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51|回复: 7

望山桥一号楚墓又有重大发现 出土竹简和宝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望山桥一号楚墓又有重大发现 出土竹简和宝剑
 来源: 荆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1-15 19:37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李芬 冉秋实)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的发掘进程,一直备受关注。今天,又有让人惊喜的发现:在墓中出土了两把精美的宝剑以及竹简。

  望山桥一号楚墓    今日出土两把青铜剑

  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队领队贾汉清介绍,今天考古队的主要工作是清洗西室、南室和东室。经过前一个星期的磨合,考古队工作进展迅速、高效而有序。

  考古现场塔吊上下来回,新发现接连不断。今天上午,在该墓东室和西室各出土了一柄青铜剑。东室出土青铜剑剑鞘完好,剑格处镶嵌有绿松石。西室出土的青铜剑,完好存放于彩绘漆剑盒之中,剑鞘清晰可见。但是很遗憾在剑的外观上,并没有发现铭文。贾汉清介绍,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相比,望山桥一号楚墓今天出土的两把宝剑,做工不一样,无暗格。

  剑是古人随身佩带的兵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荆州已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多达数千柄,尤以1965年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最为著名。荆州博物馆现藏有越王鹿郢剑、盲姑剑、州勾剑、不光剑四代越王剑,是全国藏有越王剑最多的博物馆。此次出土两柄青铜剑,是否仍为越王剑呢?

  “宝剑不可得,相逢几许难。”为确保文物安全稳妥,两柄青铜剑今日未能出鞘。墓中究竟藏有几把青铜剑?何时所铸?何人所用?有无铭文?有何渊源?我们期待在下一步的考古发掘中能有新的线索可供探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专家惊喜发现   有记载文字的竹简出土

  考古专家一直十分期待,在这座楚墓中出土竹简。今天,考古人员在南室和北室发现了大量竹片。一直在现场的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是竹简“复活”技术方面的专家。他曾用自行研制的方法,将里耶秦简一一复原,轰动中国考古界。下午,方北松在刚出土的竹片中不断寻找,用水清洗,期待能够发现竹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看了数十块竹片后,下午接近17时,方北松惊喜地找到了一块竹简残片,上面有4个墨书文字。

  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竹简的出土,不仅真实地填补了历史空白,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为我们客观地还原和修正历史。一般来说,竹简上会记载墓主人的姓名、身份等相关信息。可以将埋藏在地下千年的历史,逐一还原在世人面前。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土文物110多件    16日下午将清理棺室

  经过仔细研究,考古队决定今天用水洗的方法对东室淤泥进行清理。在里面出土了精美的碧玉佩和珩。在西室出土了两面铜镜等前几天没有见过的文物。此外,在南室还出土了铜戈。还有大量的文物将运回室内后再进行清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还出土了一个漆木双头镇墓兽。

  截至下午16时,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今天共出土文物约110件。

  考古队队长贾汉清介绍,按照目前考古发掘的进展,明天下午,将可以对棺室进行清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链接:

  青铜剑:

  是佩带的手持短兵器。佩剑不但可防身,而且也代表了佩剑者的等级身份,并炫耀富有。《考工记·桃氏》记士阶层由于有上士、中士、下士的层次区别,因而佩剑的尺寸与重量亦有不同的规定,宝剑谓之“上制上士”、“中制中士”、“下制下士”,这也就是《左传·庄公十八年》所云:“各位不同,礼亦异数。”

  青铜剑主要由剑身与剑茎两部分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称。剑身前端称“锋”,剑体中线凸起称“脊”,脊两侧成坡状称“从”,从外的刃称“锷”,合脊与两从为“腊”。剑把称“茎”。茎主要有扁形与圆形的两种。茎和身之间有的有护手的“格”,格又称“卫”(璏)。茎的末端常有圆形的“首”,首又称“镡”。茎上有的有圆形的“箍”。茎上常以绳缠绕,绳称为“缑”。剑鞘也谓之“室”。短剑也称“匕首”。

  竹简: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5/01/15/011618250_03.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山桥一号墓有望成为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来源: 荆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5-01-26 

 

