-11-23 10:49 请注意“文字”的定义,% ...
欢迎王寧先生,所持传统学界观点的确值得深思。

在下也是了解这些学界传统认识以后,才试着通过先古人的视界,探讨类“文字”的形成脉络,而不是先入为主的,以现代人的“文字”定义,来看待先古人所刻划的大量图形标识(形态观念)。

这需要抛弃成见,静下心来,重新学习人类有关图形设计知识,了解或理解人类的设计行为,跳出“文字”,去看待“文字”。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蒙王宁先生引文,姜可瑜先生就明确地说: “根据现有材料,可以确知距今约3500年的殷墟甲骨文已是达到相当成熟阶段的文字字群。大多数学者认为,这至少需要几千年的演进,也有的认为,这需要八千到一万年的时间。然而,当我们粗略考察了从仰韶文化直到商代后期文化即殷墟文化相连接的这期间的许多环节之后,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那就是除了找到一些零星的、幼稚的、简单的、原始的刻划符号或‘文字’外,根本找不到可与洋洋大观的殷墟文字相比次的链条。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着这个链条。” 

===========================================

这充分说明学界的确有很多学者不认为仰韶文化时期的原始刻划属于“文字起源”范畴或说已经放弃“文字起源”的时间性。只停留在他们认识的一些甲骨文身上,这相当于只承认一个成熟的人,却拒绝承认其存在青少年与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如孙悟空般,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7-12-19 22:46 编辑

文字的形成,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有一个显现的所谓链条(一,一,对应的)。

这个应该存在的链条,是人的思维思想和形态观念的相对隐性的共识累积与形成,才能够在某一时期产生大量成熟的相对显性的共识文字。

文字的形成,也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是在记录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个应该与语言相关的基础,是事物的两面,是相互共生互助的,也就是说当一个线段(图形)符合某个思想观念或形态观念,其必然被人类赋予一个语言。而不是相反。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8-1-5 11:45 编辑

例如:丨这个线段,其自然呈现出立状,线条的线性,并且由于其上下(或前后)没有其他构成的限定,丨形态具有上下的可延展性。

故人类赋予的语言意义必然与其本质呈现是一致的,所产生的形态观念在其他构成中必然具有相应的一致性或共性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象与具象在线段的表现上,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这也是丨为什么有那么多音的原因所在。如果说语言棍是具象那么退就是抽象的。

直线线段形态的这种规矩性存在,使得中国文字具有学属性。也正是这种数理存在,使得其除了可以表达抽象观念或具象观念以外,还可以是纯粹概念的数。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丨是数量为一个的观念,不能以甲骨文十来限定其在数学数理上的原始性。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xzjgw 发表于 2017-12-19 22:33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7-12-19 22:46 编辑

%9 ...

所谓:人的思维思想和形态观念的相对隐性的共识累积与形成,才能够在某一时期产生大量成熟的相对显性的共识文字。

在直线线段的动态呈现及其隐性表达上,我们都可以通过已有形态观念文字去回溯其本质来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8 08:01 , Processed in 1.0701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