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综合] 说说十目烛隐曰直 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华山之狐 于 2016-1-27 19:24 编辑

说说十目烛隐曰直

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解释“直”字时说:“十目烛隐曰直”。

什么意思呢?

首先,段玉裁此语所本为许慎对直字的解释。《说文解字》“直,正见也。从十目乚。”

徐鍇曰:乚,隱也。今十目所見是直也。

因而段玉裁说:“謂以十目視乚。乚者無所逃也。三字會意。”

三字即十目乚(隐)。十目:是说许多眼睛;烛:洞察;隐:隐蔽的,阴暗的,怕见人的行为。

所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像西城大妈们,什么圈里圈外,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作奸犯科之辈,无论多么隐蔽,都躲不过她们的火眼金睛!

这样的解释似乎合乎情理,但却是不对的。

 

最初的直字并不从十目乚,而是从丨目。甲骨文直字(乙6390),是用眼睛和上面一直线(吊线)来会直意。金文的直多了一弯(乚):(恒簋)(侯马盟书),这就使眼睛吊线有了目标。吊线就是用来检测弯不弯的。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直还多了一个圆点或一横,什么意思呢?我以为是指事也。金文直的眼睛前面,又是丨又是乚,为了有所区分使表意更明确,所以在丨上加一点以指事:这才是“直”。后来一点线条化成了一横,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十字。《甲骨文字典》认为这一点或一横是“伪为”的。我总觉得古人写字用刀刻用金铸难度不小,“伪为的可能性似乎不大。许慎等人不知直字的发展变化,仅仅根据小篆字体作解,有所偏颇也在所难免。

 

其实不仅直字是个指事字,古文弯字也是个指事字。

弯的本字应该是亡字。甲骨文亡   740 金文亡: (杞伯簋)  (中山王壶)仔细看一看,古文亡字和金文直字的共同之处就是那一直(丨)和一弯(乚)。不同之处就是丨和乚之间的那一横,而这一横恰恰就是指事的:造成这段距离的就是弯。而中山王壶亡字下边的分叉,也明白无误的告诉人们:这一段就是弯。

 

关于“亡”字的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樂酒無之亡。《註》謂廢時失事也。《家語》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又滅也。《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亡。

又逃也。《大學》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

又《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又《正韻》同無。《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毛傳》亡謂貧也。 《說文》从入从乚。《徐曰》音隱,隸作亡。

 

关于“乚”字的解释。

yin,同隐。

 

《说文解字注》匿也。匿者、亡也。象蒅曲隐蔽形。蒅曲见辵部见踏部。

象逃亡者自藏之状也。

 

《尔雅  释诂》微也。《注》微谓逃藏也。

 

《易乾卦》龙德而隐者也。《礼礼运》大道既隐。《注》隐犹去也。

 

《说文》蔽也。《玉篇》匿也。

 

亡字与乚字从字形到字义都证明,亡字即弯的本字。

 

综上所述,古人造直字本来考虑是很简单的,就是以眼吊线。有个直的异体字下面是从木的,所谓“木就绳则直”的“就绳”也是吊线的意思。后来人们把直字解释为“十目烛隐”,那就把事情弄得复杂化了。
引用: xzjgw 发表于 2016-2-2 13:12 那个单线条的字形,应%A ...

我没查到襄公鼎铭文图片。只有十六字铭文如下:

天公迁洛  岐丰赐公  秦之幽宫   鼎藏于中

里边竟然没有那个  
  曲字!崩溃了!

另,古文乚和匸有时互通。

  古文匽
    古文匿


古文区



引用: xzjgw 发表于 2016-1-27 21:09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6-1-27 21:13 编辑

华山之狐先 ...

上海博物馆葛亮老师在解释“丨”的三个读音时连说了两个“崩溃了”,表达的意思应该比较明白。

尤其他强调说,越简单越复杂,古文字“丨”有作用“针”表音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针”都是“针”的象形初文。

我以为徐中舒先生以目吊线为直是有道理的。古人崇尚直,甲文德字从彳(行)从直会意,就有走得直行得端的含义。

  • 14# xzjgw
  • 2016-2-2 13:12
引用: 华山之狐 发表于 2016-2-1 22:33
<p><font style="FONT-SIZE: 15pt">我查了古文 ...

那个单线条的字形,应该是匸,从一从L(隐)。

我查了古文曲字,只一例单线条的,也与乚字不类。对古文曲字的解释,基本看作是受物之器。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