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20|回复: 2

[简帛] 读王程远《商周断代新考》有感,提议研究先秦文献要考虑竹简字数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怀剑听雨 于 2015-5-18 20:50 编辑

提议研究先秦文献要考虑一根竹简的字数问题,毕竟这些文字最早是写在竹简上的

古人今人胡乱断简接续是不对的。 如南宋蔡沈、北京皇姑坟的孙广明老师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2010/sunguangming007.htm

 

后学新人读了王程远《商周断代新考》学到了很多,但是也有一点点不同意的地方,求讨论

第五章《尚书武成真伪辨》提到

 

西汉初孔传、东晋初梅献的《武成》存在散简

 

竹简115+22=37

(《古文尚书·周书·武成·序》)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武成·上篇》)

惟(周历)一月壬辰(夏历2月1日),旁死魄。越翼日,癸巳(2日),王朝(早上)步(和步卒一样走路)自周,于征伐商。

 

竹简837

厥四月,哉生明(3日),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竹简10111238+39+39=116

丁未(17日),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越三日,庚戌(20日),柴、望,大告武成。

(《武成·下篇》)

既生魄(414日),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

 

竹简2339+39=78

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竹简:434

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

 

竹简56738+38+37=113

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既戊午(27日),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夏历3月4日清明)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行)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竹简938

列爵惟五,分士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在下不同意王程远先生的排序 

 

南宋蔡沈的排序大体正确,但是太执着于日期的先后,强断竹简,参考今人陈戍国,进一步加上我自己的发现,按照竹简的模式:

 

竹简115+22=37

(《古文尚书·周书·武成·序》)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武成·上篇》)

惟一月壬辰(夏历21日),旁死魄。越翼日,癸巳(2日),王朝(早上)步(和步卒一样走路)自周,于征伐商。

 

竹简2339+39=78

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竹简:434

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

 

竹简56738+38+37=113

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既戊午(27日),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行)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竹简837

厥四月,哉生明(3日),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竹简938

列爵惟五,分士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竹简10111238+39+39=116

丁未(17日),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越三日,庚戌(20日),柴、望,大告武成。

(《武成·下篇》)

既生魄(414日),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

 

得出结论,武成有上下两篇,发现下篇不完整

 

孔传《尚书》46卷竹简,共57篇。抽了《古文尚书》《今文尚书》《逸书》的相关篇幅数了数字数,每篇都在比一简40字的倍数略小的附近徘徊,未有超出也就是未有一简十余字的情况

可知古人今人胡乱断简接续是不对的。

《古文尚书》《今文尚书》《逸书》至少在竹简时代都是独立成篇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怀剑听雨 于 2015-5-18 22:20 编辑

牧野之战猜想:

《吕氏春秋·贵因》提到了“选”车(武王选车三百、虎贲三千)。周武王为了掩盖其战略意图,特意选择在晦日第二天出兵,那么为了防止纣王的密探,需要很长时间制作和预先准备的战车,肯定也不是战备状态的。甲士45千人,一开始肯定不是人人有甲、人人为士,但是打败了商军后“一戎衣”,就全部封为甲士了。人有45千,这个好召集,一军15000,标配估计是18750,战车却只有300辆而不是375辆或450辆。周军为了防范鬼方之类的趁虚入侵,肯定要留下一定军事力量,也就是说周军的总动员力量很可能是6万人或者7万5千人,留下了15千以上的老弱之兵和200到300辆战车,由司寇(散宜生?)留守(司徒泰颠?、司马南宫适?、司空闳沃?,冢宰似乎是周公辅成王后才专设的,当时应该还没有,宗伯召公爽?也已经去了伐商),可见是一场真正的闪击战。《荀子》提到了“选”马(武王遂选马而进。朝食於戚,暮宿於百泉),说明马和人一样,都是多带了。路上遇险后,战车损毁应该不会太多,但是士卒和战马生病的肯定会很多,这点《荀子》也有提到。即使汇合了八路诸侯的部队,最后如《逸书·克殷》也只剩350辆战车,也就是诸侯只提供50辆战车以上而已,那么《史记》的4000辆肯定是错的,(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一般的方国也只有战车30辆,《史记》的记载可能只是4000人而已。商的战车最多也就800+300+30=1130辆,士兵是300230+177779+100=478109人,步兵大大超过战车标配。