之前倍受关注的望山桥一号墓的发掘工作已进入室内清理阶段,记者昨悉,该墓葬有望成为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据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介绍,经过近3个月的考古发掘,望山桥一号楚墓的田野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室内清理阶段。累计发掘出土文物约600余件,由于出土文物中有些被破坏,存在大量残缺件,具体数据还得清理后才能确定。文物中包括大量漆木器、玉器、青铜剑以及竹简等,这些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据贾汉清介绍,该墓是荆州市境内发掘的第二大楚墓,自1978年天星观一号楚墓发掘以来,这是我市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墓葬。望山桥一号墓准备申报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目前正在做准备工作。申报成功一般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比如有重要发现、考古中操作规范、资料充分以及社会影响力大等,贾汉清表示,此次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大。

  据了解,从2012年11月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已望山桥为中心的楚国大中型墓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制定了科学、翔实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方案,经市文旅局商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2013年8月2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望山桥墓地考古发掘执照,9月,荆州博物馆开始了对一号墓封土及周边遗迹的发掘。2014年3月11日,第二次批复同意继续发掘,随即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10月18日,正式对望山桥一号墓开始考古发掘。2015年1月8日,揭开椁盖,开始清理随葬文物。(记者伍丹)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5/01/26/011628192.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山桥一号考古现场加固 即将对棺室出土物进行扫描

来源: 荆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1-27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李芬 冉秋实) 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的发掘引发了轰动,最近,考古工作人员在古墓发掘现场又清理出了不少宝贝。

  考古人员风雨无阻 对现场进行三维扫描

  今天(1月27日)上午,天下着雨,北风呼呼,最低气温逼近零度。但在望山桥一号楚墓的发掘现场,考古人员依然不惧风雨,对古墓发掘现场进行了三维扫描等工作。此外,由于雨雪天气将持续,工作人员还考古现场打桩、对相关设施进行加固,以防垮塌。

  荆州望山桥一号墓椁室板已清理完毕

  记者看到,该墓的台阶已被塑料膜覆盖,只露出墓坑。墓坑内的椁板已被全部清理出来。

  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介绍,考古工作人员自1月22日起,对椁室进行清理。共出土了12块挡板、12块墙板、18块底板、2块垫木、4块枕木,重约一吨。在椁室的下面发现了近20个木桩,主要是起定位的作用。另外还出土了一个网兜,可能是装土用的。

  古墓腰坑惊现羊骨架 可能是祭祀所用

   
  在古墓腰坑,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羊骨架。其中,羊背朝下,足朝上,头向南,尾向北。据推断,这只羊可能是祭祀用的,属于非常传统的祭祀。一般来说,在古墓里发现羊、狗的情况比较多。从方位上看,羊位于墓主人的脚下方。

  贾汉清说,等到天气转好后,将请文保专家把羊骨架整体取出来,进行保存。

 

内棺发现玉片俑和小铜鱼为棺罩上面的装饰

  1月17日,望山桥一号楚墓终于开棺了。但是棺内究竟还有哪些珍贵的文物?这个谜底什么时候才能揭晓呢?

  1月8号到18号,望山桥一号楚墓的田野发掘工作基本告一段落,考古人员将所有出土文物运回荆州博物馆进行照相扫描,令人惊喜的是,在棺内又发现了玉片俑和小铜鱼。贾汉清介绍,玉片俑和小铜鱼应该是棺罩上面的一种装饰。

  棺罩,考古学上称之为巟(huang一声调)帷,覆盖在棺木上的部分是巟,下垂部分是帷,而小铜鱼和玉片俑正是帷下面的坠饰,之前荆州其它楚墓中也有出土。据考古人员推测,这些坠饰比较重,楚人可能是想利用重力学原理,防止荒帷在下葬时出现褶皱。此外,棺内可能还会有玉器出土。贾汉清介绍,内棺里面发现铜镜的现象比较多,再一个就是玉器也很多。

  初定于2月4日对棺室出土物进行X光扫描

  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介绍,目前,要对棺内所有文物进行X光扫描,才能确定里面还有哪些珍贵的文物。之前,荆州博物馆也试图与荆州医院联系过,但是文物过重,医院的X光扫描设备架承受不住,只能用便携式设备。

  荆州博物馆之后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联系,了解到该院有这种国内少见的高科技便携式X光扫描仪器。近日,这种仪器将采购到位。荆州博物馆初定于2月4日对棺内文物进行扫描。到时,可能会有更大的惊喜。

