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狐

彭射墓铜器铭文中两个奇怪的器物自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還有啊——

“尽信书,不如无书!”

人家說對的都不信,難道讓俺信你的****( ⊙ o ⊙ )啊

发表于 2011-4-21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我不信书?只是不尽信书!

小狐说:“现在看来,“申(下+皿)”很可能就是“曳下+皿)”字,原本就应该读为“匜”。不知此想法有无道理?”

很有道理!我信!

匜”从“也”得声。“也”,喻纽四等歌部;“曵”,喻纽四等月部。歌、月为阴声与入声的关系。故“也”、“曳”声系可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抴独繭之褕袘”,《文选·上林赋》引“袘”作“絏”。《集韵·祭韵》“拽,拕(拖)也,山东语。”又上文所引《慧琳音义》“拽,拖也。”均属声训。可资佐证。

发表于 2011-4-2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看看我是不是信书!只是不尽信书!

祝大家快乐!

发表于 2011-4-2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喻纽开口三等歌部;“曳”,喻纽开口三等月部。

(以前,有人将“也”归入“鱼”部,现在来看,还是归入“歌”部好。)

哦,我又不尽信书了!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4-21 14:06:39 编辑过]

发表于 2011-4-22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37楼说过“匜”可能与管状流的匜及带盖槽形流的匜有关。我以为管状流的匜只所以把流做成管状,这种流与賸匜这个槽形流的匜加盖后它的流的功用一样。

我信你可信的,你不信我不可信的,这样便于讨论!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4-21 21:03:10 编辑过]

发表于 2011-4-22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匜的管状流,其实就是在槽形流上加了个“盖”发展来的。故谓之“”。

http://cchicc.com/photo.php?pagestart=0&classid=489&language=chinese

发表于 2011-4-22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姬匜前端有短流,上有流盖,(會曳)

春秋中后期 东姬匜

通高10、通长22、口宽10厘米,重0.9公斤。

口作扁桃形,前端有短流,上有流盖,后有龙头环形鋬,深腹平底,下有三矮足。口沿下饰垂鳞纹一周,下加绹索纹。

铭文字数,内底铸铭文37字(其中重文2)。

铭文释文为隹(唯)王正月初吉乙亥,宣王之孙,□(雍)自之子东姬,自乍(作)會曳),其□□厉(眉寿万)年无諆(期),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4-21 21:41:45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4-21 22:47:10 编辑过]

发表于 2011-4-22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寺M1出土,流上有盖

发表于 2011-4-2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自名會曳(匜)的槽形流匜,出土时无盖,但它的口沿内侧有好几个安放器盖隼头的凹槽,说明它本来是有盖的。
发表于 2011-4-27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读此铭文亦有不妥,释"酋关"之文当为"尊",甚确,向王子扬以及以上讨论的诸位致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5-20 05:49 , Processed in 1.06137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