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可以當旗幟講,這點好像許多人承認吧?
那就說“王立中”吧:
比如君王想召集民衆,就把一個旗幟樹立起來,這時的民衆看到後,就聚攏過來,聽從王命委派。——您認爲是這杆旗兒具有這麽大的能量嚒?肯定不是呀。比方說,俺當時要是有材料,也照君王召集民衆的旗幟的樣子做一杆旗幟(一模一樣,或者說就把君王那杆旗幟給偷過來),然後也往那兒一戳,您認爲民衆也會聚集過來嚒?即便聚集過來了,看到樹旗幟的不是君王,而是我,您認爲他們也會像服從王命那樣服從我的指揮嚒?我讓他們去打仗,他們就給我去打仗嚒?——那好呀,去給我把上次召集你們的君王給我殺了!然後聚集過來的民衆就照辦不誤?咦,那我不就成了“君王”了嚒?——你看,多容易呀?俺不過是做了一杆旗幟,就成“君王”了~
實際情况是這樣嚒?要是有人相信的話,那真是“書生之見”啦 ~
實際的情况是:這杆旗兒不過是個象徵(君王權力的象徵),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這杆旗兒,而是君王手裡具有的實際的統治權力,而實際的統治權力是依附在君王身上的;換句話說,並不是我拿著那杆旗兒就搖身一變就可以成了君王的。
再換句話說,“天子”、“皇帝”、“君王”這些名號,也不過是權力的象徵呀,(——即便秦始皇在位,我關起門來在家裡整天自稱“皇帝”過癮,只要別人不知道,也談不上犯忌呀。只不過我的實際統治權力小一些,比慕容復還小,就統治一個人罷了);而實際的統治權力顯然還是在當時的統治者秦始皇那裡,不在我這裡呀;而這些統治者是否能够真正擁有權力,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秦末秦朝失其鹿的情况下)又是由軍事權力决定的,所謂“兵强馬壯者爲之而”~~~
堯傳位給舜,表面上說就是象徵性的“天子”之位,實際上不就是政治權力嚒;——您認爲,舜還是“小人”的時候,這時的堯如果猛然間將帝位傳給他的話,舜能够真正掌握實際的統治權力嚒?別人(如其他的部落首領,在自己的部落內擁有統治權力者)也許會說:我認識你老幾呀?
任何一個朝代,老皇帝駕崩,要傳位給小皇帝時,“有功無敗”的道理誰都明白,小皇帝初登帝位,沒有任何功勞,怎麽能談到服衆?所以,便引起了許多爭奪權力的鬥爭,康熙殺鰲拜,嘉慶殺和珅的事諸位都聽說過吧,一方面是明目張膽地奪權爭利,一方面也是立威以服衆呀。鰲拜權力大到足以挾持康熙之時,您認爲最高政治統治權力還在康熙手裡嚒?鰲拜不過是沒有名義上的象徵性的“皇帝”名號罷了,論到實際權力,可不就是“皇帝”嚒?
但一代不如一代有時真是不可避免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