  望山桥一号墓的发掘有望成为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据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介绍,望山桥一号墓累计发掘出土文物约600余件,由于出土文物中有些被破坏,存在大量残缺件,具体数据还得清理后才能确定。文物中包括大量漆木器、玉器、青铜剑以及竹简等,这些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望山桥一号墓是荆州市境内发掘的第二大楚墓,自1978年天星观一号楚墓发掘以来,这是我市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墓葬。望山桥一号墓准备申报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目前正在做准备工作。申报成功一般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比如有重要发现、考古中操作规范、资料充分以及社会影响力大等,贾汉清表示,此次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大。

 


 
图为出土文物耳杯

今天下午,记者在荆州博物馆考古大楼一楼看到,望山桥一号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已经被清理出来。耳杯上的凤鸟纹饰清晰可见,底部还有文字。

  背景链接:从2012年11月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已望山桥为中心的楚国大中型墓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制定了科学、翔实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方案,经市文旅局商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2013年8月2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望山桥墓地考古发掘执照,9月,荆州博物馆开始了对一号墓封土及周边遗迹的发掘。2014年3月11日,第二次批复同意继续发掘,随即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10月18日,正式对望山桥一号墓开始考古发掘。2015年1月8日,揭开椁盖,开始清理随葬文物。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5/01/27/011629113_01.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数望山桥一号墓“四之最”:荆州将添新景点

来源: 荆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5-01-19 

 

  开放日,市民学生走进考古现场。

  市民学生参观望山桥一号楚墓。

 

 

龚琳娜丈夫老锣参观古墓发掘现场。

  出土的爬兽。

  经过多天的努力,望山桥一号楚墓已于17日开棺,由于内棺保存太差,已经坍塌,棺内并没有发现墓主人遗体,内部文物将整体打包拖运回荆州博物馆进行室内清理。目前望山桥一号楚墓的田野发掘任务基本结束,共出土约400件文物及大量动植物标本。

  经考古人员再次确认,望山桥一号楚墓为两椁两棺,17日当天工作人员将第二重棺盖吊取,发现只有两重棺,外棺为方棺,内棺为弧棺。该墓曾被盗,其密封性被破坏,导致内棺保存太差而坍塌。考古队现场将内棺除底板外的其他隔梁板、内椁板、外棺板,内棺墙板及挡板全部吊取上来后,很遗憾地发现里面并没有墓主人的遗体,只剩下尸骨了。

  据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考古领队贾汉清介绍,他们将内棺底板及其上的人骨、丝织物、玉器等整体打包拖运回馆进行室内清理。主棺内究竟有什么宝贝,预计一周之内会有结果。针对墓主身份,要待考古人员清理完后根据竹简和器物上的铭文来进行判断。

  开棺当天在清理东室和棺室时,也出土了不少宝贝,东室主要为竹木漆器,多为木俎。另有少量铜鼎耳、爬兽及马衔等。东室出土的三只牛头虎身的爬兽,做工精美,形态逼真,为鼎旁边的装饰。在同类文物中,一般龙头虎身的爬兽较多,牛头的并不常见。另外,在内棺棺盖上出土了一件丝棉被,工作人员在清理过程中,在丝绵被中惊喜地发现一块玉璧,保存完好。贾汉清推断,估计丝绵被中还会有更多的玉璧等玉器。

  另外,考古队将在春节后对望山桥一号楚墓的车马坑、祭祀坑以及望山桥二号楚墓进行发掘。考古专家介绍,望山桥二号墓可能为一号墓主亲属,虽等级不及一号墓,但如果未曾被盗扰,望山桥二号墓将会更有看头。

  贾汉清说,望山桥一号墓所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该墓处于荆州城与熊家冢墓地中间,也正因为此,望山桥一号墓遗址今后将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景点,将荆州古城与熊家冢连成一条线。

  望山桥一号墓“四之最”

  为荆州境内发掘的第二大楚墓

  自2014年10月18日以来,考古人员就对望山桥一号墓开始考古发掘,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该墓揭开层层面纱,将一段2000多年前的历史展现在大家面前。除了历史价值外,考古人员在发掘工作上也有许多创新,整个墓葬及发掘工作呈现出多个特点。

