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66|回复: 0

[古汉语与古文献研究] 直解 “九九归一”,笑人皆误之为八十一之‘极/易’数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4-10-3 17:35 编辑

 

直解 “九九归一”,笑人皆误八十一之‘极/易’数哎!

                                                                                                   http://user.qzone.qq.com/1211817860/blog/1412068911

                                                                  http://bbs.zdic.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02778&pid=862064&fromuid=10959


《列子·天瑞》有云:“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释:
平天内变,其下曲“木”接天站起为直主,即是“七”也;

(“七”之成也难而见稀哎,是言之巧 ‘也/啦’,合言之为‘七巧’也。
七夕节因双七相逢,是以要借此日之气数,而求借以成其巧事哎,是以也为‘乞巧节’诶。
七夕节的风俗习惯都有: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互相赠送,以示友情,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七之木”源于内耗而自弱,夹于诸物林间,为自保自当外向寻求联横抱团而求得依靠,此是为“九”也;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九合”者,其他诸侯以“九”合附于霸主齐也,是以齐能匡天下于一时哎!
此之齐也就是‘九合之木’也。
“叛者九国”(《公羊传·僖公九年》)中的“九国”,非言是九个国或多个国,而是言——原先依附过来的那些个国
“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左传·文公十八年》)中的“九刑”,非言是九种或多种什么刑法的,而是言——拱卫其为主的其他的“九”国所处的 ‘ “九”/拱卫依附’ 的地位状态;“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之言就是针对这些个“九国”的本性而言的——没人会不愿意翻身上台的!是故要:誓以 时时刻刻警惕之,铭刻心中。评:止笑 谓“「《誓命》以下,皆《九刑之书》。」《九刑之书》今亡”,——无文化竟至于斯唉!

“九之木”能保一时而长久难哎,该就复归于拱起合为主天而框得的“曲木”之宝也,此是为“究”也。
(是以“究”也能言为‘谋得’也;
又:“究”也为—— ‘终了是 ‘归置/纠结’为一处了’,是以有‘究尽’以及‘究竟’之词)


复归于平天之下,是为归一也。 
(是以“究”也是—— ‘九之归一’也,换言言之为:‘九九归一’也)


哀哉,人不解于此而将之归于“易变”之类内,依此复言之列子为伪书者,——徒为笑谈耳。 



释:“九九归一”。
也即是:——  “九”要是  ‘更“九”一点’ / ‘更进一步’  就归入“一”之下啦,也就是复归于平天之下啦 。




九九——八十 一之‘极/易’数说 纯属 误会“九九”之荒诞 谬果也!  



                                     汉 王褒 《九怀危俊》

                               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
                               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结荣茞兮逶逝,将去烝兮远游。
                               径岱土兮魏阙,历九曲兮牵牛。
                               聊假日兮相佯,遗光耀兮周流。
                               望太一兮淹息,纡余辔兮自休。
                               晞白日兮皎皎,弥远路兮悠悠。
                               顾列孛兮缥缥,观幽云兮陈浮。
                               巨宝迁兮砏殷,雉咸雊兮相求。
                               泱莽莽兮究志,惧吾心兮懤懤。
                               步余马兮飞柱,览可与兮匹俦。
                               卒莫有兮纤介,永余思兮怞怞。

译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17/08/3728705_337766535.shtml




看完了译文,简直是不知所云,那是——糊里又糊涂啊![我去,]一团乱麻!

其实呢,《九怀危俊》这篇楚辞说的是:“九”感怀以及入“究”后成为“危俊”的事态情势,阐述的是—— 历“九”入“究”之前前后后的心态、心思;就是到了最后末了也还是缅怀、惦记着“七[木]”之时曾经的无限风光,是要永不舍弃而时时掂量着再度雄起而 “怞怞”无止——!而成为了“危俊”。俗语虐言之为“养不熟的狗——反咬主人的白眼狼”。
 
叹:——总是“逝者如斯夫”也!
(见:《新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http://user.qzone.qq.com/1211817860/blog/1400647796   
http://bbs.zdi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440&fromuid=10959
 

 



——附原文出处: 

《列子·天瑞》: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国不足,将嫁于卫。
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
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吾侧闻之,试以告女。
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黄帝书》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子列子曰:
“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钦定四库全书·周易干凿度·卷上》

孔子曰:
“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 信是也。
夫万物始出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始生受形之道也。故东方为仁,成于离。离,南 方之卦也。
阳得正于上,阴得正于下,尊卑之象定,礼之序也。故南方为礼。入于兊,兊,西方之 卦也。
阴用事而万物得其宜,义之理也。故西方为义。
渐于坎,坎,北方之卦也。阴,气形(案, “阴气形”句下原本有“复十八世至壬癸为水”一节,乃后文错简重出。而自“盛阴阳”至“一变 而为七”一节复错在后“丘文以候授明之出莫能雍”之下,今并依钱本改正)盛阴,阳气含閇【bi4, 闭】,信之类也,故北方为信。
夫四方之义皆统于中央,故干、坤、艮、巽位在四维,中央所以绳四方,行也,智之决也,故中央为智。故道兴于仁,立于礼,理于义,定于信,成于智。
五者道徳之分,天人之际也。圣人所以通天意、理人伦而明至道也。
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 曰太易)。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炁形质具而未离
(案,“未离”二字原本误作“形质”,今从钱本)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干。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三画已下为地,四画已上为天。物感以动类相应也。
易,气从下生,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 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
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谓应。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
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
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五音、六律、七变 由此作焉。 故大衍之数五十,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曰十干者, 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阂物而出之者也。”


《公羊传·僖公九年》:
“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尔?贯泽之会,桓公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黄人也。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


《左转·文公十八年》:
“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 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赂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 ” (注:「《誓命》以下,皆《九刑之书》。」《九刑之书》今亡)评:止笑 谓“「《誓命》以下,皆《九刑之书》。」《九刑之书》今亡”,——无文化竟至于斯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2-8 07:24 , Processed in 1.0781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