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偽易,存真難。
如果用歸納的方法驗證閣下的理論,那就必須得做到窮盡所有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能舉出一系列甚至只是一個反例,閣下的體系就崩潰了。
總之,任何人想構建一個體系,都要做好被證偽的心理準備。
举报
又又,這造字法消失於何時呢?
=============================
文化走原先生应该知道“显”“隐”之道吧?造字之先“数字显”,文字之后“数字隐”
这与原始时期“母系显”,父系时期“母系隐”是一样的啊~
现在社会上的“妻管严”,什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的都是“显隐”之道啊~
一部《易经》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啦!也就是说数字法从来也没消失过啊~
=================================================
文化走原先生您说错了或误会啦~
在下不是要建立什么所谓体系,只是想指出,文字的本源是数字。
这不需要所谓百分之百的证明,只要超过半数,我想没有人会不承认!
这并非我个人之创造,在下只想说这是汉字的内在发展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世界没有一劳永逸的所谓什么体系!
耶,锣鼓家伙儿开打上场咯
文化走原VS坐持有道
記號字的確存在,但把那么多來源清楚的字歸入記號字,並給出迂曲的解釋,是很不妥當的。
=================================
文化走原先生
在下并没有说那些来源清楚的字是记号字,而是说这些字大多是数字符号的衍生。
如果在下的解释是迂曲的话,那你看看首页上的文章,难道比在下还迂曲不成?
您这样的结论难道是妥当的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0 12:25 , Processed in 1.0590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