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论坛 > 学术讨论
发帖|
[古文字综合] 请教一个字
看205926|回13|收藏
华山之狐 看全部
2015-6-25 16:07

真诚感谢先生拨冗回帖,认真指教。

 

我之把阜字解释为城墙,不是从一两个字得出的认识,而是综合考虑了好多古文字的。

比如“官”从宀从阜。城墙上的房子是城楼,城楼的作用是“观”--------观敌瞭阵,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指挥作战。这指挥作战的人就是“官”。

古文宦,从宀从臣。《甲骨文字典》“读为贯”。我以为是观的初字。上面的宀(房

 

子)是城楼。下面的臣是一只向下的眼睛,表示从城楼向下看。观也。

宦字的异构。从宀从目从阜,这个字使上面宦字里的宀有了着落,是在城墙之上

的城楼。

xzjgw 看全部
2015-6-24 22:07

贴近古代先民生活,这就自然要具体些。”是没有错的,但是,问题在于文字不是看图说话。文字只是原始古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总结出来的形态观念。是表达客观事物的类属化构成。

一个文字只是两个或以上观念形态的会意(相互的结合或相互的限定)构成。
降从阜从倒步会意,简单来说不过是限定倒步的范围或所在而已。

“阜”的原始形态来源于古人对“火光”所表现出的状态及情况的思维固化(这一思维也在后世的文字意义上得以延续:《詩·鄭風》火烈具阜。《傳》阜,盛也。)。我们通过这个“阜”形态的形成过程,可以一窥文字形成发展的漫长过程。

另外,在古人眼里就算是所谓“步”也非局限于“人类”:《左傳·文元年疏》日月轉運於天,猶如人之行步,故推歷謂之步歷。

推而可知,“夅”也可指“日”,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为什么“绛”为“大赤也”(段注:大赤者,今俗所謂大紅也。上文純赤者,今俗所謂朱紅也。朱紅淡,大紅濃。大紅如日出之色。朱紅如日中之色。日中貴於日出。故天子朱市。諸侯赤市。赤卽絳也。)勇者按:日出日落,其色类同,《说文解字》释降:下也。段注:釋詁曰。降,落也。《说文解字》释夅:服也。

 

 

 

 

 

xuezhonglei1234 看全部
2015-6-24 09:31
告舌言三者为一字分化,木铎及铎舌形,徐中舒语。
怀剑听雨 看全部
2015-6-22 15:17
本帖最后由 怀剑听雨 于 2015-6-22 15:27 编辑

越古老、越基础的文字,越不能用象形去解释,但是也不是所有文字都不能用象形去解释

不过我赞同要学甲骨文就要先学繁体字和金文,但是要想自己解读金文的疑难字,必须要先精通甲骨文

有些奇怪的文字源自部落的族徽,比如文王的文,武王的珷,纣王的受

商朝山西有个工口方,好像就是后来羊舌氏的采邑,地望在“洪洞、沁县”,言字应该源自舌字吧

 http://www.doc88.com/p-7252904295767.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354b60102dqt8.html

那么这个善字是否源自羊舌国呢?貌似羊舌国一直给人软弱好欺负的感觉啊

华山之狐 看全部
2015-6-21 20:22

引用:

xzjgw 发表于 2015-6-21 13:04 前面说过不要将文字字形% ...

先生于百忙中不吝赐教且耐心细致,真真让俺感动不已。

 

但我总觉得琢磨古文字似应贴近古代先民生活,这就自然要具体些。

 

古文嚴。厂为城墙,三横为登城之台阶,正对台阶所见。侧对台阶所见就是一斜笔。厂上三个圆表示很多石头,

 

守城需要滚木礌石。

古文嚴。从城下往城上运石头。

古文堕。从城上往下抛掷石头(打击登城之敌)。一竖表示下落轨迹。

 

 

 

 

古文降。从阜或从厂,从二止向下。

 

一般认为阜为土山,愚以为应和厂一样是城墙。

 

城墙是攻守双方争夺之地。一般情况下,城守住了,敌人撤退了,人们走下城来,这叫做降(jiàng );如果敌人过于强

 

大,围困日久,无法坚守,这时候被迫走下城来,这叫做降(xiáng)。

 

如果换做土山,本义和引申义的解释,就不会这么天衣无缝。

 

以上拙见,不知先生认可否。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Powered by Discuz! X3.4

首页|简易版|触屏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