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086|回复: 17

刘起釪先生拜访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7 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上午9点26分,我乘上了前往南京的高铁。开始了我的拜访刘起釪先生之行。之前已通过在南京的朋友与刘老所在的康复中心取得了联系。由于《金陵晚报》2月13日对老人境遇的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心,人们纷纷拜访刘老,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很为老人的身体担心。本来我上星期就有拜访的打算,但听到朋友转述康复中心的意见,于是像避开春运那样避开拜访风潮,选择这个星期前去。
天公不作美,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天有点阴,等到了南京的时候已经下起了大雨。朋友还在路上,便等了一会。这个在南京的朋友其实也是在网上结识的好友,这一次也是与他第一次见面,算是我拜访刘老的额外目的之一。他起初对刘起釪老先生并不知晓,但通过我之前与他Q聊,并把网上一些情况发给他看,他算是对刘老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在拜访刘老这件事上,我考虑了一些问题,首先一点,就是我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去面对刘老。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文化爱好者,没有什么学术师承关系,但是我读过一些刘老的著作。比如在大学期间,曾经买了一本刘老的《古史续辨》,像砖头一样的厚书,基本上算是读了一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起码可以算是刘老的读者,和目前社会和网络哭天抢地的“粉丝”不同,我仅仅是一个读者,而不是什么死忠。
其二,我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打算送给刘老。我在阅读相关报道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刘老大约是在2005年入住康复中心,由于信息闭塞,长期翻阅过期的报纸;而另一方面,清华简是2008年入藏清华,那么我有理由断定,刘老这些年恐怕对清华简的信息一无所知。我也考虑到,无论从超星学术视频还是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描述来看,刘老毕竟春秋已高,难以对清华简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过刘老作为《尚书》研究大家,如果不能看一看战国时代的《尚书》资料,我想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还是决定为他老人家整理一份资料作为礼物送给他。我选择了《文物》2009年第6期两篇介绍《保训》的文章,以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所作的几篇《清华藏简壹》的研读札记,凑成《清华藏简壹》九篇释文资料,将字体放大为二号,打印成册,以方便刘老阅读。
朋友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11点,按照朋友事先说明的一些情况,老人11点半要准备吃午饭,然后就会睡午觉一直睡到两点。在此期间可以有点时间去看望他老人家。于是赶紧打车来白下区,冒着小雨来到康复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推开一扇贴有“谢绝参观”红字的门,我们终于见到了刘老。
刘老现在的样子之前已经在超星学术视频和网上报道的照片上看到过,也算有个心理准备,我和朋友见到刘老之后,本能地用作揖的方式表达我对刘老的尊重。刘老冲我们笑了笑。
刘老当时正在吃面条,看起来精神状态还不错。我和朋友就坐在屋中静静地看老人吃东西,同时和两位工作人员聊了几句。刘老已经听不见了,所以聊天倒不会影响老人吃饭。老人吃了几口之后,便不再食用,工作人员劝他多吃几口,他也没再多吃。
接下来我从包里将事先准备的资料恭恭敬敬地交到刘老手中。旁边的工作人员说刘老眼睛挺好。由于字放得比较大,几篇文章加起来有将近一百页。刘老拿过资料之后便静静地翻阅。刘老的翻阅速度很快,当时我们也不方便马上与刘老交流看法。于是我和朋友说了几句,我还是表明我的态度,之所以给老人送来这份资料,主要还是让老人有点解闷的东西可以阅读,至于老人对这份资料有什么想法,那不属于我所在意的范畴内。
老人将资料翻阅了一遍,脸上露出了一些喜悦的笑容,用不太容易懂的湖南话表达“这是一份很珍贵的资料”。能给老人带来一点快乐,我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接下来我和老人进行了几句简单的笔谈,我在资料的背面写上,我叫什么,我朋友叫什么,从哪来看望他的。刘老接过笔,在我和朋友的名字下画上线表示知道了。接着我写上,这份资料就是专门为他老人家准备的,可以留着慢慢看。又稍微示意了一下清华简资料的基本情况。刘老显得很高兴,拿起笔颤颤巍巍地写上“我一定努力读,用心再用心,然后写出读后感”。我在下面补上“您要多保重,您能健康长寿我们就安心了”,算是对老人家的安抚,因为之前听说因为访问的人多老人有点兴奋容易失眠。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打算起身,刘老也有想站起来的意思,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起身,我上前和刘老道别,刘老主动伸出手来,与我握手,然后和我的朋友握手。最后和刘老作揖而别。
剩下的时间和朋友找一地吃饭,聊儒家,聊国学热,聊疑古派,聊破四旧,聊假大师文怀沙,聊顾颉刚献九鼎。朋友明白了刘老虽然也卷入一些政治事件,但总得来说还是搞学术的人,也慨叹现在像刘老这样的学者很少。而我则是在回想着之前另一位在读文献学研究生的朋友M的对话——
我:“刘起釪写文批李学勤,被视为断代工程中疑古派对走出派的开炮。前天又回顾了一下顾颉刚写九鼎铭文,刘起釪当年也参与的,在某些人看来,研究《尚书》搞了半天就干这事。但是转念一想,时过境迁,也恍如隔梦。”
M:“其实研究经学都涉及这么一个问题,不仅尚书学,我的理解,经学若说实用,没有什么实用的
发表于 2011-2-27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刘先生的文章早日面世,不过谁给他办此事倒是个问题,害怕此中有小人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老人家看看就好,不能要求太高了。
发表于 2011-2-27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dgcf网友。这比去拜访正红得发紫有权有势的某老某老有意义多了。不失学人本色。
发表于 2011-2-27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起釪写文批李学勤,被视为断代工程中疑古派对走出派的开炮。前天又回顾了一下顾颉刚写九鼎铭文,刘起釪当年也参与的,在某些人看来,研究《尚书》搞了半天就干这事。”