商军如林,战车至少有千辆,人数则更多,据说有70万。长戈是应对战车冲锋的武器,让步兵在前面,说明商军一开始想打防御战。周武王《牧誓》要求虎贲要勇猛攻击如虎如熊,不要再用步兵的老套路。《克殷》说姜子牙致师侦查纣王的位置,《诗经·大雅·大明》说姜子牙趁着商军看热闹,突然自行发起进攻,直接冲击纣王,武王也打破常规让担任自己禁卫军的虢族虎贲这种纯步兵先发起攻击,跟着姜子牙冲锋。之后贵族们也领会意图,带着不多的几百辆战车跟着冲锋,各族的步兵也跟着一起发起总攻。倒戈是扔下长戈的意思,因为这种武器列阵后是无法反方向的,具体可以参考gu代xi fang的xi la方阵。至于之后干了嘛就众说纷纭了,是徒手攻击压阵的商贵族的战车还是直接原地投降让周军通过。不论是70万还是17万,纣王至少动员了都城附近所有的力量,纣王那么小聪明用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办法在气势上压倒周军,之前也肯定许下了类似“人臣隶圉免”的承诺,就像以后的赵盾和西夏王李元昊一样。但是奴隶们却愚蠢的选择了周(可能因为姜子牙大喊“倒戈不杀”吧),于是《武成》里“流血漂杵”、《世俘》里杀敌18万、获得奴隶30万的记载。倒戈的奴隶里,到底有多少获得了幸福?卖主求荣真的能获得自由吗?还是被踩成了肉饼?或者依然当着奴隶?


西周没有军师旅的概念,现代各类古文中的“军”、“师”、“旅”字应该原本都只是“自”字

周的战车编制是1、5、25为偏,至于有没有50的两和125的伍的编制没有证据

周地平民的生产力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即使有商奴隶的加入,也要考虑土地肥力下降的冲减,平民才是军队组成的主体,之后的六军有75000人,之前的四军很可能也有75000人。人有两只手,每只有五根手指,这是军队编制的最早雏形。统领750人的千夫长下面有十个统领75人的百夫长,这是旅的雏形。人再多的话,就要涉及前后左右中的五分问题,这是师和更高的军的雏形。周武王只带了三军出击,150人一辆战车,还不是18750人一军而是不满员的15000人一军,战车也不是125辆而是100辆,和汉尼拔一样淘汰老弱、轻装奔袭。之后周军利用缴获的战车,调整了编制,75人一辆战车,还建立了后勤部队25人三辆牛车、数辆人力车,之后又追加5人一辆革车作为快速后勤部队。随着周军的繁衍和殖民,“西六军”之外又有了“东八军”。

据《左传昭公元年》引《司马法》,战车的最基本单位是一个师的25乘的偏。除了帅的指挥车,也有9乘的小偏和15乘的大偏。然后是50乘也就是2偏的两,然后是125乘也就是5偏的伍,偏25+两50+50+伍125=125*2。然后是27(29?)乘的参,然后是81乘的专,29+81+15=125。《左传昭公元年》(两个)两于前,(三个)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这就五个师了。《左传宣公十二年》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斥堠)、中权、后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先驱(斥堠+先锋)、申驱(前卫支援先锋)、主将的戎辂、贰广(左右各15乘的卫车)、启(步兵先锋?)、胠(腰军)、大殿(老兵殿后)
车右近战,中御,左射,可能与掉头的方向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怀剑听雨 于 2015-5-9 11:01 编辑

给王程远《商周断代新考》的第七章《论商周牧野之战》补充一下

《国语》伶州鸠“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及《武成》的“流血漂杵”《诗经·大雅·大明》的开头和结尾与题目相辉映“明明在下,赫赫在上”“会朝清明”

说的都是“乌云渐散,天光乍现”的奇观:

 http://www.fengniao.com/active/20130410_canon/info.php?id=101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4-20 09:22 , Processed in 1.0677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