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里見難

甲骨文“氐”字释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2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里見難 发表于 2018-7-21 20:10 我希望多和你交流。以前% ...
非常愿意与先生交流探讨,在下对于甲骨文字形结构与部件组成研究多年,有了些体会或心得,也希望与先生探讨。

甲骨文字形从其初始之时,就是观念形态的标识及其会意形式,基本上是脱离“具象”实物描绘的线段结构部件组合形式,所以基本上皆可解构分析到每一笔画,即分解为最小为一的直线线段。

也就是说,每一线段的观念意义,都是该线段形态所体现的出来的“必然”结果,由这些线段构成的部件所呈现出来的形态,也必然是前者组合会意结果,与具体形象的关系只是一种想象式趋近,不是对具体形象的简单描绘。在字形解构时可以说与具体事物无关。

所以对甲骨文早期字形的解构分析就显的尤为重要,更接近古人原始本来面目,甲骨文字形的书写刀刻顺序,其笔画的相互连接,交叉,部件构成形成的先后顺序,部件会意构成时的共用关系,都是我们认识理解甲骨文本义音源的关键所在。

以人为例:
人从斜一在乙之一侧会意,乙为丨之(上中下)三折,形成上下两个曲折(连接)点,斜一在上折点者人,斜一在上折中者为妣,斜一在中折中者为刀。

故,前论以氐,以之斜一会意结合于乙之上折点,乃人厶会意。氐之斜一会意于中折之中,乃刀厶会意。

[attachimg]8748[/attach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字,说明“氐”是有弯腰抵地之形。对我很有用,谢谢

原来“底”可能为此字。

你对甲骨文在关“土”字很有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希望多和你交流。以前只是自己玩,没拿出来和别人交流过。我是以猜谜方式抓个字,然后从形音义进行分析。以字解字。较少注意前人的训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里見難 于 2018-7-22 11:01 编辑

是的,应该是日“低”为昏。你上边的那行字,我认为是“底”的意思。

氏本义当为根柢,姓氏之“氏”,亦由根柢之义引伸<汉语大字典>892

发表于 2018-7-21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昏字形及其所从氏字形真迹:
[attachimg]8747[/attach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18-7-2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里見難 发表于 2018-7-21 11:48 一个甲骨文字,只凭“望% ...
一个甲骨文字,只凭“望文”,看象什么,会有多种意见,永远定不了案。
=====================
非常同意先生上面所说。


我认为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整个系列来看。我释“氐”,还是有金文支持的。最后要卜辞验证。在有“氐”的所有卜辞中,这个字释“氐”,即“抵”字,都可以通过。如“抵达”、“抵抗”。我还有于省吾“释氏,卜辞中为氐”这句话的启示。
========================
所谓氐字形,应该以甲骨文昏系列字形考察,可能更接近对应。其中昏昏系列字形所从氏与甲骨文以字形是有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attachimg]8744[/attachimg][attachimg]8746[/attachimg]




 你说的这个被释为“录”的字,我认为应该释“堂”,以前写过文章,马上送我博客上。从商从土。
===========================
有时间定当拜读,探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甲骨文字,只凭“望文”,看象什么,会有多种意见,永远定不了案。我认为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整个系列来看。我释“氐”,还是有金文支持的。最后要卜辞验证。在有“氐”的所有卜辞中,这个字释“氐”,即“抵”字,都可以通过。如“抵达”、“抵抗”。我还有于省吾“释氏,卜辞中为氐”这句话的启示。
你说的这个被释为“录”的字,我认为应该释“堂”,以前写过文章,马上送我博客上。从商从土。
发表于 2018-7-2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里見難 发表于 2018-7-21 07:06 谢谢回复。我注意到了。% ...
前面是以先生“抵土”看法,来讨论甲骨文以字形所呈现出的基本状况,说明“直立之人”无法“抵土”,充其量是“抓土”。

下面,运用解构分析的方法,来看看甲骨文字形的实际构成。

由甲骨文允字形的两个基本形的相互限定,即否定了如“妣人举手”之“垂手”之姿,又非后世逆解之残断形式,实观念形态之共用之一体。

甲骨文以字形属相同之情况,勇者所谓甲骨文”私“字形,即禾之实,此无疑也。而录字形所从有点之悬“土”尚有待考察。

[attachimg]8743[/attach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回复。我注意到了。
你上的甲骨文“挺”字,让我知道“挺”字,让我知道原来不加“一”也是挺。让我确认,氐是从土。我只是从“抵土”入手思考问题的。参考了于省吾的释“氏”。
发表于 2018-7-2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zjgw 于 2018-7-20 21:16 编辑

里见难先生对于甲骨文字形的探索很有启发性,其所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借此说些不同意见。



先生以人立土上之甲骨文[挺]字形来看待甲骨文[以]字形,认为其从人抵土。


如果我们能够仔细对比观察一下两者(字形)之状态,就会发现所谓“抵土”的意义根本不存在。


首先两者皆为直立之人,[挺]字形人“抵土”成立,而[以]字形乃人“持土”(如果是土的话)。


且无一例甲骨文“以”字形是从“土”的基本


如果认为人所持◇形为土的话,无下面的一横之“地”可以理解,可是持之土,其下没散“尘”之点,则说不过去了。

 


先啰嗦这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5-4 12:07 , Processed in 1.0651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