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刚看了董珊先生的《試說山東滕州莊里西村所出編鎛銘文》
俺想请教一下
隹(唯)正孟嵗十月庚午。“孟歲”是指歲首。歲首爲十月,可知其曆法歲首建亥。其後月名“十月”爲夏正月序之十月。李學勤先生曾經講過,春秋金文“正某月”之例,“正”多指夏正而言,其後的月名為夏正月序。[1]李先生的看法,由此銘文又得到證明。
这段,怎么知道“孟岁”是指岁首的呢?也许是指“大將軍,三年一移,孟歲以午、仲歲以未、季歲以申”这样性质的内容也说不定呀。
哪位先生能帮忙讲讲不?
子居: 下面再回来,先看最早的“十又四月” 可以考虑的可能有 1、铭文有误,但记载非一,认为铭文有误会比较困难。 2、十又四月不是一个完整的月份,只是几天,挺难懂。 3、年首的变化,这个有点儿小可能。 4、十又四月是补偿失闰,那么,就将意味着西周时是典型的推步历而不是观象历,因为可以和文献中提到的“颁朔”相应,所以,俺最倾向于这个。
下面再回来,先看最早的“十又四月”
可以考虑的可能有
1、铭文有误,但记载非一,认为铭文有误会比较困难。
2、十又四月不是一个完整的月份,只是几天,挺难懂。
3、年首的变化,这个有点儿小可能。
4、十又四月是补偿失闰,那么,就将意味着西周时是典型的推步历而不是观象历,因为可以和文献中提到的“颁朔”相应,所以,俺最倾向于这个。
基本赞同。第二点,可以商榷。十又四月是一个完整的月份。商代还有十五月,也是一个完整的月份。十四月、十五月的形成不难懂,子居先生已接近真相。鄙已先先生此思路,复原西周历法。西周历法确有十四月,计有六个。西周只有十四月,但商历有十五月。商周历法都是推步历。
15月?
。。。。。。
这个十五月会不会是“伐羌十,五月”呢?
不好说,商代十五月的记载只见此一条,“伐羌十,五月”,这个“羌十”,难于理解。是十个羌人?十处羌地?伐羌十次?或是一个方国名或国君名?
上甲微伐羌,曾假中于河,或假师于河伯,这有史料或考古文物记载。所以,“羌十”不可能是一个方国名。伐羌不可能只伐十人。这个“十”我疑为是“在”字之误释。但很多人都认为是“十五”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1 11:03 , Processed in 1.05884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