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总目(1-3) 第一集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0 月 郑仁里岗字骨的研究(李学勤) 论商代的政治地理架构(宋镇豪) 从失字的释读谈到商代的佚侯(赵平安) 西周三公新论(宫长为) 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梁涛) 论所谓“垓下之战”应正名为“陈下之战”(辛德勇) 两汉之际建制考(卜宪群) 《三国志》裴注研究(胡宝国) 对几条北魏官制材料的考绎——大和年间官制整改与官制诸令的若干问题(楼劲) 克孜尔石窟兴废与渭干河谷道交通(吴焯) 嚈哒史若干问题的再研究(余太山) 敦煌写本书仪中的丧服图与唐礼(吴丽娱) 敦煌禄命类文书述略(黄正建) 论唐代军队的地方化(孟彦弘)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的人治(王曾瑜) 宋元金豀吴氏研究(刘晓) 两种《三场文选》中所见元代科举人物名录——兼说钱大昕《元进士考》(陈高华) 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郭松义) 杨继盛请诛严嵩疏稿本考——心理史学的珍稀资料(陈智超) 晚清学术三题(陈祖武) 道教法印考实(王育成) 《楚辞》研究(顾颉刚) 编后语 第二集 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 栾书缶释疑(李学勤) 历组卜辞武丁(晚)祖庚时代说质疑(谢济) 《尧典·羲和》章研究(刘起釪) 商代玉石人像的服饰形态(宋镇豪) 简帛《五行》新探——兼论《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梁涛) 《礼记》草工钩沉——略论先秦两汉时期主管漆器制作的工官(赵平安) 蜀都考(曲英杰) 《居延汉简补编》释文补正举隅(谢桂华) 《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孟彦弘) 《水经注》卷二《河水》所见西域水文地理资料考释(余太山) “秦人”考(吴焯) 侯景江北防线研究(李万生) 杂传与人物品评(胡宝国) 北魏的科、格、式与条制(楼劲) 略论表状笺启书仪文集与晚唐五代政治(吴丽娱) 《旧唐书》斠补——以《太平御览》 引《唐书》为中心(吴玉贵) 从“三官通押”谈起——兼论唐代行政运作模式的变化(李锦绣) 元好问寄中书耶律公书补释——兼论士大夫家族在金元政治生活中的延续(刘晓) 辽东旗人社会的基层组织:族与宗族(定宜庄) 《新编清人年谱稿三种》序(陈祖武) 《诗经》研究(顾颉刚遗著) 第三集 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 商族的起源及其早期迁徙(王震中) 晚商“疆域”中的点、面与块(林欢) 《尚书·吕刑》的“赎刑”评价问题(刘起釪) 关于子犯编钟的几个问题(王泽文) 韩国纪年兵器研究(苏辉) 《汉书·西域传上》要注(余太山) 尹湾汉简《赠钱名籍》性质考辨——兼论西汉成帝时期东海郡的社会与经济状况(蔡万进) 汉魏六朝父系意识的成长与“宗族”问题——从北朝百姓的聚居状况谈起(侯旭东) 《旧唐书》勘误(吴玉贵) 试论唐后期中央长官的上事之仪——以尚书仆射的上事为中心(吴丽娱) 辽朝汉族地主与契丹权贵的封建化(李锡厚) 《元典章·户部·禄廪》校释(陈高华、张帆、刘晓) 金元之际诗僧性英事迹考略(刘晓) 朝鲜司译院“蒙学三书”(乌云高娃) 明初辅政体制的建立与职能整合(张宪博) 明代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来自中、英、葡三方的历史记述(万明) 佐领源流与清代兴衰(杨海英) 章实齐集外佚札二通考证(陈祖武) 陈季同编年事辑(李华川) 吴瑭《温病条辨》稿本题记(辛德勇) 以上象牙塔整理
第四集 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 早商王都研究 与陈恩林先生论邶鄘卫地境问题 “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一一以竹简《穷达以时》为中心 马王堆帛书《出行占》补释二则 从“具律”到“名例律”一一秦汉法典体系演变之一例 里耶秦简选校 《汉书.西域传下》要注 孙吴政区建置之历史地理因素分析 魏晋十六国北朝北方少数民族融人汉族鳃人口数估测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礼的认识 河阴之变考论 试论唐五代的起居仪 《旧唐书》勘误续 唐两京道教官观证补 关於《开宝通礼》若干问题的考察 《元典章·户部·分例》校释 明人私修国史考述——以《千顷堂书目》著录为考察对象 宋无明时期三礼学举隅 《李朝实录》所见乾嘉年间之中朝文献与学术 “扬州二马”对雍乾间文化事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