学人参伙在政治里,从陈寅恪的角度来看,当然可鄙;但是我们现在的“三手”(握手、举手、拍手)委员粉饰太平的,比比皆是,还人人以此为荣。刘起釪能说别人不敢说的,就是有勇气。但是,被迫离开北京,没办法另起炉灶,办个复旦大学《尚书》研究中心则是可叹。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一下,网上拿刘老批评李老的文章说事闹得最凶的是个脑袋一团浆糊的民科。老学者之间由于政治产生的恩怨本人完全木有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女儿女婿难得来看一次,另外刘老从北京到南京的九三学社组织关系没及时转过来,所以九三学社方面在这几年没有注意到刘老的情况。
发表于 2011-3-3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的市长与市委书记都前来看望了这个历史学家,养老院的领导也专门为刘起釪开了一个单间,为他配备了专门的护工。

  “您在生活上还有什么要求吗?给您配个轮椅,您需要吗?”本报记者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问题。

  “不要了。花国家的钱。”他颤抖地写道。

  “您还有什么心愿吗?”

  “我希望回北京教书。一个课一个课地教下去。”他又写道。

  这些天,还有许多南京的读者,也带着鲜花水果和一些生活用品前来拜访。但老人最珍惜的,是一个读者送来的一本用A4纸打印的文稿,上面是一份出土的战国竹简《保训》的注释。

  “这是好东西,我(看完)要写份读后心得。”老人发出微弱而尖细的声音。他望着那份文稿的眼神,如同一个疲惫不堪的旅人,终于见到了满是食物和饮水的庇护所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引自一则最新报道

发表于 2011-3-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本周六有无前往探望刘先生的朋友?
发表于 2011-3-4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说的脑袋一团浆糊的民科是谁?王显春还是严维权?

二人都好象符合呀

一个搞了个<中华文脉>,并到处帖断代工程"仲康日食"等造假!

一个视<上古神话演义>为瑰宝,也搞了个<年表>,猛批断代工程!

或另有其人?

另:谨以一个史学爱好者身份,祝刘老安康长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5-2 08:37 , Processed in 1.0504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