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95|回复: 9

北大藏秦簡讀後疑問三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7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藏秦簡《泰原有死者》讀後疑問三則

我是外行,讀過《泰原有死者》李零先生的考釋后,有幾點疑問,提出供大家拍磚。

1、“黃圈以當金,黍粟以當錢,白菅以當繇”
錢字所釋可疑。因為以往所知秦簡“戔”旁皆作兩“戈”上下疊置形,從無與楚文字特殊寫法的“戔”相合之例。
秦簡中“繇”大都用為“徭”,疑此句中“繇”亦用為“徭”,指徭役。蓋死人須向地下官府上稅并服徭役,因此“當金”、“當錢(?)”、“當徭”皆指用這三樣東西抵擋或權當賦稅和徭役。

2、“令如其產(生)臥也,令其□不得落思”。
“□”李零認為從“鬼”從“屮”從“尃”。可是右邊一行就有“縛”字,與此字差別不小,所以這一隸定很可疑。這個字右邊能不能從“慧”?這純屬瞎猜。
所謂“落”字其實應該是“若”字,“思”古代可訓為“哀”,疑“若思”即“像悲哀”的意思。此句意為要讓死者的姿勢與生前的姿勢一樣,讓其魂魄(?)不悲傷。

3、“黃圈者,大菽也,剓去其皮,置於土中,以為黃金之勉”
李零訓“勉”為“勸勉”,似是求之過深。典籍“勉”常與“免”通,“免”即免除之“免”,指用黃圈代替黃金,則可免除黃金之獻。
发表于 2012-7-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断句是不是还值得推敲呢?
发表于 2012-7-1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黃金之勉大概應該是說

很接近很相似黃金的替代品

勉訓迫, 就是今天我們講的[逼真]

 

发表于 2012-7-20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北大藏秦簡《泰原有死者》中暗含的一个让

 

死者“死而复生”的药方

 

北大秦简有一枚木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工作简报》总第3期介绍说,它是讲“泰原有死者三岁而复生,被献至咸阳,讲述在收敛死者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以避免‘鬼’的侵害”。

这类简并非孤例。放马滩秦简《志怪故事》,简报原叫《墓主记》,后来正式出图录,改从李学勤先生说,叫《志怪故事》,但此书“仍与一号墓主有内在联系,不能完全视为与其毫无关系的传说传话”,所谓“志怪故事”,“很可能是依墓主的特殊经历而编创的故事,所以有一定写实的因素”。

“三年,丹而复生。丹所以得复生者,吾犀武舍人论其舍人尚(掌)命者以丹未当死,因告司命史公孙强,因令白狗穴,屈(掘)出丹,……。”“丹言曰:死者不欲多衣。死人以白茅为富,其鬼胜于它而富。”

 

北大藏秦簡《泰原有死者》讲述在收敛死者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以避免‘鬼’的侵害。

黃圈以當金,黍粟以當戔,白菅以當繇(徭)”

今说者以为:“蓋死人須向地下官府上稅并服徭役,因此‘當金’、‘當戔(錢)’、‘當徭’皆指用這三樣東西抵擋或權當賦稅和徭役。”

 

其实,“黃圈以當金,黍粟以當戔,白菅以當繇(徭)”之中暗含着一个让死者“死而复生”的药方。

 

黃圈者,大菽也,剓去其皮,置於土中,以為黃金之勉”(北大藏秦簡《泰原有死者》)

大菽,语出《管子·地员》。《管子·地员》:“五殖之次曰五觳,五觳之状娄娄然,不忍水旱,其种大菽、细菽,多白实。”《吕氏春秋·审时》:“大菽则圆,小菽则摶以芳。” 陈奇猷 集释引夏纬瑛曰:“‘大菽’、‘小菽’是大豆的两个品种之名和《管子·地员篇》所説的‘大菽’‘细菽’应该是一样的。”

 

所谓“黃圈”即“大豆黄卷”。大豆黄卷:取黑大豆洗净,浸泡至外皮微皱,捞出,置竹箩内,上盖湿蒲包,每日淋水1-2次,促使发芽;至芽长1cm时,取出摊在内,先置有风处吹至半干(防止脱壳),再行晒干即成。制大豆黄卷:取大豆黄卷置锅内,加入用淡竹叶、灯芯草煎成之药汁共煮,至药汁吸尽后,取出晒干(每大豆黄卷100斤,用淡竹叶20两,灯芯草10两)。

 

大豆黄卷”的功用:

一、《本经疏证》:夫湿痹而筋挛膝痛,湿闭于下者宜升,湿不闭则筋自舒,筋既舒则膝自不痛。舒筋之物,有薏苡、木瓜、牛膝,何以独取大豆黄卷?夫木瓜治转筋,非治筋挛,薏苡治筋急拘挛,不治筋挛,牛膝治筋挛,能降而不能升。既治筋挛,又欲其湿升者,舍大豆黄卷别无物矣。所以者何?湿流关节,关节之大者如膝,而又最近于腹,湿既痹于此,势不能下,又不能升,与其逐而下之,仍无出路,莫若就近使上于腹,或从小便,或从汗出而解。仲景薯蓣丸治风气百疾,取此与柴胡、桂枝、防风、白敛为伍,亦岂不以其能发耶?

二、《本草便读》:豆卷,即黑豆浸水中生芽者也,其性味功用,与黑豆大同。然其浸水生芽,则有生发之气,故亦能解表。至于宣风解毒,乃豆之本性,能舒筋者,亦因水湿所困耳。

三、张寿颐:豆黄卷,孟诜谓破妇人恶血,濒湖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则此药之性情效用,盖与豆豉大同小异,本不在发表解肌之例,但今之江浙市中,则亦以麻黄汤浸过,发汗又确有证验,是因制法之变迁,而药物性情,今非昔比矣。用药分量,随其人体质,酌量轻重,亦如豆豉之例。

四、《本经》:主湿痹,筋挛,膝痛。《别录》:五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毒。去黑,润泽皮毛。《食疗本草》:破妇人恶血。《纲目》: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中药志》:发表利湿。治湿热内蕴,汗少,小便不利。

发表于 2012-7-2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是大豆黄卷的中药,怎么死而复生?
发表于 2012-7-2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特是“黄卷”,就连“黑大豆”,古人也相信它不仅能治病,更能“延年”与“辟谷”。《本草纲目·黑大豆》:“仙方修治末服之,可以辟谷度饥。……,每食后,磨拭吞三十粒,令人长生。”“晋惠帝永[]二年,黄门侍郎刘景先表奏,臣遇太白山隐民,传济饥辟谷仙方,臣家大小七十余口,更不食别物。若不如斯,臣一家甘受刑戮。”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2-7-20 13:11:36 编辑过]

发表于 2012-7-2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是大豆黄卷的中药,怎么死而复生?”

这个太简单了!戏剧上不是常有上仙山采一朵灵芝,让死者吃下去,那死人不就“死而复生”了嘛!

发表于 2012-7-2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黃圈以當金,黍粟以當戔,白菅以當繇(徭)

金,兵也,兵器也。戔(践),履也,行也。通经报使。徭,役也,力役也。服力役以克敌。

发表于 2012-7-21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得良馬,有=(又有)良御,道平而下,雖後起必先舍。【9-011】

所謂「先」作,字形實為「失」,請比較「失」作(關簡二一九·21)、(睡日乙簡二五二·3);「先」作(睡日乙簡一六一·7)。簡文此處應該是誤字,釋文應作「失〈先〉」。 ,
发表于 2012-7-2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後起必先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5-16 06:34 , Processed in 1.0610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