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57|回复: 5

2枚箭头上的陶文所体现的古代丧葬观念与阴阳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7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乙箭头,下甲箭头)

偶然间于铁岭寻得2枚陶箭头,黑色,长6—7厘米。 箭体上部由4个三角形面构成棱柱体,其中2个面刻有神秘符号,呈对称分布。中部与下部印有由连续坑点组成的弦纹,应为某种带齿的工具压印而成。底部有查箭杆用的孔,未发现竹木制品腐烂痕迹。器物整体无使用痕,无杀伤力,非实用器物 。推测为辽北商周时期地方文化陶冥箭。

甲箭头上刻有三角形符号,乙箭头上刻有抽象的双鱼符号,我初看之如同看到了甲骨文一样震惊与迷惑。后期通过查阅考古学资料与研读风水学,终于将这2个史前符号破译。若有不妥之处,欢迎讨论交流。

甲箭头上的三角形有3层,最小的为实心,类似同心圆结构。三角符号在史前文化,一般代表女体子宫,是生殖崇拜的文化标志。在距今天3500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新疆考古研究所曾经发掘一位多子的贵夫人墓葬,墓中出土了一件刻有好多三角形的木桶,三角形涂有朱砂。这一现象被解读为多子与重生。甲箭头的三角形应该与木桶上的三角符号具有相似的文化功能。我认为,最外面的三角形代表母体,中间一层代表胎儿发育的房间,是子宫。而最里面的实心三角则代表胎儿。墓中放入三角形箭头的含义是,弓箭开道,引导灵魂升天。期盼转世投胎,获得重生。。。。。对于死者而言,三层三角形更有深意,最外一层代表大地母亲,中间代表棺材,而实心三角则代表死者的灵魂与尸体。死者进入了棺材,就像胎儿在母体着床,死者与棺材入土为安,就好像儿女投入了母亲的怀抱。新的生命又开始孕育了。。。。。死亡不是生命的尽头,而是新生命的起点。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在他的葬礼上为他默哀,期盼重生。。。。这是史前文化的葬礼仪式之一,具有原始社会浓厚的宗教色彩。

这种原始丧葬观念历经数千年,依然影响着现代人类。来世我们再续前缘;二十年后我还是一条好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些说法折射着生死轮回的观念。按照现代科学与马列主义观点,这是不科学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被继承与发展着。

乙箭头上的刻有双鱼符号,初看像人的双眼,也像2只蝌蚪,无法解释。经深入观察与分析,发现这是很抽象的几何图案。阳线圆圈代表鱼的身体,圈内的坑点代表眼睛。阳刻短线代表鱼的尾巴。一条鱼尾巴的尽头是另另一条鱼的鱼头,反之亦然。假设一条鱼是阴鱼,而另一条鱼是阳鱼。阳尽而阴间,阴尽而阳,阳盛极则阴,阴盛极则阳,阴阳转化,阴阳交媾生万物。万物生死周而复始,反复循环。而针对丧葬仪式,可以这样理解,死为阴,生为阳。死亡是新生命的开始。亲朋好友在期盼死者转世重生。。。。。把具有轮回功能的法器----陶冥箭头放入墓中,是一种为死者祈求重生的丧葬仪式。

乙箭头上的双鱼图案,与当今社会流行的阴阳五行八卦图本质相同,可以大胆猜想,它是史前文化阴阳八卦图。如果这种学说成立,可以推测。由中原地区父系氏族公社伏羲创立的先天阴阳八卦图,或者由周文王创立的后天阴阳八卦图,应该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了辽北。成为指导辽北先民生产生活的系统理论与精神支柱。阴阳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始于中原,传遍神舟。这至少证明了我中华大地,商周时期,人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在文化渊源上是大一统的。

辽宁省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红山文化分会会长  张洪启  15330953988 欢迎交流。

 

 

 

 

发表于 2014-8-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能够确定其属红山文物,应妥善保管。先生的研究也值得鼓励。

三角形文还是应该与s文一致看待,即皆阴线构成。

s线陶文可以按“申”字理解,即神。
三角形陶文可以按“母”字理解。
古人原始文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后世阴阳观念或阴阳鱼观念可以肯定来源这些古人刻划,但是,不宜拘泥而掩盖其原始蕴含。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xzjgw 发表于 2014-8-8 21:56
如能够确定其属红山文物% ...

谢谢指点,一般来说,黑陶出现较晚,一般认为出现于夏商时期。我推测这是青铜时代的物件,不是红山。
发表于 2014-8-9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hongqi2 发表于 2014-8-9 13:44
谢谢指点,一般来说,%9 ...

谢答疑!如此更应该以文字性质看待这些陶文,其皆属规矩化图形(圆曲线,直线构成),正是勇者另帖《文字:规矩之功》所论的上古原始观念图形证据。

发表于 2014-8-9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矢头造型,其寓吉也。同音语言观念可考“疾”,“稷”,“祭”。
发表于 2014-8-17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给两张划线部位的图片,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4-27 13:57 , Processed in 1.067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