  地理位置

  最特殊处于荆州城与熊家冢中间

  望山桥墓地位于荆州区川店镇望山村,墓地布局完整,由两座墓葬和一处车马坑组成,一号墓为主墓。望山桥一号墓所在的岗地也具有独特的考古价值,从藤店到裁缝约2公里范围内,沿荆州城至熊家冢的旅游专线公路两侧,很有规律地分布着7个小墓地,分别是刺冢子、松子冢、铁塔冢、望山桥、望山寺、胡家冢、文家冢等墓地,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时,这片墓地是楚越吴三国文化神奇的碰撞点,在其南200米便是1965年发掘的闻名中外的“越王勾践剑”的出土地——望山一号楚墓,西南两公里处,是“吴王夫差矛”出土地——马山五号楚墓,北约两公里,是“越王州勾剑”出土地——藤店一号楚墓。

  该墓葬规模

  最大为荆州境内发掘的第二大楚墓

  据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介绍,该墓是荆州市境内发掘的第二大楚墓,自1978年天星观一号楚墓发掘以来,这是我市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墓葬。考古价值自然不言而喻。这些都将为研究楚国历史提供不少实物、文字资料。

  其次,该墓葬对研究当时下葬时,椁板是如何放到墓底的提供了科学证据。考古专家在墓坑开口处南北对应的“山”字形遗迹。据贾汉清介绍,在台阶上与山字型遗迹相应的地方有放置木杠的凹槽,据推测山字型痕迹有可能是当时做的地梁,然后利用简单的机械,将椁板通过简单的装置沿着木杠滑落到墓底,然后进行组装。

  科技手段利用

  最集中3D扫描、内窥镜、航拍

  科技手段用于考古在我市并非首次。但据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此次是各种科技手段利用最为集中的一次。据了解,早在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勘察阶段,考古工作人员、中国科技大学的几位博士就曾采用原状土取样器协助初探。墓地深入发掘以来,考古工作人员还尝试对墓坑进行了全息摄影。

  与荆州中学新址夏家台墓地考古发掘的宋代砖室墓一样,此次武汉微目科技公司也对望山桥一号楚墓进行了3D扫描。在墓葬清理的进展过程中,测量人员为墓葬的每个阶段都建立了3D影像立体档案,记录了文物精确的几何信息等三维数据,给墓建立了一套立体的影像资料。

  同时,内窥镜的运用是另一科技考古手段。为保证考古发掘工作顺利、有序推进,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曾借助内窥镜对棺椁内文物进行探视。另外,还有航拍等科技手段也运用其中,给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式,便于利用技术手段提取信息。

  参观嘉宾

  最多各地考古专家交流学习

  自1月份揭开椁盖清理随葬文物以来,该考古工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据王明钦介绍,望山桥墓地是国家文物局关注的重点项目,2012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博物馆组成考古队,以望山桥为中心,对楚国大中型墓地作了仔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并制定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方案。2013年8月2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望山桥墓地的考古发掘。9月,荆州博物馆开始对望山桥一号墓封土及周边遗迹的发掘。2014年10月18日,望山桥一号墓考古发掘正式展开。

  王明钦表示,该墓葬规模大,规格高,工地上几乎每天都会迎来一批外地专家,北京、湖南、河南及省内兄弟市州考古工作者、市文博系统从业者纷纷被吸引过来,了解发掘进展,并与我市考古专家进行交流、学习。

  除了“看门道”的专家们以外,“看热闹”的周边村民也不少,为了回馈周边村民对此次考古工作的支持,荆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发放嘉宾证,定时、定数地接纳部分村民参观,让不少好奇的村民一睹为快。

  近200人昨走进考古现场

  本报热心读者表示:像是一场穿越之旅

  为了让考古工作更贴进群众贴近生活,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昨日,荆州博物馆在望山桥一号墓发掘现场举行了考古开放日活动,让市民感受荆州文化,考古的乐趣。

  昨日上午,荆州博物馆之友、学生代表、附近村民近200人亲临现场进行参观,本报征集的5名热心读者、微友也一同参观了考古发掘现场。

  在开放日活动中,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首先向现场观众介绍了该墓的考古发掘情况和悠久灿烂的楚文化。通过连日的发掘工作,望山桥一号墓出土了约400多件文物,引起了现场观众极大的兴趣。同时,荆州博物馆在现场设置了成果展板,从航拍墓地的地理位置到出土的重要文物照片都呈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还原考古现场的方式向公众展示翔实的考古资料,丰富的出土文物,再现楚国的灿烂文化。在市民参观的同时,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也一边向现场观众详细介绍出土的每一件宝贝,同时对大家的各种疑问,贾汉清也进行了一一解答,并将市民分批带到墓葬下面进行参观。通过两个小时的活动,让市民们走近了尘封两千多年的历史,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

