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论坛 > 学术讨论
发帖|
精华 看148902|回2|收藏
jileijilei 看全部
2015-11-3 11:05

《魯久次問數於陳起》兩則

 

一、

陳起對之曰:……今夫疾之發於百𦡊()之尌(屬)殹(),自足、胻、腂()、厀()04143股、脾()(),族〈旅()〉、脊、脅、肩、應(膺),手、臂、肘、臑,耳、目、鼻、口、頸、項,……

 

“尌”字原讀爲“樹”,此改讀爲“屬”,參看銀雀山漢簡《兵令》簡968“將與卒,非有父子之親、血□之樹(屬)、六親之私也……”。“脅”字之釋見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27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34

所謂“()”原作,顯係上从“欮”下从“肉/月”之字,即“𦠒/𦠑/𩪗”字之異體。《說文·四下·骨部》“𩪗𩪡(臀)骨也”,與此位置正合。

 

二、簡文接上文:

 

笱【按原省从“半竹”形】(苟)智()其疾發之04147日、蚤()()之時,其瘳與死畢有數,所以有數故可殹()。曰:地方三重,天04148()三重,……

 

按“所以有數故可醫”實不通,此句應斷開屬讀,係久次之問語。其前陳起之答語至“其瘳與死畢有數”而終(此段前文陳起答語之第一部分即論天地等者,亦結以“畢用數”),久次承之以問“所以有數故可(何)殹()?”,亦即“所以有數之故何也?”下文陳起針對此問之答語,至簡04136告一段落後,即復結以“是故百𦡊()之痈(痛),其瘳與死各有數”。此即古書多見之所謂“兩人之辭而省曰字例”,參看《古書疑義舉例》卷二第二十條。(另後文:久次敢問:“臨官04150()政,立㡯()興事,可()數爲急?”“敢問”兩字當斷入久次之語。“久次:‘敢問臨官莅政’”云云,可視爲“久次”後省略一“曰”字,或竟係漏抄“曰”字。)

 

jileijilei 看全部
2015-11-18 19:24

前此中心網站論壇王寧先生《讀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於陳起〉散札》(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3)曾謂:“此處疑涉‘殹’字而漏寫了一‘醫’字,其原文當作‘所以有數,故可[]殹(也)’”;近日“簡帛”網龐壯城先生《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考釋零箋(六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58)仍從原整理者的讀法,謂:

故「所以有數故可醫」其實就是「因為有數,疾病才可能被醫治」之意;「所以」作為轉則連接詞之意是很明顯,並非不可通之讀法。

 

按:我前所謂“‘所以有數故可醫’實不通”,我原以爲這是明擺著的事,無需多加論證,故一筆點出而已。沒想到……

其一,覺得“可醫”可通,純係以今天的“醫”字去理解。此意古漢語應說“可治”才對;“醫”字在先秦兩漢古書中作動詞,只強調醫治、醫療的動作,不包含“醫好”義,其別猶“可見、可聞”之與“可視、可聽”;略檢先秦兩漢古書,“可醫”的說法一例也沒有;其二,“所以有數”是表“有數”的原因,哪能將“所以”直接換成現代漢語的“因爲”來讀?

不過我前說確亦有問題,主要是忽略了此處緊接的“曰:地方三重”云云之下,後文到簡【04136】~【04149】還有一“曰:大方大員()”云云;換言之,可見陳起的答語中,自有以“曰”字另起發端之例;我前說不好之處,由“所以有數故可(何)殹(也)”之後並非“陳起對曰”也可看出。前說應修正爲,“所以有數故可(何)殹(也)”係陳起自問,其下“曰:地方三重”云云乃其自答,參看前帖所引《古書疑義舉例》之前一條即卷二第十九條“一人之辭而加曰字例”,尤其是其所舉“一人之辭中加‘曰’字自問自答者”例。

月下听泉 看全部
2015-11-6 19:40
《續個貂{:17:}》
“諯(顓) 玉(頊) 、堯、舜之智,循鯀、禹、睪(皋) 匋(陶) 、羿、䉒〈箠〉之巧〔一三〕,以作命天下之灋〔一四〕,以立【04 - 138】”的“䉒”字,整理者懷疑“番”是“垂”的訛寫,然“垂”“番”二字秦漢文字從上到下相去遠甚,觀本篇04-128寫得標標準準的“𦉈(垂)”字自明,因此整理者此說當非是(此字所从之“番”下部的田形多一豎,可參看《馬王堆簡帛文字編》27頁引《周易》017行例)。“䉒”字即“籓”(《說文》訓“大箕”)的異體(看《玉篇》、《集韻》、《類篇》),字在簡文中當讀為“般”(二字皆唇音元部字,古音甚近,參看《古字通假會典》219頁【般與番】、【般與播】、【槃與播】條)。《山海經·海內經》:“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郭璞注:“《世本》云:‘牟夷作矢,揮作弓。’弓矢一器,作者兩人,於義有疑,此言般之作是。”古代制器傳說中,關於弓的發明者,多有異說,大致有羿(夷羿)、倕、般、黃帝堯舜諸說(參看齊思和《黃帝之制器故事》,《古史辨》第七冊403頁),“揮”似應即“羿”字訛作“翬”的誤讀,疑非二人。少昊之子般為弓矢發明者之說,僅見於《山海經》,據郭璞注當非無據之說,此篇以“羿”、“䉒(般)”並為古之工巧者,蓋皆就弓矢製作而言,適能印證其說,同時也可說明弓矢發明者,在古人看來也並非只能是單獨的一個人。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Powered by Discuz! X3.4

首页|简易版|触屏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