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藉卉宴饮

亢、亢宿以及東宮七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將解釋濮陽西水坡遺址第二、第三組蚌圖的一段文字補充如下:

墓南另有兩組蚌圖,原報告稱,圖二中龍、虎連體,鹿和“蜘蛛”間有一件石斧;圖三有奔虎等,人騎

发表于 2012-4-14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感谢藉卉宴饮先生的努力,使得我们看清了一些“亢”字形的情况,但是先生所谓“龍字和亢字都出現在商周甲骨文、金文中,它們分別取象於東宮蒼龍和“亢””的判断是不成立,建议先生从下面的线索及相关脉络上重新考查:

1,“星象”不只有“龙,亢”,比如“虎”,字形不可能是来源于星象,所谓“星象”是相似于人类已有观念而得名,属于后世虚拟。这不同于“日,月,星”的实际物象来源。

2,甲骨文文是形态观念的会意,所以可由其所从部件,了解其会意本质来源,亢从大省,从歺省。

《说文解字》释亢: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頏,亢或从頁。(張晏曰。亢,喉嚨也。頁部曰:頡者,直項也。亢者,人頸。然則頡亢正謂直項。淮南修務訓: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此正用直項之訓。解嘲之頡亢,亦正謂鄒衍强項傲物而世猶歸資之也。亢用字之本義。東方朔畫贊云: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傲世。亦取直項之義。)

 

释歺:骨之殘也。从半冎。凡歺之屬皆从歺。讀若櫱岸之櫱。(段注:讀若櫱岸之櫱。櫱岸未聞。櫱當作屵。屵者,岸高也。五割切。櫱音同。)

释残:賊也。从歺戔聲。昨干切。如戔,少也,水之少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類皆以戔爲義。《史記·天官書》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正義曰》五殘,一名五鋒。《前漢·藝文志》有《五殘雜變星》二十一卷。)

禽獸所食餘也。

 

发表于 2012-4-14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字形线索还可参考(勇者认为那个从歹火或大歹火的字形就是甲骨文烈,请注意卜辞烈下字形中的刀):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xzigw先生:

大示拜讀過了。謝謝!

澄清一下:亢字取象於“亢”確是小札的臆說;至於龍字取象於東宮蒼龍,“發明權”屬馮時先生,不敢掠美。

您的第二個帖子中的兩個字,很可能火,應該和亢字聯繫起來分析。您指示“相關字形線索還可參考”,應當是很有價值的意見。

[此主题已被 藉卉宴饮 在 2012-4-15 12:28:58 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16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给先生提供一个双头“龙”的甲骨文字形“虹”:

从双龙,龙声。一般在雨后出现,雨,水也。如与相关观念结合我们可以理解为“河龙”。

甲骨文龙,从之或辛,从虫,虫声。

甲骨文虫,从肉或入,从厶,厶声。

虽然汉字的起源于对天文天体的崇拜,日月星辰的本质体会,运行规律认识等等,但是,原始文字字形是形态观念的会意,所谓“形态观念”不是对某个单一事物的拟构,而是类属事物的共有形态的本质反映。所以我们不可以随意性的“星”连“星”方式去硬套,认为古人如此造字,岂不是荒诞不经?

 

 

,

[此主题已被 xzjgw 在 2012-4-15 19:23:09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xzjgw 在 2012-4-15 19:24:40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xzigw先生:

史出於巫,遇到不好解釋的問題不免要去猜。

猜分幾,有的屬於瞎猜,有的注重證據、邏輯和規律,後一種今人稱之為研究。很多時候瞎猜和研究是混雜在一起的,不易區分,等到水落石出,回過頭來才能清楚。

猜謎也須講求方法,有的人猜中的概率高,有的人猜中的概率低,方法不同使然。這裏不光是功的問題,還有眼界的問題司馬遷講過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在空間和時間上放寬視野,有助於提高猜中的概率。

推測亢字取象於“亢”——角、亢、氐,本意是想效法一下“究天人之際”的套路(順便說一下,姊妹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4 20:50 , Processed in 1.0624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