  本报组织的一位微友杨先生表示,活动的形式非常好,荆州历史遗存丰富,更应多开展类似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来到现场并参与其中,这比历史书更直观,对增长历史知识、了解荆州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王静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参与这次活动,多次与本报记者联系确定参观时间,期待的心情不言而喻,通过参观她表示非常震撼,“这些都是过去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亲临现场感觉更像是一场穿越之旅。”

  龚琳娜丈夫老锣参观古墓

  到荆州进行音乐考古

  望山桥一号墓自发掘以来,吸引了各地的考古爱好者前来参观,17日,歌手龚琳娜的丈夫老锣也出现在了考古发掘现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据荆州文保中心专家介绍,此次老锣来到荆州主要是进行音乐考古,并到荆州博物馆进行了参观。老锣(RobertZollitsch,直译为罗伯特·佐里奇)是中国新式音乐的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2002年,老锣担任中国歌者龚琳娜的制作人,为龚琳娜创作了五十多首新作品(《忐忑》、《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静夜思》、《登高》等),并创作大量民乐室内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在中国传统音乐根基上,老锣创造出其独特的音乐语汇,以多层次的音乐结构凸现韵和气的张力。(记者 伍丹 通讯员 李红/文 记者 梅闻 肖顺钦 实习生 尹祥/图)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5/01/19/011621790.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山桥一号墓部分文物已清理完毕 春节与市民见面

来源: 荆州电视台 发布时间:2015-01-29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周园 艾冀) 之前我们报道了望山桥一号楚墓又有新发现,腰坑和羊骨骼。那前期已经出土的文物现在清洗工作进展如何?什么时候能正式展出,与市民见面呢?我们的记者又来到荆州博物馆。

  耳杯完成基本清洗绘有凤鸟纹

  记者走进荆州博物馆考古楼,望山桥一号楚墓中部分保存完好的文物已经基本完成清洗,带字耳杯,去掉表面的淤泥,杯上的图案清晰可见。

  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刘建业介绍,耳杯就是典型的楚国的耳杯,耳杯后面都有一两个字,耳杯的字都是一样的,都是统一的。杯身还绘有图案,考古人员推测,很可能是凤鸟纹。因为楚人以凤作为文化标志,不少器物上都有凤鸟纹。

  卧鹿鹿角春节前完成清洗 阳干鱼正在脱水

  此外,稀世珍宝卧鹿和镇墓兽的鹿角也都将在春节前完成清洗工作。但真正拿到展厅去展出的话,还要经过文物保护技术处理,不然的话就会裂开,漆就会掉,脱落。荆州中学新址夏家台楚墓出土的十几条“阳干鱼”目前也在进行脱水处理。考古人员介绍,文物清理难易程度取决于它的保存状况,保存完好的大件文物清理过程会相对顺利一些。

  高台井七星堰文物 正在整理陶器完成修复

  与这边同时进行的还有2013年发掘的高台古井群和七星堰墓地出土文物的整理工作。目前,大部分陶器完成了修复。

  除了陶罐,陶豆这些战国常见的生活器具,一些晚清墓葬中还出土了保存完好的玉镯和玉章。令人惊喜的是,虽然部分楚墓遭受盗扰,但还是有大量铜器遗留,像铜敦,铜鼎和铜壶都是成套下葬。

  铜器锈蚀颜色反差大 可能是化学反应

  虽然都是铜器,但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铜敦和铜壶锈蚀后的颜色反差非常大。

  刘建业介绍:“这个是这种颜色,可能是铜的化学成分和保存环境,形成了这种发黄的样子,这边这个锈蚀之后形成绿色,颜色并不相同。”

  出土20多柄铜剑  墓葬时间跨度大

  楚人铸造铜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铜壶上的装饰都是壶身铸造完成后装上去的,这种铸造方法在当时被称为分铸法。与此同时,七星堰古墓还发掘了20多柄铜剑,和望山桥出土的铜剑为同一时期,而且剑的形制在当时很常见。高台古井群和七星堰古墓群2013年7月开始发掘,墓葬时代从东周到晚清都有分布,时间跨度非常大。

  刘建业介绍,高台古井群和七星堰古墓群断断续续发掘了近两年时间,配合发掘墓葬近200座,出土器物大概有600件,主要以战国墓为主,晚期的墓保存不好。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5/01/29/011630552.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5-3 04:55 , Processed in 1.0708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